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李涛

双月刊

1000-7164

gywsyzyb@163.com;gywsyzyb@vip.163.com

0412-5537140

114044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千山路42号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Journal Industri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职业与环境卫生、预防医学职业病临床、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工矿医务人员,以及职业卫生、安全环保、劳动保护领域的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职业健康研究现状与展望

    孙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工作组织方式,职业健康面临多种危害因素交织,多种健康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工业4.0),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化、智能化、个体化为特征的科技发展加快突破,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驱动型大科学研究将成为推动职业病防治取得实效的重要引擎,5G通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推动多学科融合和职业健康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源的绿色转型发展为环境健康和职业健康研究提出新命题.

    职业健康展望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常委会议及调整增补编委公告

    4页

    某施工单位粉尘暴露工人佩戴口罩适合性分析

    刘晓旭李晓琴张雪艳孙新...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某施工单位粉尘暴露工人防尘口罩适合性情况,探讨防尘口罩的适合性与工人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为工人筛选适合的防护口罩.方法 选择某施工单位全部粉尘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扫描并测量工人的主要身体尺寸和头面部尺寸指标,工人佩戴折叠式口罩与杯状口罩进行适合性测试,分析指标测量与适合性测试结果.结果 108名粉尘暴露工人均为男性,头面部尺寸分栏总体覆盖率为95.4%;两种口罩适合性检验总通过率36.1%,折叠式口罩通过率为11.1%,杯式口罩通过率为30.6%,两种口罩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379,P<0.05),适合性测试的不同动作、工人民族成份未见差异;两种类型的口罩的通过率均与面部形态面长有相关性(β=1.311、0.841,P<0.05),形态面长越长,适合性测试通过的概率越大.结论 现场适合性测试的通过率较低;口罩类型及佩戴者的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有影响;建议企业提供必要的防尘口罩佩戴培训与干预,通过适合性测试筛选适合工人佩戴的口罩类型,提高粉尘暴露工人佩戴防护口罩的整体防护效果.

    适合性检验防尘口罩头面部尺寸

    木制家具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影响因素

    杨亚君石雄杰王忠旭李小平...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在重庆地区木制家具作业人员中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2021-2023年在重庆市长寿区高新区内抽取8家共579名木制家具作业人员,运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和《快速暴露检查表(QEC)》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属性木制家具作业人员WMSDs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WMSDs发生率为42.6%;不同部位的发生率为2.8%~14.6%,其中身体各部位的发生率自高到低依次为:肩部和下背部(各占14.6%)、手部(占11.0%)、颈部(占8.9%)、踝部(占6.8%),肩部和手部WMSDs发生率不同工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检验有17个因素与WMSD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工龄>10年(OR=1.54)、身体健康状况相对差(OR=1.753)、每周工作天数>5 d(OR=2.971)、经常/频繁搬运重物(每次>5 kg)(OR=1.821)为木制家具作业人员WMSDs的危险因素;休息时间充足(OR=0.409)和工作中颈部大幅前倾(OR=0.412)为木制家具作业人员WMSDs的保护因素.结论 木制家具作业人员WMS-Ds发生率较高,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因素和不良功效学因素可能对作业人员WMSDs产生一定影响.

    木制家具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

    汽车4S店劳动者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危险因素识别与接触风险分析

    陈凤琼张华东王忠旭刘静...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汽车4S店劳动者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发生的高风险部位及相关工效学危险因素,评价不同工种接触相关工效学危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为预防汽车4S店劳动者WMS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重庆市17家汽车4S店的174名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RIEF)、瑞典肌肉紧张因素识别表(PLIBEF)与快速全身评价(REBA)3个量表,对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观测和视频录制,评估其风险等级.结果 汽车4S店劳动者以手腕部WMSDs发生风险为最高(得分>2),其次为背、手肘部和腿(得分>1.5),不同工种间的左手肘、右手腕、背部与腿部WMSDs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工效学因素主要有重复性手部不适姿势与负荷作业,背轻度前屈、侧弯与扭曲,重复和持续性站姿、蹲姿或跪姿等.研究对象需立即改善的行动等级占比达到81%.结论 各工种存在WMSDs的高风险部位集中在手腕部、背部、手肘部和腿部等,机修工在下背部、足部、膝和臀部的危险度明显高于其余工种,绝大部分劳动者需改善不良工作姿势,部分工作姿势为极高风险行动等级,需立即采取相关改善措施.

    WMSDs汽车4S店BRIEFPLIBELREBA

    2008-2022年某市农药中毒病例回顾性分析

    陈霞秦瑶张美辨蒲雪锦...
    20-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泸州市农药中毒特点,为预防和减少农药中毒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导出2008-2022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22年泸州市共报告中毒2 899例,其中死亡86例,病死率为2.97%;男性1496例,女性1403例,男女病死率无差异;人群以30~79岁为主,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x2趋势=29.027,P<0.01);自服病死率(3.81%)高于误服(1.25%)(x2=12.589,P<0.01);病死率随年份增加而下降(x2a势=32.553,P<0.01);发生地区以古蔺县和泸县为主,病死率最高为泸县(6.17%)和纳溪区(5.68%),区县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56,P<0.05);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62.81%)和除草剂(26.56%),病死率最高为对硫磷(20%).结论 2008-2022年泸州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经济欠发达县城高发,以30岁以上自服为主.

