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朱飞

季刊

2096-4005

slgxbkb@sina.com

0916-2641545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陕西学院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理论及教育科学研究,发表本校各专业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促进院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扶植科研新秀,为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立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概念的界定

    胡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相关事项的地方立法采取了概括式、列举式和概括列举式三种表达模式.地方立法遵循明确本质属性、立足历史实践、突出典型特征等逻辑进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和增强了事实与规范的相对称,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实关系"达成了相对"统一".目前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在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概念时,应当吸收地方立法经验,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同时还应当处理好其与宪法规范的关系,实现与特别法人定位的有效衔接,正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化问题,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别,以确保法律概念界定的科学性和适用范围的准确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立法法律概念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研究——以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立法为例

    于君刚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法律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结合促进型法律具有内涵的特殊性和行为的鼓励、引导、激励性,手段的非强制性和责任规定不过于严厉等特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应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强调政府责任和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注重制定引导激励措施,突出政府责任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设定.在法律内容上主要包括总则性规定、政府责任、生态安全治理、激励与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加快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将会给陕西省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和显著的综合效益.

    生态文明地方生态文明立法促进型法律陕西省

    从《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论《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

    杨名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方法方面具有符合"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必然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辞说切近,因物赋通"对信徒宗教体验既有无限开放性又有明确的神学导向,从而形成一部以神学思想诠释《老子》的道教经典,这正是《想尔注》最大的诠释特色之所在.

    《仪注诀》《想尔注》解释学视野诠释方法诠释特色

    哲学论辩的思想张力:生态女性主义对康德哲学的反思

    黄继刚李文珊
    25-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抵制二元对立的主宰逻辑和普遍主义导致的简化论,以传统研究视角而言,反思康德哲学是立论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在重新审视康德对男性——女性、理性——感性、人类——自然的看法,并且深入思考康德的普遍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特殊主义"能否实现兼容的问题之后,发现二者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存在隐而不彰的默契:一是康德哲学中非二元对立的特质与以普鲁姆德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主张的二元"居间性"有相通之处;二是康德的普遍主义伦理学与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差异的伦理学是形式与内容之关系,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这些论辩成果实际上存在着强大的思想张力,使女性主义理论和伦理学向新的可能性敞开.

    生态女性主义康德哲学二元论普世伦理

    青年网民网络伪装的认同分化与价值冲突

    乔新玉张国伟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伪装是指人在网络世界中对包括身份、个性等在内的数字身体进行编辑,所做的技术化呈现.作为现代传播技术革新的产物,数字身体与自然身体在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中的融构作为人们的赛博格实践,带来了自我基于身体的认知、认同和价值观的分化与冲突.人们对网络伪装的矛盾认知可以网络社交中代具性的自我呈现为切入点,以此呈现网络社交中网络伪装通过身体技术干预人性的内核,研究发现,网络社交中基于网络伪装的社会认同分化与价值冲突是赛博格实践的必然,传统认同规则和价值观虽仍占主导地位,但网络社交的价值正在快速崛起并形成严峻挑战.

    网络伪装赛博格数字身体社会认同价值观

    第十七届(汉中)《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雷勇宫臻祥
    40-46页

    再谈《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答周钧韬先生

    黄霖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来,认为袁中郎的《董思白》一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所有袁中郎研究者的共识,也并非是韩南、魏子云两先生的独创.只要承认这一系年,那《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就在这一年,无可争辩.周先生为了挑战这一说法,特别挑出了韩南、魏子云两位先生的大名,无非是为了表示"自觉追求""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是他从事研究的"信条".但妙的是,他用以否定"万历二十四年"的立论根据,恰恰是用了韩、魏的所谓"共游"说,而这个"共游"说又恰恰是被他硬按给韩、魏头上的,无非是借用这两"权威"来为自己壮色.这就在同一个问题上,他处在既要挑战两权威,又要借重两权威的矛盾境地.在论述中,不但虚造了韩南说过"共游洞庭山"的话,而且又误读或曲解了一系列的文章.其关键是,陶石篑两次来苏州,明说万历二十三年的那次没有游洞庭,二十四年他带了一批亲朋好友游洞庭.袁中郎的诗文谈及二十四年陶游洞庭时,都表明自己在病中,未曾陪同.袁中郎另有一篇《西洞庭》写的是后来他一人游洞庭.所以,陶与袁从未"共游"过洞庭.周先生既没有读懂《董思白》,又误读了《西洞庭》,在虚构的韩、魏"共游"说的引导下,就咬定陶、袁"共游"过;既然他们"共游"过,那不是二十四年,就一定是二十三年了.于是"第一信息"就来自万历二十三年了.从中可见,做学问不能从打倒权威出发,而是要从求真求实出发.用材料说话,还要读懂材料,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写这篇文章,特与周先生共勉.

    《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袁中郎陶石篑韩南魏子云周钧韬

    《金瓶梅词话》"倚夜"结纂的层次及其意义

    许中荣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词话》具有鲜明的"倚夜"结纂特征.小说中大量的涉夜文本,呈现为写实、修辞、象征三个层次的文本形态.它不仅是日常夜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有意识地运用月、灯烛等光源构建小说叙事,摹写人物形象,营造小说氛围.此外,小说还透过夜宴、元宵观灯等渲染夜晚的瞬息繁华、如梦似幻,彰显"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悲凉意蕴,赋予小说鲜明的"寓言"特征.可以说,"夜晚"是我们阅读《金瓶梅》、打开小说之门的一把钥匙.

    《金瓶梅词话》"倚夜"结纂日常写实文学修辞主题深化

    虚幻与救赎:《金瓶梅词话》中梦的宗教文化意蕴探究

    孟子勋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词话》先后共记梦17 则,呈现出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金瓶梅词话》中的梦受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灵魂崇拜、浮生若梦、梦显因果、梦示轮回的思想.这些梦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蕴,寄托了作者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因,表明了作者对于天命、鬼神的崇拜,展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宗教关怀.而对于梦的处理方式,或用传统的梦占吉凶,或用道门符咒厌梦,则是明代民俗及道门科仪的真实再现.

    《金瓶梅词话》宗教文化意蕴

    论东坡词的叙事艺术

    姜晓娟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词坛名家苏东坡的词作具有典型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词序与正文虚实相生、借典故暗含叙事语义以及借诗意叙事丰富词作抒情意蕴三个方面.作为宋代词坛将词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东坡词词序进一步发展了序文补充说明正文叙事、提前暗示情感指向的写作手法.大量运用典故使东坡词在叙事方面不但暗含个人情绪与事件发展走向,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暗喻着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叙事语义.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同样影响着其词作的叙事,即事寓情、意象联想与以神雅化的创作手段共同形成东坡词诗意叙事的审美内蕴.

    东坡词叙事艺术词序典故诗意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