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张伟明

月刊

1672-7053

designideas@163.com

010-82055691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109室

工业设计/Journal Design ide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积极体验的智能汽车驾驶舱交互设计

    程文婷刘海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智能汽车驾驶员的人机交互体验,文章首先对积极体验和智能汽车驾驶舱的交互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运用积极体验设计方法,提取出交互设计的五个关键维度,分别是认知提取、本能需求、情绪传递、社会联系以及总结反思。其次,将这五个维度与智能汽车驾驶舱的人机交互设计流程结合,提出基于积极体验的智能汽车驾驶舱交互设计策略。最后,通过智能汽车驾驶舱的交互设计实践,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期为智能汽车驾驶舱交互设计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工业设计积极体验汽车驾驶舱智能汽车交互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乡村手工艺产品设计工具研究

    郑嘉鸣吴珏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手工艺产品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存在同质化、盲目性和符号化等问题。作为乡村创新的关键力量,设计师参与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创新性。文章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乡村手工艺产品设计辅助工具,有助于降低设计师学习乡村手工艺技术的门槛,减少学习成本,并帮助设计师制作更真实的乡村产品效果图,从而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此外,文章还为人工智能在乡村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工业设计乡村产品设计手工艺传承人工智能工具设计

    服务设计视角下校园服务平台设计研究——以"校帮帮"APP为例

    史巍柴楚倩魏曦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设备与互联网服务已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成更全面、高效的校园服务愿景,文章从服务设计视角出发,梳理现有校园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及发展现状,提出以用户模型图驱动个性化服务、用户旅程图挖掘服务痛点、服务蓝图优化服务流程的设计策略。从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融合情感化服务设计、优化界面设计三个维度拓展校园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以期在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供更简洁便利的综合性服务,为高校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价值的参考。

    服务设计校园服务平台APP设计智慧校园

    基于文化体验的江南丝竹AR交互设计研究

    张怡管悦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江南丝竹在数字化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文章以文化体验相关理念为基础,探究江南丝竹AR交互设计的创新方法。通过分析AR交互设计在非遗类应用中的设计实践现状,从文化体验感官层面、交互层面、情感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江南丝竹AR交互设计思路,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思路在江南丝竹AR交互设计中的可行性。以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与学习江南丝竹的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更多方向和可能性。

    工业设计文化体验江南丝竹AR交互设计

    在地性视域下宜兴陶瓷博物馆的更新设计研究

    崔健刘佳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不仅是本土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公众感知城市文化形象的窗口,其核心使命在于永葆地域特色,促进地方文脉延续。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方文化的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导致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建筑及环境设计方面逐渐失去特色。文章首先从"在地性"视角出发,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采用"定制化"策略,并强调扎根于场地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在地性视域下宜兴陶瓷博物馆的三大改造设计策略,以期彰显宜兴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宜兴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地性在地性设计博物馆更新设计本土文化陶文化

    会理绿陶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设计

    曹余欢王虹妍刘玉城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实现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四川会理绿陶"的现代设计转型策略,文章通过分析会理绿陶的工艺特点与现状困境,提出以下现代化转型路径:一是利用3D数字技术推动产品创新设计,拓展设计师的构思空间;二是在深入研究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创新装饰手法,以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将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创新设计实践,展现了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相结合的多维发展路径,这有助于提升会理绿陶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其他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借鉴。

    工业设计会理绿陶非遗技艺创新设计

    基于"新旧共生"理论的旧工业厂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山东薛城焦化厂地块为例

    王颖钰张一兵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旧工业厂区废弃与闲置,存在诸多社会问题。文章基于"新旧共生"理论中"新"与"旧"的"共生"关系明确了旧工业厂区保护与更新的5项设计原则,并以山东薛城焦化厂地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其项目概况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功能置换、景观重塑、流线重组、活力再生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新旧共生"设计策略。力求通过"新旧共生"理论的引入,实现旧工业厂区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期为旧工业厂区保护与更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新旧共生理论旧工业厂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山东薛城焦化厂

    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薛清承恺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精湛,纹样丰富多彩,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具有深厚的技术与艺术文化底蕴,是徽派建筑装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的艺术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徽州传统窗棂雕刻纹样的繁复、寓意丰富,以及雕刻技艺的精湛,通过探讨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探索创新型应用方式。

    徽州传统窗棂雕刻技艺传统文化室内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东窑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余燕飞傅凯莉樊荣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模因论,探究东窑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首先,通过对东窑陶瓷文化具象模因、行为模因、意象模因的分析,识别并提取其核心模因。其次,运用选择、复制和变异等方法,将东窑陶瓷的核心文化模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既保留了其传统美学价值,又通过创新设计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东窑陶瓷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传承与推广。

    工业设计模因论东窑陶瓷文化创意设计

    豫剧文化符号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袁青枫彭红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豫剧文化符号为例,探究传统戏曲文化符号应用于家居产品中的新方法,为地域文化的异质性传播构建设计方法论。文章通过对豫剧文化中的视觉与声音符号的特征分析,明确了符号的提取思路;构建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的设计策略,以此定位用户产品需求,重构豫剧文化符号,塑造产品形意表现。最终以"豫味"系列产品设计实践验证豫剧文化符号应用于家居产品的可行性,通过此研究能对戏曲领域的文创家居产品设计与传播有一定参考价值。

    工业设计豫剧文化符号家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