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

刘作易

月刊

1001-3601

gznk@263.net

0851-3760719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贵州农业科学/Journal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园林花卉,畜牧兽医,农业生态,农业资源,农业经济等专业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火参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与杀线活性研究

    张浩王建国张学军陈积豪...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火参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和杀线活性,为制备植物源杀线虫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硅胶、反相中低压、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及文献报道数据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杀线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从火参果中分离得到异牡荆素-2''-O-葡萄糖苷(化合物 1)、2E,4E-十三碳二烯二酸(化合物 2)、9E,11E-(13-氧代)十三碳二烯酸(化合物 3)、9E,11E-(13-羟基)十三碳二烯酸(化合物 4)共4个化合物.化合物1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当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清除率达49.40%.化合物1、化合物 3和化合物 4显示出一定杀线活性,化合物 1在 2.0 mg/mL时具有较强的杀线虫能力,致死率为 90.5%;化合物 3和化合物 4在 0.25 mg/mL时对线虫的致死率均为 100%.[结论]异牡荆素-2''-O-葡萄糖苷、2E,4E-十三碳二烯二酸、9E,11E-(13-氧代)十三碳二烯酸、9E,11E-(13-羟基)十三碳二烯酸 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火参果分离得到,其中,2E,4E-十三碳二烯二酸、9E,11E-(13-氧代)十三碳二烯酸为新天然产物.异牡荆素-2''-O-葡萄糖苷、9E,11E-(13-氧代)十三碳二烯酸、9E,11E-(13-羟基)十三碳二烯酸 3个化合物具有杀线活性,异牡荆素-2''-O-葡萄糖苷具有抗氧化活性.

    火参果植物源农药化学成分根结线虫抗氧化活性杀线活性

    "拔鸡腿"对三七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表征效应

    周娅熊芹魏富刚赵昶灵...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三七地上茎顶部茎段鸡腿状增粗(俗称"拔鸡腿")对三七传统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影响,为三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茚三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三七"非拔鸡腿"和"拔鸡腿"植株主根、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TFAC)和三七素含量(DC);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拔鸡腿"对三七传统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表征效应.[结果]与"非拔鸡腿"相比,2年生"拔鸡腿"主根的TFAC不显著偏低 18.92%,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TFAC分别显著偏低 31.06%和 16.26%,侧根显著偏高 14.26%;主根、侧根和地下部器官的DC分别极显著偏低 33.87%、26.55%和 17.97%,根状茎极显著偏高 9.37%;3年生"拔鸡腿"主根的TFAC显著偏高 13.90%,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分别不显著偏低 1.13%、14.32%和 1.45%,主根和根状茎分别显著偏低 9.96%和8.61%,侧根显著偏高 18.14%,地下部器官不显著偏高 0.37%;从 2年生至 3年生,"非拔鸡腿"和"拔鸡腿"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TFAC均下降,且后者较前者分别下降 673.98%、-31.21%和-44.82%,二者主根的DC均上升,且后者较前者增加 5.74倍.[结论]"拔鸡腿"表征着 2年生侧根和 3年生主根的TFAC较高,2年生根状茎和 3年生侧根、地下部器官的DC较高,2年生至 3年生时主根TFAC、主根、侧根和地下部器官的DC呈上升趋势;但 2年生、3年生其余入药部位的TFAC和DC偏低,且 2年生至 3年生时各部位的TFAC和DC呈下降趋势.

    三七"拔鸡腿"入药部位氨基酸三七素表征

    贵州省兴义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与综合价值评价

    邓桃周涛邓朝义张成刚...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州省兴义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与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代表区域-样方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兴义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结果]兴义市野生药用植物有 150科 456属690种,主要由单种科(55科)、小型科(43科)和中型科(34科)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最多(250种),占该区域物种总种数的 36.23%,灌木(180种)其次,占 26.07%;入药部位以根及根茎类(270种)和全草类(177种)为主,分别占入药总种数的 43.83%和 28.73%;有蕴藏量的药用植物有 18科 24属 26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总蕴藏量约 6 008.64 t,其中,女贞子的蕴藏量最大,其后依次是石韦、豨莶草、千里光、白茅根和首乌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一级保护植物 4种(银杏、苏铁、红豆杉和水杉),二级保护植物 19种(金钗石斛、闽楠和珍珠矮等),但其中有蕴藏量的只有银杏;综合价值(CVMP)高的物种有银杏、杜仲、厚朴和苍耳子等 8种,CVMP较高的物种有女贞子、石韦、白茅根和首乌藤等 11种.[结论]兴义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综合价值总体较高.建议对综合价值较高的重点品种进行有计划的恢复与利用;加强濒危药材的品种选育,建立基因库和种源基地.

