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月刊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Journal Indusr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协同、多维融合、多模链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薛红涛耿国庆江浩斌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新四化"人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共性问题,瞄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以"多元协同育人"为理念、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了多元化教育主体群,构筑了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多路径教育、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明确定位、创新模式、改革实践、持续改进等举措,形成了适应汽车产业变革的"多元协同、多维融合、多模链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内其他高校开展车辆工程专业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案例,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汽车新四化多元协同多维融合多模链动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陈鑫李泽胡伏原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新时代亟须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聚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常见问题,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法.从产教融合校企生态链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对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高校产教融合下项目式教学课程模块化设计与优化研究

    陈勇黄家才丁文政卞荣...
    12-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项目式教学所遇到的项目实践内容调整更新困难、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脱节、产教融合过程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通过课程模块的设计、更新与建设,对课程结构进行解析和优化,对课程知识点、工程素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分类.形成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功能分层次、设计方案多样化的多维项目式教学课程结构和课程优化策略.教学实践证明,模块化设计与优化进一步扩展了项目式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保证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项目式教学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

    产教融合项目式教学应用型高校知识结构课程更新模块化设计

    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协同培养应用型特色化软件人才模式探索——以淮阴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张正伟李芬芬陈晓兵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对于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高素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以淮阴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首先阐述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最后围绕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育机制、课程体系及师资团队建设等给出具体改革举措,从而促进软件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加强其在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 形成深度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化软件人才产教融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工程学院智能液压产业学院为例

    李晓晖张艳芹孙孟辉高佩川...
    23-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着力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构建"新工科"模式下的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机制为目标,打造以现代产业学院为代表的实践创新平台,进一步汇聚国内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共建共管一批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立,促进产教合作协同育人联盟的形成,推动"四协同机制"的完善和"四链"的深度融合.优化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创新平台体系,为引领面向行业特色的应用型高校、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云计算类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陈正东宋楚平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国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云计算类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创新工作不匹配、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人才供给需求契合度不高、卓越人才教育与评价机制相脱节等困境,以"厚基础、精技能、强素质、重评价"的卓越人才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双主体四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三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五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核三维六方"多元评价体系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

    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云计算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研究

    尼洪涛
    34-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计算机行业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对国内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针对国内高校计算机人才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生与企业相融合等,以期为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计算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理念下集中实习质量评价和实践探索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关叶青何沙玮邓渊泽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实习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集中实习依托校企合作基础,相比较分散实习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和提高实习效果.文章分析了集中实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迫切开展实习思政的重要性,从项目目标、思政教育、企业教育、导师指导和项目成果5个方面建立了集中实习项目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目标,探讨了集中实习的实施路径和保障.

    工业工程集中实习质量评价实习思政

    "新工科"视角下航空航天类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胡挺柯世堂赵子玥
    44-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航空航天类高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育现状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侧重于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而国外则更注重合作教育、项目导向学习和国际化合作.面对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以及校企协同保障力度不强等挑战,研究提出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校企协同双岗教师和加强组织建设等策略.这些措施旨在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航空航天人才,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工科航空航天类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培养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导向的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郭雷振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及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要积极构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内部治理体系,以适应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使命要求、知识生产与螺旋创新模式演变要求、区域高技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要求.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在实施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下,深入开展内部管理改革创新工作,构建了纵向上重心下移、横向上权力平衡、内外协同的管理体制.同时,以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多元化校内外协同合作机制,为学校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和支撑.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内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