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孙绍先

双月刊

1004-1710

hdxbbjb@vip.126.com

0898-66279237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就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CEP框架下中国的考量与选择

    王梦霓俞燕芳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深入推进RCEP是中国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地区经济新秩序的必然选择,对中国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进一步推进地区自由贸易发展与一体化进程,中国将坚定奉行合作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强化与域内成员国的相互联系,支持东盟在RCEP的中心地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RCEP东亚经济秩序自由贸易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风险识别与防控

    于涛罗来军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评估、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事关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防范贸易、投资、税收、金融、数据与网络安全、生态、房地产相关的各类主要风险.应充分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总结其性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体系,稳步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水平.

    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识别风险防控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境外英文媒体舆情分析

    洪小丽白丽芳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以来,境外英文媒体对海南的报道集中在免税购物、奢侈品牌、疫情影响、对香港的挑战、海航、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国际电影节等议题.报道的感情色彩整体以积极(55.2%)和中性(33.3%)为主,不同国家和地区略有差异.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自中国香港的报道的正面信息比例偏低,负面信息比例略高.2018年以来,香港对海南的报道议题展现了从房产博彩、科技创新、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的动态变化过程.

    海南自贸港感情色彩动态变化

    去杠杆政策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海南自贸港的经验证据

    郭庆宾黄林峰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去杠杆政策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海南自贸港18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采用断点回归设计(RDD)方法,评估去杠杆政策对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讨论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去杠杆政策实施后,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阵痛期",去杠杆政策对效率具有显著调整效应,存在一个最优杠杆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2)在控制金融与经济体系内其他影响因素后,杠杆率对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表明合理阈值内的"优杠杆"呈积极作用;(3)进一步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规模作为金融供给端的两种重要机制,前者能够通过增加高质量的金融资源供给提高效率,而金融业规模则囿于规模有限性与资本来源渠道受限的风险叠加,导致在去杠杆政策实施后对效率的提升呈负向作用.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从创新自贸港金融发展方式、金融工具创新、杠杆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去杠杆政策实体经济海南自贸港断点回归设计

    企业家经营失败后的自嘲行为对消费者企业评价的影响及机制

    童泽林郭犇蒋陆婷邵元海...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家经营失败后,为重塑企业家形象,提高消费者对关联企业的评价,企业家采取自嘲行为是有效的应对策略.基于联想网络理论,企业家对失败经历的自嘲行为使消费者对企业家产生韧性感知,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积极评价.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研究,上述效应得到了验证,并发现消费者与企业关系范式的边界效应.具体而言,在消费者-企业家共有关系下,消费者会感到企业家的坚持与执着,从而对企业家产生韧性感知,并对关联企业作出积极评价.但在消费者-企业家交易关系下,该效应变得不显著.本研究为企业家失败后再次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支持提供了管理启示.

    自嘲企业家韧性关系范式消费者企业评价

    旅游景点直播用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信息性社会影响的解释

    刘启华徐智超郭道猛
    12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直播平台的不断涌现和直播场次的不断增长,很多旅游景点直播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如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参与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性社会影响视角,采用情景式问卷调查法探究主播作为影响源和观众作为影响源对旅游景点直播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景点熟悉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主播专业性、主播吸引力、主播可信性、主播和其他观众的互动、弹幕质量以及其他观众之间的互动通过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中介作用对旅游景点直播用户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景点熟悉度在主播专业性、主播吸引力、主播可信性、主播和其他观众的互动以及弹幕质量对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促进旅游景点直播用户参与提供参考.

    旅游景点直播信息性社会影响用户参与

    基层网格化管理中的三重矛盾——基于深圳市A区的调研分析

    李志东蔡锐星杨竺松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网格化管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多网合一"等改革举措,网格化管理不断呈现出综合化、统筹化的发展趋势.但基层政府相应的网格管理机制能否适应更高程度统筹的改革要求、网格员队伍能否承载起更加综合化的网格管理任务等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深圳市A区的案例调研发现,基层网格化管理存在明显的权威统合缺失、基层网格职责泛化和网格员工作过载问题,具体表现为网格管理部门分割化和职能资源悬置不下沉,各职能部门向基层网格员委派任务存在随意性且忽视匹配资源,网格员承担任务过于繁重导致工作积极性受削弱.研究建议建立由区级主要领导进行统筹、具有足够权威的部门负责协调和执行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各职能部门向基层网格工作下沉部门资源、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

    网格化管理权威统合职责泛化工作过载

    第三次分配促进乡村振兴:生成逻辑、运行现状及优化路径

    陈丽琴张新政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是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第三次分配对于巩固脱贫攻坚、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共益型企业家精神理论、共享发展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阐明了第三次分配促进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同时围绕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四个层面阐释了第三次分配推动乡村振兴的运行现状;厘清了第三次分配促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社会主体参与第三次分配的行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完善文化动员和组织动员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形成先富带后富的良好局面;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主体参与第三次分配积极性;运用数字技术对接第三次分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第三次分配生成逻辑运行现状优化路径

    程序性权力:"区块链+基层监督"体系的构建

    杨文迪吴帅黄振华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基层监督"体系的构建与运作,体现了基层监督中"程序性权力",程序性权力是脱离于人而运作的监督机制,具备智能合约、去中心化以及数据存证等多种内在优势,进而推动基层监督的路径创新:一是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协同监督;二是村干部权力腐败的自动预警与研判;三是预防村干部腐败的高压场域.根据上述基层监督路径的不同特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方式呈现出新的形态,即常态化监督、目标式监督与跟进式监督.同时,程序性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风险,可以采取建立备案机制、完善技术监管体制、建立数据反馈与处理机制等办法进行规避,由此确保基层监督中程序性权力的有效运作.

    区块链基层监督程序性权力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景观与乡村认同的构建

    王钧徐晓彬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景观对乡村认同的建构有着直接影响作用.运用扎根理论、情境分析、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景观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探究,可以厘清乡村认同的形成与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乡村认同理论模型,来解释影响乡村认同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文化氛围空间和人的行为互动空间.氛围空间是景观的背景表现,具有凝视的意义;行为互动空间注重实体人与景观空间互动体验行为的发生,代表着人与景观的具体互动.乡村认同的形成需要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空间氛围与行为的互动进行同频共振,最终形成统一磁场,强化乡村认同.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文化景观乡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