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游清泉

月刊

2096-711X

xuebao137@163.com;xuebao736@163.com

027-87509971,1896399756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15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思政教育融入《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探赜

    翟承宇李正琪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思政"意蕴重大。当前,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系统性不强、教学模式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思政教育融入《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应遵循"效"与"度"相统一,"大"与"小"相兼容,"上"与"下"相结合,"显"与"隐"相协调原则。并有效构建"挖""配""融""检"四驱联动建设体系,确保《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效。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大学生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工科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谢璐璐路遥王俊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工科类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工科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

    新时代思政教育工科类研究生人才培养

    思政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改善路径研究

    赵斌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观作为大学生在学业、择业、就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发展的情感认知与行为实践,是大学生追求和实现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受专业评价偏差、社会价值传导、多元文化撕扯等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影响,大学生在树立正确职业观上不同程度地面临专业情怀淡薄、事业追求功利、职业理想模糊等现实问题。研究表明,高校通过进一步理顺机制、拓宽渠道、强化保障等途径,将职业观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树立正确职业观的新时代好青年。

    大学生职业观教育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提升策略研究

    王武曹怡
    121-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师生认知有误区、课程融合有难度、协同机制有短板等现实困境,我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推动两支队伍建设相协调、鼓励个性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提升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协同能力,进而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学校育人工作格局。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例说

    高飞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二十大精神,本文以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部分教学设计为实例,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载体,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例说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探究

    付云燕韩敬瑜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更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出政治教育、信仰引领和精神传承的价值功能。为实现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把握系统性、科学性和政治性几项基本原则,从理论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手段等多个维度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四史"教育的熏陶,使"四史"教育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四史思政课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农民传统文化的裂变与发展

    丁志春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既有其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内生发展动力,又维持了其稳定保守的传统思想基因,形成了中国农民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冲击中国小农经济的同时,也让求新与保守并存为特点的农民传统文化在保守封闭与接受西化之间发生了裂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既有相异之处,也有相似之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推动了中国农民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

    农民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造

    青年艺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潘赐璇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是艺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领悟,是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美的体现,展现的是创作者眼中的色彩。因此,艺术行业与其他行业相较,对于从业者的文化底蕴与综合素质有着更复杂、更高的要求,这直接关系着其创作的品质。然而,作为中国艺术行业中的"生力军",一些青年艺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存在不足,其艺术创作缺乏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领悟与表现力,逐渐陷入"高级的平庸"。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艺术人才人文素养

    深刻理解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李康
    136-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在"两个大局"中分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团结"和"进步"两大主题,在教育目标上体现进步性,以达成共情为目的,实现教育对象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教育手段的新颖性。

    民族团结时代性进步性

    新时代职业院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索

    沈艳河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面对市场经济以及多元文化侵入的影响,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出现了新问题。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从强化政治引领、推动思想建设、组织纪律约束、党员示范、联动融合和考核监督6 个方面推进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融合,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举措。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巩固加强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探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党建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