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孙绍先

双月刊

1004-1710

hdxbbjb@vip.126.com

0898-66279237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就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三种进路——兼论对"第二个结合"的启示

    李承贵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互动结合的学术实践.在这种波澜壮阔的学术实践中,两种伟大哲学学说的碰撞与汇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性的、成功的、失误的案例组成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形式非常多样.这里从无数的案例中选择部分代表,概括为"三种进路",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具体情形,辨其得失,汲取经验,从而为"第二个结合"的展开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三种进路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蕴涵与实践意义

    王波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研究阐释及其实践运用,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历史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撑,并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滋养,致力于通过"结合",创造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承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了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中华文化主体性、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历史图式和理论结构,有助于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勘破和超越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终结所谓"历史的终结"并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万燚段苏俊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书与道俱"等思想;画论研究关注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以及形神兼备、胸有成竹等主张;文论研究则重点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文艺批评和创作理论.美国汉学家们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择取独特维度对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予以观照.研究往往突破艺术领域,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更为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评判,视角新颖、结论合理,体现出较为宏阔的学术视野.虽某些理解略显偏颇,但瑕不掩瑜,仍可为国内学界提供参考.

    美国汉学苏轼文艺美学思想

    清初樊庶编东坡《海外集》版本考与价值论

    白金杰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海南本土对苏轼海外诗文选本的整理尤为重视,先后形成了《居儋录》《海外集》两个版本体系.清代临高县令樊庶自发编纂的《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康熙四十三年,1704)上承"居儋",下启"海外",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评批本《海外集》.其价值有二:一是樊庶本《海外集》在戴熺本《海外集》(万历四十七年,1619)域内失传的背景下,作为后世《海外集》的实际母本,在东坡海外诗文选本的编纂史上厥功至伟;二是樊庶本《海外集》对海南风物的注释、对东坡诗文(特别是和陶诗)的评点别出心裁,在清初诸多注苏、评苏选本中独树一帜.

    苏轼樊庶居儋录海外集版本

    梦与醒的通路:苏轼的"应梦"叙事与记忆改写

    周斌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联想建立起的抽象对应关系,苏轼寻找到梦境与现实相互转化的现实依据,为"人生如梦"命题提供理性解释路径的同时,也使其"应梦"故事的书写,形成了以抽象关系而非具象的图像对应为核心的固定叙述模式.当梦境经过了较长时间而转化为记忆时,梦醒转化的现实逻辑也促使苏轼在保留抽象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梦境记忆的改写.出于对风格、主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统一性与自我形象塑造等现实层面的考量,苏轼对梦境记忆的改写也呈现出作为书写策略的面相.苏轼"应梦"故事的书写显示出作为文学作品的记忆书写所处的过去、当下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

    苏轼应梦梦醒转化记忆改写形象塑造

    恩格斯"自然报复"论的生态意蕴与新文明形态的构建

    王培培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恩格斯有力地证实了其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形式,具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呈现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辩证法规律理解上的一致性.恩格斯"自然报复"论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极为强烈的形式——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等重大生态危机呈现出来,表明了资本逻辑统治的界限和荒谬之处.基于此,他对资本主义文明中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自然辩证法的深刻批判,意图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新文明生态理念,重塑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在现代文明推进中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安放.

    恩格斯自然报复论新文明形态生态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密码、生成路径和文明意涵

    付洪秀蔡文举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生成,在推动人类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日益完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引,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思想密码;摆脱路径依赖,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重要保证;充分展现现代文明的创新性、示范性和自律性,切实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内在规定.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密码生成路径文明意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

    黎文华汪荣有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个体行为,也受国家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特征对现代人提出了挑战,表现在更快的社会流动、全方位的能力素养、社会包容、风险应对能力、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能力的阐释,结合心理学中认知-态度-行动理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人的能力模型,即认知力-判断力-执行力的能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引导现代人的成长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认知力判断力执行力

    变局与回应: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李辽宁张婕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新时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强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保障更加有力.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就是:坚持举旗铸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人民至上,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坚持敢于斗争,勇于向错误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亮剑";坚持制度落实,夯实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保障.

    变局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

    地方政府如何提高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执行成效?——基于政策执行系统理论的实证分析

    魏淑艳蒙士芳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因政策差异而呈现出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分析典型政策的执行过程,总结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刻认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复杂性,改进政策执行过程、增强政策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是当前中国各地正在推行的典型政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借鉴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资源、机构特性、系统环境以及政策执行者的价值偏好等因素,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执行成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自主性政策执行、曲解性政策执行以及象征性政策执行现象,导致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突出.据此,提出了矫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增强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影响因素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