    农药中毒生活性中毒生产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某橡胶切片厂房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杨一帆柴栋良管毅张晓静...
    26-3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噪声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控制某橡胶制品企业橡胶切片厂房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使其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方法 根据现场噪声危害特性开展调查与分析,应用隔声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工作场所噪声源(橡胶切片机)设计一套局部开敞型隔声罩,对隔声罩选材及结构进行细节化设计和声学计算核验,满足要求后组合安装.最后对该工作场所实际隔声效果、噪声强度、劳动者LEX,8h进行效果验证.结果 设计了模块化的组合隔声结构声学控制部件,通过声学计算,该局部开敞型隔声罩的理论隔声量可达到21.4 dB(A),理论上满足该工作场所(橡胶切片厂房)噪声控制的要求.现场组合安装过程有效落实了控制研究中所设计的密封、便于检修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该橡胶切片厂房噪声强度由原有的90.7~102.9 dB(A)控制到83.5~84.5 dB(A),劳动者LEx,8h由原来的97.2 dB(A)控制到81.9 dB(A),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及劳动者LEx,8h均满足国家卫生限值要求.结论 通过科学的隔声设计及实施,本次设计的局部开敞型隔声罩可有效控制工作场所噪声强度.

    噪声控制隔声技术卫生工程

    煤工尘肺患者肺结节检出状况和高危结节危险因素分析

    杭文璐李婉君许乘铭薄芸...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患者发生肺结节的检出状况及危险因素,并基于CT定量分析明确高危结节的CT参数及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住院的煤工尘肺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进行CT定量参数分析,了解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和ROC曲线明确高危结节筛查的CT参数及诊断效能.结果 156例患者中,煤工尘肺壹期124例(79.5%),煤工尘肺贰期28例(18.0%),煤工尘肺叁期4例(2.6%).低危肺结节患者86例(55.1%),高危结节患者9例(5.8%).高危结节的平均直径、最大横截面积明显高于非高危结节(Z=-2.690、-2.836,P<0.05),最小CT值显著低于非高危结节(Z=2.994,P<0.05).影响患者发生高危结节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最小CT值在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Waldx2=5.897,P<0.05).预测高危结节的ROC曲线表明,平均直径(AUC 0.775,灵敏度77.8%、特异度79.2%)、最小CT值(AUC 0.807,灵敏度77.8%、特异度76.6%)、最大横截面积(AUC 0.790,灵敏度77.8%、特异度83.1%)具有预测高危结节的价值.结论 半数以上煤工尘肺患者检出肺结节,采用CT定量分析以平均直径、最小CT值、最大横截面积为参数指标可评估煤工尘肺患者的高危结节,临床中应予以关注.

    煤工尘肺肺结节CT定量分析危险因素

    冲击波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职业相关性颈椎病的临床调查

    杜慧君孙雪陈玉胡雨婷...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冲击波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职业相关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职业相关性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分别予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状况、血清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90%(x2=4.850,P=0.028).治疗后,两组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1.26± 0.35)比(1.84±0.42)分,t=6.875]、疼痛视觉量表(VAS)评分[(2.33±0.59)比(4.77±0.81)分,t=15.780],疼痛分级指数(PRI)[(12.25±0.75)比(15.91±0.88)分,t=20.514]、血清神经肱 Y(NPY)[(116.40±10.03)μg/mL 比(128.52±12.46)μg/mL,t=4.911]、神经生长因子(NGF)[(37.35±3.26)pg/mL比(42.41±4.07)pg/mL,t=6.289]、P 物质(SP)[(4.30±0.59)比(5.17±0.78)μg/mL,t=5.765]、SF-36量表生理功能[(58.59±7.57)比(53.14±6.94)分,t=3.493]、生理职能[(62.77±6.83)比(56.95±7.08)分,t=3.834]、活力[(66.35±7.82)比(61.41±6.59)分,t=3.131]、精神健康[(58.02±7.30)比(52.75±6.81)分,t=3.421]、躯体疼痛[(60.80±6.63)比(54.37±6.13)分,t=4.615]及总体健康评分[(61.91±7.39)比(56.15±7.04)分,t=3.6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击波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职业相关性颈椎病可降低患者疼痛应激因子水平,更有效改善颈肩部疼痛,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职业相关性颈椎病冲击波中药熏蒸疗效

    护士抑郁症状和共情满意对工作压力影响二次创伤的中介作用

    黎轶丽刘丹郭孟兰袁靓...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二次创伤状况,并探讨抑郁症状和共情满意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中的中介作用,为减轻护士二次创伤应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11家三甲医院的在岗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压力、二次创伤、共情满意和抑郁状况.结果 2 172名护士的二次创伤、工作压力、共情满意、抑郁症状得分为23.0(8.0)、83.0(28.0)、33.0(11.0)、42.0(10.0).二次创伤与工作压力、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383、0.392,P<0.01),与共情满意呈负相关(r=-0.137,P<0.01).抑郁症状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33[0.027,0.040],占总效应的34.7%,共情满意无中介作用.结论 护士二次创伤得分较高,抑郁症状在工作压力与二次创伤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减轻抑郁症状降低护士的二次创伤.

    护士工作压力二次创伤共情满意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