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波紫外线对人黑素瘤细胞中视蛋白3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玉蕾曾雯张伟董仙...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长波紫外线对人黑素瘤细胞中视蛋白3(OPN3)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不同剂量的UVA分别照射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和MV3细胞)后,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及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照射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分别检测细胞中视蛋白(OPN)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技术分别沉默和过表达A375细胞和MV3细胞中的OPN3,采用EdU实验及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沉默A375细胞和MV3细胞中OPN3后进行UVA照射,通过EdU及CCK-8方法检测照射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过表达及沉默OPN3的MV3细胞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并进行KEGG富集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UVA照射组中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RT-qPCR结果显示,OPN1、OPN2、OPN3、OPN4以及OPN5在A375和MV3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OPN3的转录表达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OPN(P<0.05);UVA照射组中A375和MV3细胞OPN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沉默OPN3的表达后,A375和MV3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过表达OPN3后A375和MV3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沉默人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和MV3细胞)OPN3后经UVA照射,细胞增殖能力较单纯照射UVA时降低(P<0.05);沉默及过表达MV3细胞中OPN3的表达后,RNA-seq测序结果筛选出 141个差异基因,KEGG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富集信号通路9条,其中-Log10(FDR)值最高的为Hippo信号通路;沉默OPN3后,检测到LATS1表达水平增加,p-YAP、YAP、Rho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UVA可促进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和MV3细胞)OPN3的表达,并通过Hippo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过程.

    视蛋白3黑素瘤增殖长波紫外线转录组测序技术Hippo信号通路

    自噬对锌指转录因子1及高糖诱导的肾小管EMT的影响

    安小敏李清璇王彤龙天华...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噬是否可以通过调控锌指转录因子1(Snail1)的降解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糖尿病(DM)组,予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4周末处死NC和DM组大鼠,检测大鼠血糖、血尿素氮(BUN)和24 h尿白蛋白(24 hU Alb),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自噬相关分子[自噬基因BEC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自噬降解底物蛋白1(p62)]、Snail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及高渗组(HM组),HG组培养的NRK-52E细胞在分为全蛋白组(Input组)和IP组[IP组又为阴性对照(IgG组)和实验组(Snail1/P62)];在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中分别使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和自噬抑制剂氯哇(CQ)]处理48 h,分为NG组、HG组、HG+RAP组及HG+CQ组,采用双标荧光腺病毒观察各组细胞的自噬流的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免疫共沉淀观察Snail1与p62的蛋白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RK-52E细胞中自噬相关分子、EMT、细胞外基质(ECM)指标表达变化;用二甲基亚砜(DMSO)、RAP、CQ处理NRK-52E细胞48 h,再联合放线菌酮(CHX)和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0、6及10 h,分为HG+DMSO/RAP组、HG+DMSO/CQ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Snail1蛋白衰减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BUN及24 hUAlb均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肾组织及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中Beclin1和LC3Ⅱ/Ⅰ蛋白表达下调(P<0.05),p62、Snail1蛋白表达上调(P<0.05);双标腺病毒实验显示,在高糖刺激的NRK-52E中自噬流受阻,与HG组相比,HG+RAP组NRK-52E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Ⅲ(Col-Ⅲ)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HG+CQ组结果相反;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Snail1与p62存在蛋白互作;联合CHX和MG-132后,HG+DMSO/RAP组中Snail1蛋白衰减速度加快.结论 在DM大鼠肾组织和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自噬受抑后使Snail1通过自噬降解减少,诱导EMT及ECM沉积增多,促进了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糖尿病肾脏疾病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自噬锌指转录因子1大鼠

    M1巨噬细胞培养液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影响及Calpain的介导作用

    詹云惠金爱王旭东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1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及钙蛋白酶(Calpain)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系雌激素受体阳性(ER+)细胞MCF-7、T47D及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MDA-MB-231为模型细胞,实验分为MCF-7细胞及T47D细胞的RPMI-1640组(RPMI-1640纯培养基培养)、M1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组(M1-CM组)、M1-CM+Calp组[M1-CM联合Calpain抑制剂Calpeptin(50 μmoL/L)处理]、M1-CM+CI-Ⅲ 组[M1-CM 联合 Calpain 抑制剂 Calpain inhibitor Ⅲ(5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的RPMI-1640组、M1-CM组;采用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各组中MCF-7细胞、T47D细胞、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及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qRT-PCR检测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7CCR7、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CF-7细胞、T47D细胞及MDA-MB-231细胞中上皮-钙黏素(E-cad)、纤连蛋白(FN)、波形蛋白(Vim)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与RPMI-1640组相比,M1-CM组ER+细胞MCF-7及T47D迁移能力增强(P<0.05),MCF-7细胞侵袭能力增强(P<0.05);ER+细胞MCF-7及T47D E-ca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FN、Vim表达上调(P<0.05),而ER-细胞MDA-MB-231中只有E-cad表达上调(P<0.05);与M1-CM组相比,ER+细胞MCF-7及T47D的M1-CM+Calp组、M1-CM+CI-Ⅲ组中M1-CM诱导的ER+乳腺癌细胞EMT效应被逆转(P<0.05).结论 M1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以促进ER+细胞人乳腺细胞的EMT,但对ER-细胞EMT无明显影响,其促进ER+乳腺癌细胞EMT信号机制可能与Calpain通路有关.

