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游清泉

月刊

2096-711X

xuebao137@163.com;xuebao736@163.com

027-87509971,1896399756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15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视域下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探究

    刘雯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练,是思政育人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对思政教育创新起到促进的作用.基于此,处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力,需要打通思政教育的新渠道,并从激活校园文化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层面,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思政教育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

    网络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作用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研究

    沈静崔秀梅
    113-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诉求.深刻理解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的特征,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贯穿到中外合作办学中,将思政融入课程中,建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框架体系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思政课程

    高职院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张菡战佩英何迪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要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形成教育同频共振效应,实现协同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阐明高职院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探索构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调机制的理论,理解构建协调机制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构建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策略,包括建立自上而下的引导负责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协同能力;优化完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奖励制度等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协调机制协同育人

    民办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姚海曼
    118-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构成要素之一.作为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民办高校不仅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办学特色,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故提升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一直是学校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为目标,探究民办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建设路径,以期为优化实践提供支持.

    民办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分析

    黄梅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大格局.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视角,以高校大学英语学科为对象,简要阐述了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并对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径,旨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成效,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课程思政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国歌的历史缘起、确立历程与时代价值探究

    武晓霞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歌是展现民族灵魂和国家精神的歌曲,最能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凝聚人们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义勇军进行曲》终被定为国歌,有其历史必然性、时代价值性和人民选择性.追溯历史,《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与客观时代背景和主观担当作为息息相关.探源历史,回看这首经典歌曲确立为国歌的曲折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加懂得国歌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有利于把国歌精神转化为助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动力,以谱写中华民族新时代发展的壮美篇章.

    国歌历史缘起确立历程时代价值

    本刊声明

    125页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袁小平丁居乙
    126-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占据主体权威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试图从青年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出发,厘清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充分认识和利用好青年亚文化,努力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传统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凸显学生主体性回归、营造校内外育人生态环境四个层面,找准更为有针对性的培育路径,以期实现青年亚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影响下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真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良性、健康、正向的青年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青年亚文化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

    欧海燕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特质,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育人目标相一致、育人内容相贯通、实践环节相依托,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永久教材.为将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应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融入的规范化;注重课程育人,实现融入的常态化;搭建新媒体平台,推动融入的网络化.

    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党员党员教育精神财富永久教材

    校地融合联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现实价值与路径探析

    符淼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属地高校具有属地独特的文化、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对校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共享、共赢具有独特育人与现实价值.坚持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利益方思维的主体间性原则、建设运行的联动性原则、项目开展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融合建设的长效机制,厘清合作内容向度,破解运行中的瓶颈,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校地融合大思政格局.

    高校文明实践融合联动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