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地区不同性别脑出血患者发病因素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王琳马万宇任思颖莫仕灯...
    86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不同性别脑出血(ICH)患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ICH患者347例,按性别分组(n男=230,n女=117),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血压、入院时意识状态、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和脑卒中史等)及实验室指标(常规、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并收集同期当地气象资料(气温、气压、降雨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比较不同性别ICH患者发病与各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吸烟和饮酒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女性(P<0.05);ICH患者发病比例在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大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或月平均降雨量不同区间段存在明显差异(P<0.001),男性患者在日平均气温6~26℃和日最低气温2~21 ℃时的发病比例最高,女性患者在日平均气温11~16 ℃和日最低气温2~21 ℃时发病比例最高;男性患者不同季节发病比例存在差异(P<0.05),以秋季占比最高.结论 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或者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贵州地区ICH患者发病率有影响,对男性患者发病影响更为明显.

    脑出血血小板胆固醇吸烟贵州气象因素性别

    痰液中ECP和IL-8对不同EOS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测价值

    犹红胡系伟岳龙飞佟玉峰...
    873-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8(IL-8)对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型及非EOS增高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以EOS百分比及绝对值分类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指标的差异.方法 72名AECOPD住院患者根据EOS百分比(EOS%)分为非增高型1组(EOS%<2%)和增高型1组(EOS%≥2%),根据EOS绝对值(|EOS|)分为非增高型2组(|EOS|<105个/L)和增高型2组(|EOS|≥105个/L),t检验、秩和检验及x2检验比较不同EOS分型AECOPD患者的痰液中ECP、IL-8水平、临床特征及外周血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外周血EOS与炎症指标和痰液ECP、IL-8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痰ECP、IL-8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不同EOS分型AECOPD的预测价值.结果 同种分类下比较,EOS非增高型1组、2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痰IL-8、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改良英国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均高于EOS增高型1组、2组AECOPD患者(P<0.05),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及痰ECP低于EOS增高型1组、2组AECOPD患者;非EOS增高型1组患者中的白细胞(WBC)高于EOS增高型1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EOS增高型2组与EOS增高型2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OS与痰中ECP呈正相关、与痰中IL-8及外周血NLR、NEU、NEUR、CRP、PLR、FAR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痰ECP及IL-8、外周血NLR、CRP及FAR对于不同EOS分型AECOPD的预测价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非增高型AECOPD较EOS增高型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更严重,更易发生细菌感染,痰中 ECP、IL-8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AECOPD患者分型有一定价值.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细胞介素-8

    乳腺AI、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结节BI-RADS分类中的效能

    罗富欢施丽英谢瑾赵丽娜...
    882-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人工智能(AI)与常规超声(U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105例乳腺结节患者(140个乳腺结节),所有乳腺结节均行乳腺AI、US及MRI检查;采用BI-RADS对患者的乳腺结节进行良性和恶性的分类,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BI-RADS 4a及以下为良性组、BI-RADS 4b及以上为恶性组,对比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根据US分类将55个US-BI-RADS 4a类结节作为研究对象,用AI-BI-RADS 4a作为截点值,采用AI-BI-RADS对该55个乳腺结节进行重新分类,分析调整后的AI-US-BI-RADS与US-BI-RADS、病理结果、MRI-BI-RADS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比较AI、US和MRI对BI-RADS 4a类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3种方法独立应用判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时,MRI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最高,AI的特异性最高;在联合诊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时,US+AI+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且AUC最大;以AI-BI-RADS 4a类作为截点,对55例US-BI-RADS 4a类乳腺结节进行重新分类,AI与US、病理结果及MRI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AI调整后的乳腺BI-RADS分类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调整分类前提高.结论 乳腺AI、US及MRI的联合使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AI-US-BI-RADS分类可较好的预测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超声人工智能常规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BI-RADS分类联合诊断效能

    萆苓汤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效果评价

    姚华周晟芳高惠红杨云霜...
    88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萆苓汤用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3,依托考昔治疗)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方案上加服萆苓汤),治疗14 d;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IL-1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记录2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RP、ESR、UA、TNF-α、IL-1 β、IL-8、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RP、ESR、UA、TNF-α、IL-1 β、IL-8、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萆苓汤对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治疗有效、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

    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蕴结证萆苓汤临床疗效安全性

    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唐路遥付卫争于瀚卿
    894-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Ras相关区域家族1 A(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64例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分为单一组(n=32)与联合组(n=32),单一组行TACE治疗,联合组行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均行标准疗程TACE治疗,于治疗1个月(1 mo)及3个月(3 mo)评估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外周血RASSF1A基因甲基化、不良反应及TACE抵抗发生率.结果 单一组治疗3 mo时的客观缓解率(ORR)较治疗1 mo时下降(P<0.05),且低于联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 mo时的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 mo时的AF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3 mo时的VEGF较治疗前降低(P<0.05)、Caspase-8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3 mo时AFP、VEGF低于单一组(P<0.05),Caspase-8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3 mo时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单一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一组(P<0.05),TA-CE抵抗发生率略低于单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联合TACE对晚期HCC效果及安全性良好,且对减少RASSF1A基因甲基化有利.

