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保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保科技
环保科技

董泽琴

双月刊

1674-0254

gzhbkjcn52@tom.com;hbkj2013@163.com

0851-5507192

550081

贵阳市金阳新区铜仁路1号

环保科技/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贵州省惟一的环境科学期刊。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是开展环境科学领域内学术交流、学术讨论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工业搬迁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

    刘欣陶燕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方某工业搬迁地块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采集地块内300 件土壤样品和15 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数据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地块内地下水中污染物均未超标,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氯仿超标,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重金属Pmax均小于1,未造成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中氯仿Pmax 为 11.93,造成土壤重度污染.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地块内所有采样点位P综合max最大值氯仿为 8.44,土壤的氯仿属于重度污染,地块内重度污染点位占比 3.33%,中度污染点位占比 3.33%,轻度污染点位占比1.67%,尙清洁的点位占比3.33%,清洁的点位占比88.33%.采用ArcGIS差值模拟分析,氯仿主要污染区域为生产三车间及其周边区域,污染深度 0~5.5m范围.对地块开展进一步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地块内超标点位的污染物氯仿致癌风险范围为 1.79E-06~2.40E-05,均大于1.00E-06,致癌风险不可接受,主要暴露途径是通过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本研究对工业搬迁地块的土壤风险管控,特别是化工类的有机污染地块的管控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污染地块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调查和风险评估

    基于PSR模型分析襄阳市空气质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

    李涛刘李娜陈威
    9-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12 月30 日,襄阳市政府为应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式贯彻实施《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实现绿色高速发展.近些年,襄阳市经济发展走在省域前列,但是年际大气质量均位于湖北各市区末位.此研究立足于PSR模型,通过影响指标对大气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大小双循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襄阳乃至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

    PSR模型评价指标生态环境大小双循环蓝天保卫战

    2022年凯里臭氧污染过程及成因分析

    肖凯青杨海毅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10 月20-25 日,凯里市首次出现持续臭氧污染事件.基于常规污染物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结合ERA5 再分析数据研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臭氧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在臭氧污染期间,凯里城区臭氧(O3)平均浓度达 123.76±59.76 μg m-3,较污染前的O3 平均浓度(61.57±29.49 μg m-3)大幅上升 101.01%;臭氧前体物,包括氮氧化物(NOx)、非甲烷总烃(NMHC)、一氧化碳(CO)在臭氧污染期间的平均浓度与污染前的相比几乎不变;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平均浓度在臭氧污染期间上涨 7.69%和10.26%.另外,风场资料显示,在偏弱的东北风的作用下,凯里市的O3 浓度变化明显受到外来输送的影响.本研究探索了凯里市秋季臭氧污染的成因,为开展区域臭氧污染季节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臭氧污染成因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凯里

    2022年1月污染过程中常州市PM2.5的变化特征及管控效果评估

    孙南杨卫芬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1 月1 日至25 日,常州市经历了 5 次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其中 3 天达中度污染.为力争在污染过程中缩时削峰,常州市采取了不同针对性管控措施.本研究基于 1 月常州市国控空气站的PM2.5在线观测数据,对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管控期间(1 月 8-14 日)和大气污染过程强化削峰管控期间(1 月15-25 日)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估了不同管控措施对常州市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管控前常州市PM2.5浓度在苏南五市偏高突出,较非污染过程差距明显拉大,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最高达 135 μg/m3,较其他苏南城市均值偏高13.4%,非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平均为50.0 μg/m3,较其他苏南城市均值偏高 12.6%;16日推进强化管控后削峰管控效果在黄色预警管控基础上有所加强,常州市PM2.5浓度与其他苏南城市差距较前期有所缩小,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最高达90 μg/m3,与其他苏南城市均值持平.与污染过程前相比(以1 日为例),5 次污染过程中常州市硝酸根离子浓度分别上升 35.7%、43.5%、38.8%、33.7%和25.7%,铵根离子浓度分别上升 15.4%、19.0%、16.6%、14.0%、14.4%,二次组分尤其是硝酸根离子、氨根离子浓度偏高是当前常州市PM2.5浓度压降的难点.污染过程中,溧阳市和金坛区PM2.5浓度显著高于全市其他区域,1 日-25 日累计PM2.5浓度同比反弹幅度分别为全市最高(金坛区)和次高(溧阳市),较全市均值偏高15.4 和9.8 个百分点,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其内源贡献增加、重点污染源排放量同比上升是主要原因.