    野生药用植物中药资源调查多样性综合价值兴义贵州

    配方施肥对不同生长期半夏叶片氮磷钾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

    陈晓芳张翔宇柳敏周茂嫦...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配方施肥对不同生长期半夏叶片氮磷钾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夏优质高产和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414"测土配方施肥(C1~C14),结合测量半夏不同生长期[一次珠芽着生期(N1,P1,K1)、一次珠芽成熟期(N2,P2,K2)、二次珠芽着生期(N3,P3,K3)和二次珠芽成熟期(N4,P4,K4)]叶片氮磷钾吸收量及总产量(Y),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各时期半夏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C7(N225P135K120)有利于半夏一次珠芽着生期、一次珠芽成熟期和二次珠芽成熟期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C5(N225P45K120)较有利于半夏二次珠芽着生期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C3(N112.5P90K120)半夏产量最高,为 13451.39 kg/hm2;半夏产量(Y)与各时期叶片氮磷钾吸收存在相关性,其中,与 P1(0.336)和 K1(0.374)呈显著正相关,与 K2(0.498)和 K3(0.480)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4(-0.313)呈显著负相关.从半夏二次生长周期看,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减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半夏产量.[结论]配方施肥下不同时期半夏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不同生长周期叶片吸收氮磷钾的特性指导合理施肥,以提高半夏产量.

    半夏氮磷钾产量配方施肥

    鲜叶摊放失水程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唐海燕曾维超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夏季茶鲜叶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夏季绿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五峰群体种 1芽 2叶、1芽 3叶为原料(夏暑茶鲜叶),进行不同摊放失水程度处理(摊放失水 10%、15%、20%、25%)后加工成干茶样,测定其生化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感官品质中,摊放失水 15%的茶样香气得分最高,为 81.25分;摊放失水 20%的茶样滋味得分最高,为 77.83分;感官品质总分以摊放失水 15%的茶样得分最高(78.61分),显著(P<0.05)高于摊放失水 25%茶样.理化成分中,摊放失水 10%和失水 15%的茶样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 22.29 g/kg和 21.83 g/kg,显著高于摊放失水 20%和 25%茶样;茶多酚含量分别为 177.29 g/kg和 177.25 g/kg,显著低于摊放失水20%和 25%茶样;摊放失水 15%的茶样氨基酸含量最高,达 32.59 g/kg,显著高于摊放失水 25%茶样;摊放失水15%的酚氨比最低,仅 5.44,显著低于摊放失水 25%茶样.[结论]夏季茶树鲜叶摊放失水 15%后加工制成绿茶的酚氨比最低、感官品质最好、滋味浓强、基本无苦涩味、清香带栗香.

    夏季绿茶摊放失水程度品质感官审评

    茶多酚-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涂膜特性及其对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

    刘建军张金凤吴映梅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添加外源性抗氧化物质对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膜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并测定可食用涂膜对香蕉贮藏期间的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为薏苡仁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取薏苡仁醇溶蛋白,添加增塑剂(甘油)及不同浓度茶多酚(2%、4%、6%、8%),通过流延法制备茶多酚-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涂膜,并鉴定涂膜特性.香蕉样品涂膜处理后,放置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贮藏,每隔 3d检测样品的重量损失、色泽变化、总叶绿素含量及褐变指数.[结果]薏苡仁醇溶蛋白膜液中添加茶多酚后,涂膜厚度没有改变,水分含量增加,透明度、溶解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降低.茶多酚-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涂膜能降低香蕉重量损失、抑制总叶绿素分解和香蕉褐变.[结论]茶多酚-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涂膜对香蕉贮藏保鲜具有一定作用,可有效延长贮藏期.

    茶多酚薏苡仁醇溶蛋白可食用复合膜香蕉保鲜抗氧化物质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农作物气候品质预测方法研究:以晚熟杂交柑橘春见为例

    付世军李梦杨晓兵何震...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多源气象数据构建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为科学评价果实气候品质及深入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晚熟柑橘春见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包括气象数据质量控制、特征选取、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 4个步骤,构建基于多源气象数据的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结果]春见果实品质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 87.5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 0.150,均方根误差(RMSE)为 0.447;RBF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 85.00%,MAE为0.175,RMSE为 0.474;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 87.50%,MAE为 0.150,RMSE为 0.447;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总体预测准确率达 95.20%,分别较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提升 7.7百分点、10.2百分点和 7.7百分点,MAE和RMSE分别为 0.040和 0.214,均明显降低.[结论]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后的果实品质预测准确率相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更高、误差更小.

    晚熟柑橘春见气候品质多源数据融合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