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蔗糖蜜色素的工艺研究

    罗勇为唐林波张平军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甘蔗糖蜜中色素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夹带剂种类、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根据实验结果得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夹带剂质量浓度60%、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时间为90 min以及二氧化碳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试验结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蔗糖蜜中的色素总量为2.83%、色率为49570 EBC单位、红色指数为1.85,此色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6.2%.研究结果可为资源化利用糖蜜中色素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蔗糖蜜色素色率活性

    制备蔗糖源高果糖浆的酶解参数的优化

    米运宏梁鹏蓝伯广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蔗糖(白砂糖)为原料经过蔗糖酶转化制备蔗糖源的果葡糖浆,其关键是固定化蔗糖酶转化蔗糖酶解控制参数.本研究酶解控制参数是利用单因素试验,再进一步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酶解反应控制参数为酶用量0.4%,反应温度58.36℃,pH 5.13,底物浓度66.9%,反应时间12.82 h.利用获得酶解控制参数验证固定蔗糖酶转化蔗糖,制得符合GB/T 20882-2007果葡糖浆标准的蔗糖源果葡糖浆,产品口感清爽、甜味纯正,蔗糖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可按实际要求调节.

    固定化蔗糖酶单因素响应面蔗糖源高果糖浆

    广西糖业立法的现状与未来

    雷承宝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理清广西糖业立法思路,促进广西糖业立法的早日实现,从3个方面对广西糖业立法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一是对广西乃至国内相关省区推动糖业立法情况进行剖析,解答了糖业立法为什么这么艰难的问题;二是全面分析糖业立法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解决了为什么要立法的问题;三是创新思路,解放思想,提出了糖业立法立什么、怎么立的出路问题.

    甘蔗糖业立法法律法规

    云南省甘蔗生产监测与技术服务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史小英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介绍了云南省甘蔗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阐述了云南省加强甘蔗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3个方面阐述了推动甘蔗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关对策.

    甘蔗产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云南蔗糖产业风险预警研究

    石建辉张君亚李宏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云南省蔗糖产业面临的风险,探究产业风险影响因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蔗糖产业可能遭遇的风险,提高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种植风险、市场风险、贸易风险3个方面,采用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研究.分析得出云南蔗糖产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种植风险,体现在旱地、水田、水浇地的种植成本、入榨量和自然灾害,通过预测并以实际情况验证可得2019/20年榨季云南省蔗糖产业在总体风险处于高风险区间,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合理降低种植成本、加强甘蔗新种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蔗糖产业风险预警BP神经网络

    基于VAR模型的甘蔗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联性研究

    李红红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1~2019年广西某地甘蔗农业科技投入与甘蔗农业经济增长等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甘蔗农业科技投入作为唯一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将甘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引入经济增长动态模型,比单一提高甘蔗农业科技投入作用更为显著;政府、社会资本以及民间资本应通过适度分工,对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等进行针对性开发.

    向量自回归模型甘蔗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经济增长

    以广西为例探讨我国糖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姚德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介绍当前中国糖业,特别是广西糖业的发展现状,指出糖业市场已发生了根本改变,试图从糖业发展历史中分析问题、探寻规律、总结经验,并提出改一步法为两步法生产、改单一成品为多种成品、糖厂转型、甘蔗收购按质论价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抛砖引玉,激发扩散性思维,供业内相关人士作参考.

    糖业市场食糖消费结构糖业技术创新两步法按质论价

    传统SY制糖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王芳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薪酬管理在制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功能是帮助制糖企业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的制糖人才.本文以SY制糖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为例,通过对该企业现存问题的分析,确定了SY制糖企业的薪酬计划方案主体和激励标准.为薪酬管理体系内的高管、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薪酬管理方案,为SY制糖企业的业绩提升提供了关键性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际参考价值.

    制糖企业薪酬管理制糖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早期蔗糖文化探讨

    王育华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东、西南部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当地悠久的甘蔗种植与榨蔗制糖历史息息相关.文章对近古代东、西南部地区蔗糖民俗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我国传统制糖工艺、艺术与区域性蔗糖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啃蔗用蔗、赌蔗斗甘等特色鲜明的特色民俗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蔗糖民俗文化是粤、闽、桂、琼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地方文化色彩.

    近古代蔗糖文化民俗文化土法制糖工艺

    我国甘蔗糖业自主发展的策源地—50年代广东糖业公司

    保国裕利民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采访、文献资料及广东省档案馆查阅档案,整理了广东糖业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主要工作业绩,包括11项经验,其中特别重视邀聘资深贤才;其后着重培养提拔年青接班人才;重视并首先理顺原料蔗发展;建立3大管理制度等,均为蔗糖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弘扬老糖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勤于实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广东糖业公司糖业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机制糖厂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