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阎维平

双月刊

1007-2691

journal@ncepu.edu.cn

0312-7522435

071003

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北农路2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初月出版。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人才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有关火力发电、供电及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电力科技发展动态,内容包括:发电厂设备的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节能技术等。本刊立足本学校,面向全社会,作者和读者群体由与上述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的从业人员组成。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域计及条件风险价值的储能优化规划

    朱瑾程瑜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建设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域与负荷中心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加剧了电网侧储能配置需求.针对可再生能源富集且规模化外送地区的储能优化配置问题,计及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不确定性导致的可再生能源外送通道利用率不足以及储能投资风险,建立储能选址定容优化规划模型.模型采用K-MILP场景聚类的条件风险价值度量上述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成本,表征系统净投资成本超过某一置信水平条件的尾部风险,并计及网架约束对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及外送的影响;最后,将该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在储能优化规划中计及对储能投资风险的合理度量,有利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出力极端场景导致的储能投资尾部风险,经济提升可再生能源本地和外送消纳能力.

    储能规划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K-MILP场景聚类风险度量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宽电压增益CLLLC谐振变换器的改进型电流解析方法

    颜湘武曹先强郭晨阳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谐振电流的精确解析是计算CLLLC谐振变换器损耗的重要环节.针对宽电压增益CLLLC谐振变换器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比值较小的特点,基于电流拟合近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谐振电流解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变换器在三元谐振期间的等效拓扑,列写出谐振电流的阶段解析式,其次在考虑到三角函数未知量求解计算复杂的情况下,提出了修正系数的概念以简化计算,最终根据谐振电流的波形特点得出谐振电流初始解,并进一步通过分段迭代的方法逐步逼近谐振电流真实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电流解析式相比于传统方法,在三元谐振期间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谐振电流的变化过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CLLLC谐振变换器谐振电流电流近似拟合法改进型解析法迭代计算

    电力电子组网系统中构网型换流器间的协同限流研究

    刘宝孟建辉王毅赵鹏飞...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快速发展下带来的100%电力电子设备组网独立运行的场景逐渐增多,由于缺乏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当基于不同控制类型的构网型换流器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时,其对外部干扰较敏感,负荷大扰动情况下,系统存在明显的过流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对单端构网型换流器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饱和算法的过电流抑制方法,以限制端口换流器的暂态过电流.其次,在多端口换流器协同限流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控制类型的构网型换流器间协同限流控制方法,解决了不同构网型换流器组网时由于扰动造成的输出过电流问题,并实现限流控制与正常工作模式间的平滑切换.同时,建立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利用根轨迹分析主要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搭建了控制器级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对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进行了硬件在环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电力电子组网系统构网型换流器协同控制过流限制稳定性分析

    直流断路器全工况串联型合成等效试验方法

    陈其来齐磊刘珂鑫张翔宇...
    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完备的型式试验是保证其挂网运行时快速、可靠清除故障电流和故障恢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等效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分断及故障恢复过程中的高电压与大电流工况,研究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开断大电流和故障清除失败情况下的重合闸全过程等效性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式的全压全流合成等效试验方法,通过适当的控制方式,方案可以在不过多增加控制复杂度,实现试验全工况等效,并通过对电容器组的高效复用,降低了试验的成本.在该方案中,试验回路由大电流回路和高电压回路串联,通过大电流回路单独提供开断电流,在断路器开断结束后投入高压试验回路,两个回路共同作用提供开断后稳态电压和重合闸的二次电流.通过对4 kV/8 kA断路器进行开断及重合闸实验,验证了该试验回路的可行性,并针对500 kV/25 kA工况下的断路器对比了该试验回路与现有并联合成试验回路,结果表明串联式的全压全流合成试验方法在等效性、二次控制简易性和经济性方面存在优势,为直流断路器全工况等效试验提供另一种可选择方案.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开断试验合成等效试验串联型试验回路全工况等效

    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执行机构非线性参数辨识

    陈艺文刘鑫屏董子健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电机组中流过执行机构的介质流量难以测量,导致执行机构的非线性特性无法直接求取这一问题,提出用构建Hammerstein模型代替直接测量介质流量的间接测量法,进而求取执行机构的非线性特性,然后分别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和樽海鞘群算法(SSA),辨识所构建的Hammerstein模型的参数.另外,针对PSO算法和SSA算法辨识Hammerstein模型参数精度不高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樽海鞘群的混合算法(IPS).最后基于烟道挡板的指令数据与再热器出口温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IPS算法能改善PSO算法的过早收敛问题,提高SSA算法的辨识速度.因此通过建立Hammerstein模型能够解决介质流量难以测量的执行机构非线性参数辨识问题,并且提出的IPS算法能准确且快速的辨识Hammerstein模型的各项参数.

    Hammerstein模型执行机构非线性PSO算法SSA算法IP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