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潜江凹陷潜北断裂西南缘深层卤水化学和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以潜江组四段为例

    赵雪松周豹朱金王琪...
    574-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江凹陷地下卤水资源富含K、Na等常量元素以及Li、Br、B等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次研究采集了潜江凹陷潜北断裂西南缘长湖地区ZK01钻井潜江组四段地下深层卤水样品35件,储层物性样品12件,通过测试分析结果,探讨卤水化学和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卤水总矿化度在80.70~148.45 g/L,平均值为128.75 g/L,属于低矿化度,卤水总矿化度随卤水层深度的增加而变高;卤水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型,其次为硫酸镁亚型;卤水样品的Br-含量是综合评价指标的1.98~4.05倍,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研究区共划分出5个砂岩储卤层,属于高—特高孔隙度、中渗透率储集层,厚度10~26 m不等;隔水层组以粉砂岩或者以泥岩、膏泥岩互层为主,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隔水层,厚度27~64 m不等.通过分析卤水化学特征系数可知,研究区卤水位于封闭性较差、低变质程度区域,推测卤水来自于早期石盐的溶解作用,各离子来源于岩盐、石膏和碎屑黏土矿物,为典型的大陆盐湖成因的溶滤型卤水.

    潜江凹陷潜北断裂潜江组潜四段深层卤水化学和储层特征

    基于RUSLE模型的利川市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特征分析

    孙智杰王艺霖梁川龙少秋...
    586-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流失是湖北省利川市面临的一项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开展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估是制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采用RUSLE模型、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2-2022年利川市水土流失敏感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市水土流失总体上以微度敏感为主,但不同年份和地区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2年,水土流失敏感性普遍较高,高值区域广泛分布在柏杨坝、团堡和文斗等地;2012年和2022年,东城、都亭和汪营等地敏感性略有上升,其他地区则普遍下降;水土流失热点区域面积逐渐缩减,分布范围向心聚集,重心向中心城区迁移;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土地利用和地层岩性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未来应进一步关注植被覆盖度低、地形破碎、岩体软弱等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RUSLE模型时空格局地理探测器利川市

    基于DPSR模型的英山县农村地区饮水安全评价

    李恬龚寒妮项文霞陈金国...
    594-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英山县2022年缺水现状,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构建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TOPSIS法结合障碍度模型,对英山县11个乡镇的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状态进行分析,明确英山县饮水安全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改进方向.结果表明,英山县11个乡镇的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整体呈不安全状态,主要是由饮水安全状态及压力系统的指标造成的;影响英山县各乡镇饮水安全的主导障碍因子为水域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因此为保护英山县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需要加强水库型水源地及水源涵养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影响英山县各乡镇饮水安全的主导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及差异性,需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对策,提升其饮水安全等级.

    饮水安全评价农村地区DPSR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

    纳米磁性颗粒增强酸性矿山废水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施妍黄应平高敏黄雨淋...
    603-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宜昌市某废弃煤矿山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泥沉降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纳米磁性颗粒(MNPs),并系统研究MNPs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絮凝剂联合作用对AMD污泥沉降性能的增强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MNPs与APAM最佳用量(分别为0.2和1 g/L)条件下,APAM显著缩短污泥沉降的时间,沉降速率从1.6 cm/min提升至2.5 cm/min,增幅高达56.3%,有效地提升了处理效率.同时,MNPs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污泥的压缩与脱水能力,临界点体积比(Vf/Vm)cp从0.27降低至0.19,有效地降低了处理成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MNPs在絮凝体中的分布可增强颗粒间相互作用,促进高效沉降与体积压缩.MNPs与APAM联合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各项指标均趋近于或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体现了该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有效性.此外,磁絮体再生实验显示,MNPs回收率近90%,且多次循环使用后其沉降效能保持稳定,验证了该技术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

    酸性矿山废水纳米磁性颗粒絮凝污泥沉降

    基于数据驱动的降雨型浅层滑坡易发性时空建模方法

    王毅陈曦方志策杜宝裕...
    61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滑坡易发性方法在计算空间概率时,通常忽视了影响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地形单元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为了解决该难题,提出一种联合时空关系的广义加性模型,在江西省南部区域开展降雨型浅层滑坡易发性时空建模,预测给定时间范围内特定地形单元发生滑坡灾害的概率.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基于赤池信息准则的序列前向特征选择方法对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进行评价与筛选;随后,联合时空关系构建伯努利广义加性时空模型开展易发性动态预测;最后,通过时空交叉验证方法评估模型的时空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优异的拟合性能和预测能力,在不同训练数据百分比下的预测性能非常稳定,其平均预测精度能够达到0.881.