    乳腺癌M1巨噬细胞细胞侵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换钙蛋白酶雌激素受体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路艳林周明李曼彭进...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管腔狭窄程度评价冠状动脉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内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C/EBP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EL-1、GSK-3β、C/EBPβ及IL-17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DEL-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E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HD组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程度增大、纤维帽厚度变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HD组中DEL-1主要表达在斑块内泡沫细胞胞质及胞核,而IL-17、GSK-3β及C/EBPβ主要在胞质中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HD组中DEL-1、IL-17、GSK-3β、p-GSK-3β、C/EBPβ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DEL-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33,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DEL-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GSK-3β/C-EBPβ通路调节斑块内炎症反应,从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冠心病猝死白细胞介素-17糖原合成酶激酶-3β/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通路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

    14种喀斯特地区植物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邹健邓婕王道平吴昌学...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检测14植物药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结果的综合评价及排序.结果 植物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仙桃草、瓜子金>凉粉柴>天冬>锦茵陈>维生素C>其余药物;植物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维生素C>锁阳>吴茱萸>响铃草>皂角>薏苡仁>仙桃草>其余药物;植物药还原能力的强弱为吴茱萸、仙桃草、锁阳、锦茵陈和菟丝子的还原能力比阳性对照组强,响铃草和皂角的还原能力与对照组相近,其余药物弱于对照组;植物药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强弱为凉粉柴>仙桃草>响铃草>吴茱萸>菟丝子>玉竹>瓜子金>天冬>维生素C>其余药物;最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14种植物药的抗氧化能力为仙桃草>吴茱萸>维生素C>凉粉柴>响铃草>锁阳>天冬>皂角>瓜子金>薏苡仁>菟丝子>锦茵陈>黄精>一朵云>玉竹.结论 所检测的植物药中,仙桃草可能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候选药物;采用抗氧化评价体系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了药物的抗氧化能力.

    植物药氧化应激抗氧化能力隶属函数分析仙桃草

    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和软骨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

    杨兴月黄圆月安松松毛冬梅...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大鼠滑膜及软骨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冲击波组,对照组大鼠右侧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模型组与冲击波组大鼠右侧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钠(MIA)2 mg/50 μL构建KOA模型,均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行冲击波声音刺激,冲击波组大鼠予ESWT治疗,1次/周、共4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4、21、28、35及42天,采用热刺痛仪和足底刺痛仪检测各组大鼠右后爪的热缩爪潜伏期(PWTL)和足底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术后第42天,各组大鼠给予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行右膝关节X线检查,然后处死、取右侧膝关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冲击波组大鼠术后第3~42天的PWTL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冲击波组大鼠术后第28~42天的PWTL较模型组延长(P<0.05);模型组与冲击波组大鼠术后第3~42天的MWT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冲击波组大鼠术后第21~42天MWT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冲击波组大鼠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程度较重,膝关节对线不齐,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且冲击波组上述X线表现轻于模型组;3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软骨组织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对照组<冲击波组<模型组(P<0.05).结论 ESWT可缓解KOA大鼠痛觉敏化症状及KOA疾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滑膜和软骨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有关.