    污染过程PM2.5管控效果

    2020-2021年西安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

    刘倩赵永钢张锋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离子色谱法对181 份PM2.5有效样品中NO3-、SO4-2、NH4+、Cl-和F-等5 种水溶性离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PM2.5的年均浓度为(71.04±51.80)mg·m-3,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五种水溶性离子的年均浓度为(28.24±31.79)mg·m-3,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水溶性离子的年均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O-3>SO2-4>NH4+>Cl->F-.NO-3 在冬、春、秋三季的占比最高,而在夏季则是SO2-4 占比最高.SOR和NOR的年均值分别为0.34 和0.17,表明SO2 和NO2 向二次离子SO2-4 和NO-3 的转化程度较高.随着污染水平的加重,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在PM2.5中的占比逐渐升高,NO-3 的浓度及占比逐渐升高,SO2-4 的占比逐渐降低.NO-3/SO2-4 的年均值为2.13,夏季固定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较大,而在冬、春、秋三季则是移动源占主导作用.

    PM2.5水溶性离子季节变化西安

    硝酸改性显著提高花生壳生物炭对Cd2+的去除能力

    陈琳媛邱振鲁
    35-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并用乙醇、硝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不同方法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d2+的性能对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pH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花生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明显提高.在花生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得知硝酸改性后对Cd2+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48.47 mg/g,去除率为96.94%.最佳条件为:Cd2+初始浓度200 mg/L,pH为7,吸附时间120 min.

    花生壳生物炭改性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Cd2+

    盐城市主要入海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生态评价

    邵楠朱泽斌李阳李云飞...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盐城主要入海河流水生态质量状况,利用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WEQI)评价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已成为重要方法,并基于 2021 年 5 月和 9 月盐城市主要入海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数据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年底栖动物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为 0.39~3.01,平均值为 2.08,评级总体为良好.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占比最高,达到77.5%,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环棱螺属和长臂虾属,主要优势种为蜾蠃蜚属.入海河流断面WEQI评价结果主要为中等和良好,分别占比为60%和40%.生物和生境是制约盐城入海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入海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生态

    逆王水-氢氟酸混合体系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硫元素

    赵苏云
    47-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逆王水-氢氟酸混合酸体系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硫(S)元素的方法,对逆王水在前处理过程中酸的作用、仪器测试干扰的消除及样品保存周期进行了讨论和优化.选用GBW07423(GSS-9)、GBW07424(GSS-10)、GBW07426(GSS-12)、GBW07428(GSS-14)、GBW07429(GSS-15)、GBW07430(GSS-16)6 份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以此研究了分析方法的线性和范围、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等特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022 mg/kg,相关系数≥0.999,满足样品分析要求,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在 4.0%~9.8%,回收率为89.0%~109.8%.

    逆王水氢氟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硫元素

    基于决策树的颗粒物污染类型识别方法改进——以乌海市为例

    刘嘉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监测资料显示PM10是影响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污染是大气治理的重点,而明确污染类型是厘清污染成因和实现动态源解析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基于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和污染物排放数据确定污染类型和识别标准后,利用乌海市环境常规监测数据,通过多参数特征比值法较为准确地识别了乌海市四种不同的颗粒物污染类型:沙尘型、扬尘型、工业型、二次与机动车型.为了克服污染识别阈值调整的主观性和繁琐性,通过CART决策树对识别过程进行了改进.基于决策树快速改进污染类型识别阈值后,颗粒物污染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2021 年乌海市颗粒物污染以沙尘型为主,对PM10和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 25.09%和 15.71%.识别出了全部的颗粒物超标日,对于沙尘天气识别的准确率高达81.82%.基于决策树可以有效改进多参数特征比值法对于阈值的选取,更快速而准确地进行颗粒物污染类型识别.

    乌海颗粒物污染污染类型决策树

    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镉污染研究

    王娅张燕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CNKI 数据库2002-2021 年土壤镉污染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借助统计及文献计量学知识,统计并绘制有关国内土壤镉污染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主要发文机构、发文作者、载文期刊和关键词情况,研究了 20 年来土壤镉污染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土壤镉污染研究经历了萌芽起步、平稳上升和井喷上升3 个主要阶段,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为中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徐应明,且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镉的迁移转化、钝化剂、镉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内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土壤镉污染CNKI数据库文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