    降雨型浅层滑坡滑坡易发性时空建模广义加性模型时空随机交叉验证

    束口型边坡多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

    雷磊李小伟邓南山王腾...
    620-626,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谷、洼地等下凹区域通常是堆放城市弃渣的首选之地,特殊地形条件下往往形成"肚子大、出口小"的瓢形体渣堆,受束口状地形的约束,主剖面已无法再反映此类束口型边坡的真实受力状态.选取深圳市红坳渣场滑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剩余推力法的多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堆渣量的不断增加,渣体内部的剪应力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在渣体前缘及束口处不断形成应力集中现象;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多剖面法所得到的稳定性系数更加趋近于此类渣堆的真实稳定性状态;特殊的地形条件和物质组成是此类束口型边坡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的内在原因.因此,多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更容易揭露这类看似稳定实则蕴含较大失稳风险的束口型人工渣土边坡,为实际工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瓢形体渣堆束口型边坡稳定性分析主剖面法多剖面法

    巴东组滑坡监测预警阈值研究——以长堰沟滑坡为例

    秦磊黄伟业李兴明
    627-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精度,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阈值研究是建设预警信息化工程的基础.以湖北省典型巴东组滑坡——长堰沟滑坡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综合划分巴东组滑坡变形破坏阶段,识别各阶段变化的典型物理量参数特征,由此确定该滑坡监测预警阈值.结果表明,根据巴东组泥岩蠕变试验,长堰沟滑坡岩体变形破坏过程存在启动蠕变、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3个阶段;根据数值模拟滑坡位移变化情况,该滑坡演化过程分为启动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建议以累计位移量0.2 m为滑坡等速变形—加速变形阶段转变的预警阈值,在此过程中裂隙间应力减小而在滑带应力集中,滑坡摩擦能、动能、应变能均急剧加大,滑体中前部裂隙形成的多处优势节理面且数量逐渐增加.研究成果揭示了巴东组滑坡"滑带—滑体"的工程地质演化特征,对滑坡"什么时候可能发生"的预警阈值研究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巴东组滑坡监测预警阈值室内试验数值模拟

    武汉地区土体硬化模型试验参数的应用分析

    王璐邵勇李光诚陈明...
    637-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研究得出武汉地区的切线模量Eref oed、割线模量Eref50、卸载再加载模量Eref ur、黏聚力c'、内摩擦角ψ'、失效率(破坏比)氏等土体硬化模型参数,将其代入基于一典型基坑支护工程案例所建立的精细化修正摩尔—库伦(MMC)有限元模型,把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模拟计算极值、监测极值、监测点布置位置和模拟节点位置的双重对应关系,初步探究将试验参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建模分析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总体来看,模拟计算结果符合一般规律,与现场监测结果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从数值上看,全局模拟计算极值大于现场整体监测极值,周边道路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的模拟计算极值分别为监测极值的1.06、1.84、1.84、1.73倍.从位置上看,得出以上4项监测项目的模拟计算极值与监测极值的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应差异,因此又分别对"模拟计算极值/模拟计算极值同位置处监测值"、"监测极值/监测极值同位置处模拟计算值"进行反向双重对比,以上4项监测项 目倍数关系依次为1.07/2.52/2.14/2.1、1.06/1.09/2.12/1.18.另外,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模拟计算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与监测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武汉地区土体硬化模型试验参数需要结合更多工程实例进行应用检验,在充分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反演校核分析,并最终科学地给出指导性取值参数.

    修正摩尔—库伦本构模型硬化模型参数有限元分析武汉地区

    李四光与"?"字

    安幼林
    封3-封4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