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控制计算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计算机

刘海青

月刊

1001-182X

ipcm_nj@163.com

025-85411811

210042

南京市龙蟠路173号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业控制计算机/Journal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查看更多>> 本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计算机专委会会刊,国际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刊号为:CN32-1764/TP,国际刊号为:ISSN 1001-182X,订阅代号为:28-60,月刊,定价8.00元。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自1988年创刊至今,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应用,为建立工控厂商与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而不懈努力。 经过10余年的建设,读者群涵盖电力、机械、石化、冶金、交通、通信、水利、轻工、医药、环保、智能建筑、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技术期刊之一,得到了广大工控、自动化界人士的认可。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我刊将发挥更大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丝线物料温度智能化红外测温监控系统的研发

    田凯李正奎
    50-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制丝卷烟工艺环节中,制丝线物料烟叶或烟丝的实时温度直接关系到物料对应的水分、填充值、机械强度、完整率等特性,是制丝线工艺监测的关键指标之一.物料温度测温监控系统是用于实时监测制丝流水线各工序段包括润叶加料、切叶丝、叶丝膨胀、叶丝干燥等特定工艺加工完成后烟叶或烟丝的实时温度,确定烟叶或烟丝是否达到对应的工艺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制丝各工序段需根据生产需求,频繁切换生产品牌,不同品牌因物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差异,传统的温度检测系统检测均存在波动大、信号干扰大、检测的温度数据不精确的问题,需要人工不断调校温度检测系统.新型制丝线温度智能化红外测温监控系统能实现全面积物料温度检测,快速准确获取生产线物料温度实时数据.同时采用PLC系统和智能平台存储单元,可针对不同生产品牌物料物理特性差异,对测温参数模块化存储调用,实现参数和数据处理动态柔性化自动调整,无需人工干预调整.

    制丝工艺物料温度红外测温智能化数据处理

    一种质量法机械式水表串联自动检定装置设计

    曾穗松张圆明江洁韦焕基...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式水表读数的现有图像识别方法识别成功率低、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动态识别指针(或梅花轮)位置的图像识别方法.对被测水表进行摄像,自动定位、跟踪末位指针或梅花轮转动圈数和角度(坐标),实时图像识别转化为水量读数,结合计量标准器自动测量的实际累积水量,实现水表示值误差自动检定.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识别的质量法机械式水表串联自动检定装置,实现 6~10 台同规格DN(15-25)水表同时自动检定;图像识别成功率高于 99.9%,检定装置准确度等级达 0.2 级;与人工检定相比,检定时长从 23.5~43 分钟降低至 11~15 分钟,显著提升了水表检定工作质量和效率.

    机械式水表自动检定装置读数图像识别质量法串联

    基于环境调节的个性化智能促眠系统

    朱民耀李克松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促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先前非穿戴无感知睡眠监测系统的设计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智能促眠系统.该系统基于实时监测到的体温、体动、呼吸和心率等人体生理数据,对灯光、白噪声和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促进用户睡眠.同时,结合用户历史睡眠数据、用户反馈问卷和用户主动调控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环境调节策略,实现了该系统的个性化睡眠调控功能.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基于多种环境参数调控睡眠,并结合用户数据进行个性化睡眠调控.

    促眠系统环境参数个性化调控

    基于自编码器模型的光伏系统故障电弧检测研究

    吴志鹏卫建华刘雨情
    58-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光伏系统中直流串联电弧的检测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编码器模型提出了一种通用且复杂度相对较低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进行理论预演,并构建了模拟实际光伏系统应用场景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为深度学习算法生成训练数据,并从实验正常运行状态数据中提取编码特征.然后,使用训练完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实验平台生成的故障电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各项指标评价,验证了该算法在光伏系统中检测直流串联电弧的性能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光伏系统中的故障电弧,为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防止火灾危险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光伏系统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电弧仿真模型深度学习模型自编码器

    人工智能义齿烧结炉系统的设计

    孟烨庆鸽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义齿烧结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问题.首先介绍了义齿烧结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流程,然后阐述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和优化.实现了义齿烧结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义齿烧结炉系统相比传统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控制效果.

    人工智能义齿烧结炉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

    全向空中作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李少龙吕贺博刘康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空中作业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空中作业系统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稳定性不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自主性较差.设计一种具有全向驱动能力的空中作业系统,该系统将升力驱动装置与横向驱动装置分离,解决传统空中作业系统因横向移动导致姿态变化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执行任务及飞行时的稳定性.

    空中作业系统全向驱动自动控制

    基于模块化编程的VOD炉控制程序开发

    马永军佟冰董波韩俊峰...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钢铁冶金智能化技术发展需要,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的产品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依据模块化概念和模块化编程思想对VOD炉控制程序进行模块化设计,对模块进行结构定义和分类.VOD炉控制系统模块单元按照控制功能特点分为:设备模块、功能模块和系统模块,各个模块间有相互独立的控制逻辑、密切工艺流程相关性和联锁关系,通过各种模块组合调用实现整个VOD炉的控制功能.通过模块化的控制系统软件与过程控制管理系统配合,实现了整个冶炼生产过程流程编排功能,流程编排功能的开发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控制低成本、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在软件开发与应用中,模块化的编程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设计人员工作效率与设计标准化,并促进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智能化模块化VOD流程编排

    基于旋转去噪Transformer的遥感图像目标端到端检测

    王建社
    68-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旋转去噪Transformer的遥感图像旋转目标端到端检测方法.首先,针对遥感图像滑窗切片时存在目标切断影响网络学习的问题,提出基于密集栅格的遥感图像数据增强方法,提升网络对不完整目标的预测能力.其次,提出旋转去噪Transformer架构的端到端检测网络,采用PVTv2 提取多尺度特征,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对特征进行聚合与增强,利用Transformer解码器对目标解码,通过分类头和回归头直接实现旋转目标预测,即端到端检测.最后,提出旋转对比去噪学习方法,将去噪学习用于旋转目标检测,加速网络收敛.在 2023 全国大数据与计算智能挑战赛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mAP达到了 98.38%.

    遥感图像旋转目标检测密集栅格增强Transformer端到端检测

    基于OPC UA和RobotStudio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仿真

    杨涛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现场集成调试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基于OPC UA服务器将RobotStudio平台与西门子虚拟PLC控制器建立通信,搭建搬运码垛工作站集成仿真调试环境.在RobotStudio中设计动态工具的Smart组件,离线规划和编写机器人运动轨迹和程序;使用TIA软件编写工作站逻辑程序并下载至虚拟控制器;通过OPC UA建立连接,再利用RobotStudio完成工作站逻辑设计、调试和运动节拍优化.结果表明:该仿真能够有效验证工业机器人运动轨迹和PLC逻辑程序控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调试机器人TCP与外围设备的速度能优化工作站的运动节拍,缩短了工作站现场集成调试周期.为降低工作站集成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工作站集成仿真调试OPCUARobotStudio

    基于特征聚类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徐俊杰付婷婷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系统各节点间的故障特征具有相似性,推荐方法根据故障特征的相似性给出推荐结果,能够提升维护效率.推荐方法采用相似度全局比对,计算效率较低.维护方案的有效性随时间降低,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聚类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利用K-means算法对故障特征进行聚类,以提升相似度比对的计算效率.根据多模态故障特征融合匹配维护方案,对推荐结果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调整维护方案权重,保证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利用均值策略实现了评分融合,建立多故障特征下的组推荐模型.实验表明,与UBCF和IBCF两种方法相比,该文方法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 1.27%和 4.46%,召回率分别提升了 2.77%和 0.61%.

    推荐方法协同过滤特征聚类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