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近况

    刘哲睿翟兴冉邹正升
    30-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药物性急性肝衰竭(dru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DI-ALF)的患病率逐渐升高.DI-ALF主要特点是既往没有慢性肝病基础,服药后突然出现肝功能的迅速恶化,同时发生肝性脑病并伴随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DI-ALF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对乙酰氨基酚肝移植预后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杨思恒殷荣坤陈榕赵钢德...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相关肝脏毒性(IMH)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诊断的14例IMH患者,研究IMH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转归特点.结果 14例IMH患者以男性为主(12例),中位年龄61岁.以黄疸、乏力、尿色黄染为主要症状,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8例),10例患者出现3-4级肝损伤.以保肝药物为基础治疗,有4例患者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后,5例死亡或自动离院(去除2例因突发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7例病情改善.5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为13.5,7例预后改善患者的NLR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H患者肝功能损伤以胆汁淤积型为主,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好转,预后较差.NLR有可能作为评估IMH预后的临床标志物.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PD-1/PD-L1肝脏毒性

    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及病理特点分析

    白欢欢冯惠君郭立杰张海丛...
    37-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纯淤胆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种类、病程、肝生化指标及变化趋势及病理形态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形态特点与病程及肝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岁以下年龄段以男性患者更多见,但40岁以上女性患者更多见.在引起单纯淤胆型DILI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及中成药类最多见(36.8%),其次为抗生素类(13.2%)及解热镇痛类药物(13.2%).R值绝大多数<2(均值为1.5).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具有不同变化特点;毛细胆管淤胆评分与TBil值呈中等强度相关性(r=0.545,P=0.016);小胆管变性评分与GGT峰值呈中等强度相关(r=0.538,P=0.021);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细胞淤胆呈正相关(r=0.528,P=0.024;r=0.500,P=0.041);TBil达峰时间与毛细胆管淤胆呈正相关(r=0.672,P=0.002);GGT恢复正常时间与小胆管变性呈正相关(r=0.551,P=0.018);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纯淤胆型DILI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肝生化学变化特点及病程演变.

    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肝生化特点病理特点

    血浆置换联合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3~4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周小红杨景袁明娟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64例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联合DPMAS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3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TBil、ALT、AST、凝血功能指标(PT)的变化,并对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PE联合DPMAS组的总有效率为87.5%(28/32),比单纯药物组的65.6%(21/32)明显提高.PE联合DPMAS组在降低胆红素和提高凝血功能(P值分别为0.017和0.025)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两组治疗后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7和0.10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肝功能衰竭人工肝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药物性肝损伤

    肝移植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风险因素

    向璐张利娟杨俊连张达利...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肝移植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风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肝移植术后患者55例,其中存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6例,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没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有静脉曲张患者的脾脏长度更长(117 mm比154 mm)、血小板水平更低(136×109/L比87×109/L)、总胆汁酸水平更高(6.0μmol/L比24.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脾脏长度是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1.01~1.12,P=0.031).脾脏长度预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647~0.934,P=0.001),cutoff值为143mm,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91.3%.结论 脾脏长度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食管静脉曲张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肝移植术后食管静脉曲张脾脏血小板胆汁酸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刘普卓红平陶光举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按穿刺病理结果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测量T1WI及增强扫描肝胆期图像肝右前叶、右后叶、左叶、尾状叶及右侧竖脊肌的平均信号值,计算肝实质在肝胆期的相对强化程度.分析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55例,女47例,平均年龄35岁.根据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S0期21例,S1期18例,S2期29例,S3期20例,S4期14例.乙型肝炎患者S0、S1、S2、S3及S4期肝纤维化肝胆期RE分别为(86.2±9.7)%、(74.1±12.6)%、(70.9±10.7)%、(62.5±13.4)% 及(45.6±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RE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的结果显示AUC为86%,最佳截断值为55.4%,敏感性为67.8%,特异性为91.1%.在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肝胆期RE为(52.7±6.1)%,低于不明显肝纤维化患者的RE(78.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Gd-EOB-DTPA增强MRI上肝实质在肝胆期的相对强化程度越低.因此,Gd-EOB-DTPA增强MRI有助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钆塞酸二钠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磁共振成像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变化与TGFβ1、TIMP-1的相关性

    陈万峰许亚春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检查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00例列入观察组,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组(n=22)、S1组(n=25)、S2组(n=23)、S3组(n=15)和S4组(n=15);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名,列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以及不同纤维化组的血小板、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LSM与TGF-β1和TIMP-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LSM、TGF-β1和TIMP-1对CHB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分别为(9.32±1.82)kPa、(113.42±10.98)pg/mL和(199.08±23.56)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41±0.25)kPa、(24.53±5.64)pg/mL和(120.32±1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5、53.758、21.653,均P<0.05).CHB患者的PLT和血清Alb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降低,血清ALT、AST、γ-GT、TBil、DBil、HA、PC-Ⅲ、Ⅳ-C、LN水平以及FIB-4指数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LSM、TGF-β1和TIMP-1水平均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LSM与TGFβ1、TIMP-1均呈正相关(r=0.564、0.587,P<0.05).LSM诊断CHB肝纤维化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7、89.70%、85.49%,高于血清TGFβ1和TIMP-1的0.854、85.64%、83.78% 和0.821、83.05%、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M、TGFβ1和TIMP-1水平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LSM的评估效能更佳.