    肝细胞癌晚期靶向治疗阿帕替尼肝动脉化疗栓塞术RASSF1A基因甲基化

    MRI深度学习重建对乳腺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黄碧云马卓雅陈振涛丁佳...
    901-905,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深度学习重建(DLR)对乳腺T2加权(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招募30名女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采集次数(NAQ)为1和2的T2WI脂肪抑制序列行乳腺MRI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217 s和421 s,扫描完成获得Routine NAQ1和Routine NAQ2图像,Routine NAQ1组图像行DLR重建获DLR NAQ1图像,分析比较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临床医生主观定性评价资料.结果 女性志愿者DLR NAQ1图像的SNR及CNR优于Routine NAQ1和Routine NAQ2图像(P<0.001),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均优于Routine NAQ1和Routine NAQ2图像(P<0.001).结论 MRI DLR可缩短乳腺T2WI脂肪抑制序列的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重建脂肪抑制平均采集次数乳腺扫描效率

    化痰祛瘀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线粒体钙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潘晔韩佳杜鸿瑶鲁静...
    906-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痰祛瘀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线粒体钙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化痰祛瘀方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程度,双试剂酶法检测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两组患者AI,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等SAQ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G、TC、LDL-C治疗后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U水平较治疗前上升、AI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MCU水平高于对照组、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祛瘀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外周血线粒体钙转运功能及AI有关.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化痰祛瘀法疗效外周血线粒体钙转运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合并铁过载患儿规范治疗的效果评价

    陈志远金皎
    912-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合并铁过载患儿予规范治疗(定期输血和祛铁)的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口服地拉罗司分散片(DFX)祛铁治疗的TDT患儿62例,收集治疗前TDT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首次输血时间、输血前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等],每年1次检测患儿身高及体质量评价生长情况,每3月1次抽取静脉空腹血检测Hb、S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肌酐等血液生化指标,并记录患儿脏器损害发生情况(肝酶、肌酐升高、恶心、皮疹及关节痛等),规范治疗、随访2年.结果 96.7%TDT患儿在规范治疗前已出现生长迟缓,生长发育迟缓TDT患儿输血前Hb水平低于生长发育正常患儿,SF水平高于生长发育正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规律口服DFX祛铁治疗2年的患儿SF呈逐年下降趋势,服药后SF较入组前降低(P<0.05);输血前Hb水平与脏器损害无相关性(P>0.05),铁过载程度与脏器损害有相关性(P<0.05);随访2年规范治疗的TDT患儿无新增脏器损害,治疗前后TDT患儿脏器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T患儿普遍存在生长发育迟缓,高量输血及低铁负荷可改善生长发育迟缓;DFX可有效降低铁负荷,不良反应少.

    地中海贫血铁过载输血地拉罗司分散片疗效不良反应

    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李敏屈卓军
    917-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86例稳定期ILD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病程、吸烟情况、饮食情况、饮酒情况、费用承担方式、接触肺康复情况、家庭支持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家属支持情况,自我效能评估量表评估自我效能,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HAMD、HAMA)评估负面情绪,出院前采用6 min步行实验(6MWT)检测运动耐量,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呼吸流量峰值(PEF)],根据患者ILD相关症状评估肺功能预后;出院后4周通过门诊或电话评估肺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75份,回收率为97.74%;稳定期ILD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情况依从126人、不依从为349人,依从率为2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肺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稳定期ILD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接触肺康复情况、家庭支持情况、自我效能、焦虑情绪、FEV1/FVC、PEF、肺功能预后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依从组年龄6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病程4年及以上、未接触过肺康复、低水平家庭支持情况、低水平自我效能、轻度或中度/重度焦虑情绪、肺功能预后不良高于依从组,FEV1/FVC、PEF低于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程、接触肺康复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和自我效能均为稳定期ILD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影响因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年及以上病程、未接触过肺康复、家庭支持水平低、自我效能感低、有焦虑情绪、低水平FEV1/FVC、PEF、肺功能预后不良的稳定期ILD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差.结论 稳定期ILD患者居家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偏低,依从性受文化程度、接触肺康复情况、家庭支持情况、自我效能、焦虑情绪以及肺功能基础情况和肺功能预后等因素影响.

    稳定期间质性肺炎居家康复训练依从性影响因素

    多导睡眠监测仪分析不同阶段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

    杨晓丽曹建
    925-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多导睡眠监测仪分析不同阶段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予以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发病0~7 d、对照组于发病8~14 d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两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第一阶段睡眠(TS1)、第二阶段睡眠(TS2)、第三阶段睡眠(TS3)、第四阶段睡眠(TS4)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觉醒期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时间(SL)及觉醒次数,评估患者睡眠状况与治疗效果;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胆碱酶活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负面情绪,并记录患者不良睡眠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ST、SE、TS1、TS2、TS3、TS4、REM、WASO及SL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胆碱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30.233,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给予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好,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可监测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多导睡眠监测仪高压氧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睡眠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