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鞣花酸(EA)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吗啡(MT)组、鞣花酸(EA)组、鞣花酸+吗啡(EA+MT)组,后3组吗啡鞘内注射给药建立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4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采用温水甩尾法和Von Frey法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和给药第1~7天的甩尾潜伏期(TF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大鼠造模结束后麻醉处死并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INK1、LC3、P62蛋白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完整性;细胞实验,通过鞣花酸和吗啡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设置对照(SHAM)组、吗啡(Mo)组、鞣花酸(Ea)组、鞣花酸+吗啡(Ea+Mo)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cAMP的含量、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测定PINK1、LC3、P62蛋白的表达.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MT组比较,EA+MT组大鼠TFL和MWT下降趋势较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T组PINK1蛋白、LC3Ⅱ/LC3 Ⅰ比值、P62蛋白和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线粒体肿胀明显可见较多自噬体;与MT组比较,EA+MT组PINK1蛋白、LC3 Ⅱ/LC3 Ⅰ比值升高而P62蛋白、MDA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轻度肿胀可见少量自噬体;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Mo组cAMP、ROS、LC3 Ⅱ/LC3 Ⅰ比值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细胞活力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组比较,Ea+Mo组细胞活力、PINK1蛋白和LC3Ⅱ/LC3 Ⅰ比值升高而cAMP、ROS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缓解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