    肝纤维化剪切波弹性成像肝脏硬度值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诊断效能

    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王大龙王涛王康娥
    56-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3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判定肝纤维化分期,其中S0期14例、S1期20例、S2期21例、S3期13例、S4期9例.采用Mindray Hepatus 5检测仪检测肝硬度值,检测血清HBsAg、HBV DNA水平.结果 S0~S1期、S2期、S3期、S4期肝硬度值分别为(6.02±1.41)、(9.11±1.46)、(11.26±1.38)、(13.05±1.59)kPa,S4期肝硬度值大于S3期,S3期肝硬度值大于S2期,S2期肝硬度值大于S0~S1期(P<0.05);S0~S1期、S2期、S3期、S4期HBsAg水平分别为(216.81±42.09)、(142.68±35.17)、(53.61±11.54)、(26.51±8.14)IU/mL,S0~S1期、S2期、S3期、S4期HBV DNA分别为(1.14×106±1.79×105)、(1.06×106±1.54×105)、(9.61×105±1.39×105)、(8.47×105±1.33×105)IU/mL,S0~S1期HBsAg水平高于S2期,S2期HBsAg水平高于S3期,S3期HBsAg水平高于S4期,S0~S1期HBV DNA水平高于S3期和S4期,S2期HBV DNA水平高于S4期(P<0.05);经ROC分析,肝硬度值与血清HBsAg、HBV DNA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46~0.912)、0.747(95%CI:0.678~0.816)、0.723(95%C I:0.624~0.82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62 kPa、148.306 IU/mL、1.092×106 IU/mL,敏感度分别为0.774、0.648、0.679,特异度分别为0.920、0.837、0.863,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61~0.953),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8,P<0.05.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单独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价值,联合评估时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司进枚陈民徐小国颜学兵...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搜集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标本来源、培养结果等信息.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感染组WBC、CRP、ALT、AST、TBil、Scr、INR、PCT及MELD评分分别为6.8(4.4,11.3)×109/L、35.8(17.3,43.8)mg/L、92(70,123)U/L、102(78,140)U/L、127.0(73.8,250.4)μmol/L、92.7(65.5,112.3)μmol/L、2.0(1.4,2.3)、6.2(2.0,9.0)ng/L及14(9,22)分,高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7(3.0,5.3)×109/L、11.2(7.6,18.9)mg/L、57(18,88)U/L、54(24,79)U/L、37.3(17.9,80.2)μmol/L、74.2(44.8,97.0)μmol/L、0.9(0.7,1.2)、0.2(0.1,2.8)ng/L及7(5,11);并发感染组Alb、PTA为28.3(27.8,31.6)g/L及45.3(37.9,50.8)%,均低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3.2(30.8,35.8)g/L及66.7(49.6,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多个感染部位分别为37例(77.1%)、11例(22.9%),前者自高到低囊括SBP 18例(37.5%)、肺部感染13例(27.1%)、泌尿系感染4例(8.3%)及胆道感染2例(4.2%),后者自高到低囊括SBP合并肺部感染10例(20.8%)、SBP合并真菌感染1例(2.1%).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并发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16株(33.3%)病原菌,其中杆菌9株(56.2%)、球菌6株(37.5%)及真菌1株(6.2%).杆菌自高到低为大肠埃希菌7株(43.7%)、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6.2%);球菌自高到低为屎肠球菌5株(31.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6.2%);真菌为白色念珠菌1株(6.2%).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分别为4株、3株,对头孢呋辛耐药为5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为4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为4株,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分别为1株、2株及3株.结论 ESLD患者发生感染时可根据并发感染部位、既往抗生素用药史,结合病原菌流行谱及耐药检测分析,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方案.

    终末期肝病细菌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mNGS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与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家福余婷张培林刘雪涛...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进行腹水培养和腹水mNGS检测.比较mNGS阳性与阴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APRI指数、FIB-4指数、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hild-Pugh评分.采用腹水多核白细胞计数(PMN)联合腹水mNGS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N联合腹水mNGS检测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78.86%.随访结果显示,mNGS阳性组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和肝硬化相关指标评分.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的MELD评分分别为18.25和13.11、M ELD-Na评分分别为23.82±11.77和14.58+11.27、Child-Pugh评分分别为11.25和9.75.结论 PM N联合mNGS检测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优于联合腹水培养,mNGS阳性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有较高的相关性.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腹水培养mNGS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