    软骨滑膜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体外冲击波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丙泊酚麻醉术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筑梅黄淑花曾庆繁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丙泊酚麻醉术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C)组(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注射)、吡格列酮(P)组(吡格列酮溶解于生理盐水后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组(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注射)及GW9662(G)组[GW9662抑制剂100 mg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100 mL中,2 mg/kg腹腔注射],连续5 d,第6天P组、N组及G组大鼠予丙泊酚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C组大鼠不进行手术与麻醉处理;手术后24 h取各组大鼠8只麻醉处死,取海马区脑组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P-Tau)及PPARγ水平;手术后第5天,取各组大鼠2只麻醉处死,取海马组织制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海马体细胞变化情况;手术后第7天,取各组大鼠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N组大鼠海马区Aβ沉积、P-Tau表达较C组增加(P<0.05),P组较N组减少(P<0.05),G组较N组增加(P<0.05);P组大鼠海马区PPARγ表达较N组增加(P<0.05),G组较N组降低(P<0.05);C组和P组大鼠海马体细胞排列紧密、膜清晰,G组与N组海马体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核固缩;与C组比较,N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及目标象限游动时间缩短(P<0.05);与N组比较,P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较多及目标象限游动时间延长(P<0.05),G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及目标象限游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 提高PPARγ水平可以改善丙泊酚麻醉术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tau蛋白质类淀粉样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丙泊酚麻醉脑保护

    吡非尼酮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以及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李雪莹姜虹羽张帅周石...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PFD)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以及糖酵解途径的影响,分析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途径.方法 用10 µ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LX2细胞,将LX2细胞分为正常组[0.1%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10 µg/L TGF-β1+0.1%DMSO)及实验组(10μg/LTGF-β1+2、4、6 及 8 mmol/L PFD);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评价LX2细胞增殖能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及乳酸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己糖激酶2(HK2)、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M2型-丙酮酸激酶(PKM2)、乳酸脱氢酶A(LDHA)以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α-SMA、COL1A1、Glut1、HK2、PKM2、LDHA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LX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α-SMA、COL1A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葡萄糖消耗及胞外乳酸积累增多,Glut1、HK2、PFKP、PKM2、LDHA、MCT1蛋白及Glut1、HK2、PKM2、LDHA mRN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LX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α-SMA、COL1A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葡萄糖消耗及胞外乳酸积累减少,LX2细胞Glut1、HK2、PFKP、PKM2、LDHA、MCT1的蛋白及Glut1、HK2、PKM2、LDHA mRNA水平下降(P<0.05).结论 PFD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及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分泌,其抗纤维化能力可能与糖酵解水平下调、细胞能量代谢受扰有关.

    吡非尼酮肝星状细胞糖酵解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葡萄糖

    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评价

    杜华康陆苑金阳陈玉颖...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制备出可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相关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载阿霉素纳米粒(DOX-NPs),考察其外观、粒径、PDI和Zeta电位,经冷冻十燥得DOX-NPs冻干粉,将其分散于壳聚糖(CS)/β-甘油磷酸(β-GP)温敏凝胶(Gel),制得DOX-NPs-Gel;采用倒瓶法考察Gel、DOX-Gel、空白-NPs-Gel及DOX-NPs-Gel在37℃下的胶凝化时间及胶凝温度;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通过兔耳中动脉栓塞实验考察了空白-NPs-Gel的栓塞性能;通过在皮下注射空白-NPs-Gel于不同时间脱颈死小鼠,剥离出空白-NPs-Gel,测量其大小及质量,评价其吸收特性;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DOX、DOX-NPs、DOX-Gel的体外释放;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DOX-NPs-Gel的体外释放.结果 制备出的DOX-NPs形态规则,粒径为(186.68±5.9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 0.01),Zeta 电位为(-23.33±1.54)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10±4.46)%和(2.64±0.19)%;DOX-NPs-Gel 37℃下胶凝化时间为(165±15)s,胶凝化温度为(34.67+0.47)℃,冻干后其微观结构为整齐紧密的多孔结构;该复合体系可顺利通过微导管注射,可栓塞兔耳中动脉,且在皮下可被缓慢吸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第7天时DOX-NPs-Gel中DOX和DOX-NPs的释放率分别为(6.15±0.19)%和(47.25±5.11)%.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DOX-NPs-Gel在体温下可快速胶凝、可栓塞血管和皮下吸收,能够缓慢释放DOX-NPs.

    肝动脉化疗栓塞温敏凝胶纳米粒阿霉素缓释制剂体外释放

    贵州老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兰懿川黄列玉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贵州老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心理健康状况,为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34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积极老化、社会网络及抑郁等相关测评,比较贵州老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本次心理测评的342人中有75人抑郁症状阳性,占21.9%,其中流动人口为36人(24.8%);常住人口 39人(19.8%),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老人与常住老人在积极老化、抑郁症状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网络总分及其两个分维度得分上低于常住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贵州老年常住人口社会网络管理优于流动人口,可考虑加强流动老人的社会网络管理,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老年人口流动社会网络积极老化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