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余敏辉

双月刊

2095-0683

xuebao2261@sohu.com

0561-3802261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到学术性、导向性、专题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统一,繁荣学术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保投资影响研究

    田园冯洁宋慧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双碳"目标,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保投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保投资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保投入,机理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成本费用的优化与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企业环保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重污染企业、市场化指数高以及研发效率偏低的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环保投资的关系更为显著.

    "双碳"目标数字化转型环保投资

    抗战动员视域下《新华日报》广告活动述论

    张朋余慧林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动员语境下《新华日报》的广告活动兼顾经济功能与政治宣传双重使命.该报所刊广告主要涉及商务、文化及"启事"类社会广告,其广告经营既是支撑报纸运营的重要一环,也以广告媒介这一特殊形式发挥抗战动员的作用.该报借助"跑广告"的业务形式,加强与民族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的联系,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全国抗战书报联合广告"等版面安排及代售、代印等方式,构建战时进步书刊网络;在国民党严格的新闻管控之下运用"启事"类广告开辟报刊政治言说的另一个空间.《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大型日报,其广告经营旨趣及经营活动反映了中共党报实践与区域文化氛围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

    《新华日报》广告活动抗战动员

    从呈现本质到阐明路径:主流媒体对当代中国幸福观的话语建构——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考察

    谢欣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包含了一整套与此相关的信念、价值、态度及行为意向.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各类文本,向公众传递特定时期的主导幸福观,从而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认知与想象.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幸福"话语的分析发现,通过将言说的重点从"呈现幸福本质"导向"阐明实现路径"和"进行社会动员",我国的主流媒体因时制宜地参与了当代中国幸福观的建构,且这种建构过程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相伴相生.这不仅体现出我国以人民为核心的政治话语逻辑,还投射出了党和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媒介路径.

    幸福观话语建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

    为"承认"而协商:乡村短视频的媒介化及其价值破域

    高月朱飞虎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短视频是乡民自我言说的重要媒介,也是一种综合性、流动性的话语实践.当下研究多从外部视角将乡村视为静态的、经由短视频映射的媒介图景,未有从内部视角将乡村短视频视为一种动态化的生产过程.基于此,本文从媒介化理论出发,探寻乡村短视频的生产逻辑及其媒介化意义.研究发现:乡村短视频通过持续输出异文本嵌入实践惯习,并逐渐搭建新的乡村文化系统.作为"非人行动者",乡村短视频将创作者、观众、平台及国家等行动主体巧妙地纳入了对话的场域,在驯化算法和被算法驯化中开展一场为"承认"而进行的协商,以健全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在互动的过程中,乡村短视频最终指向的是"协商空间"的搭建,多主体在共同栖息和动态流动中实现了价值破域.

    乡村短视频承认协商空间

    徽州契约文书词语考辨

    赵永明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契约文书中有许多语义晦涩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些是需要考释的疑难性词语,有些是流行于古徽州的方言俗语词,有些则是表面普通但却另有含义的语词.今拣选"栈平""看倖""断卖""碎领""推扒""解纳""摽账""花撘""是身"等进行考辨,以利于对徽州文书的解读和对徽州古文化的理解.

    徽州契约文书疑难词考辨

    利用出土文献重考《周南·葛覃》之"覃"字

    姚道林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周南·葛覃》中的"葛之覃兮"一句,前人对其中"覃"字的解释存在不同的观点.文章在参考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材料,指出"覃"与"寻"之义训应当相同的观点,《毛传》训"覃"为"延"值得信从.同时,文章将"蕈"字认定为"覃"之借字,并以此为基础,认为闻一多等人将"覃"读为"藤"并不可信从.

    安大简《诗经》

    从"不可靠叙述"比较《伤逝》两个英译本的反讽呈现

    王毅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的反讽意蕴往往体现在对不可靠叙述的解码中,但这一暗藏的叙事机制在翻译中却极易被忽视.研究聚焦鲁迅小说《伤逝》特有的叙事结构,分别从感知、价值和事件三个维度分析阐释不可靠叙述在两个译本中的再现形式以及最终达成的反讽效果,以期为反讽在英译中的达成路径提供更多的参考.分析发现,译者对于情节中矛盾与反常要素的发掘与保留是再现不可靠叙述的前提,并有助于反讽效果的最终达成.反之,对其过多的介入或合理化会压制甚至破坏隐含在原文中的不可靠叙述线索,进而销蚀反讽效果,削弱作品固有的美学价值.

    反讽不可靠叙述英译《伤逝》

    慕课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逻辑要义与实践路径——基于自我领导视角

    杨继龙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专业发展的教师.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内部动力不足,外部动力失衡等问题.在慕课赋能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正发生从外部驱动向个体内部驱动的逻辑转向.自我领导视角的慕课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外在表征和内在机理,其逻辑要义在于:自我领导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其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内部提供根本驱动力;慕课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外部提供更多可能性以及自我领导专业发展的时空场域.为强化慕课赋能,高校教师应遵循专业发展普遍特点,积极构建基于自我领导的专业发展实践路径,即由自我设定专业发展目标、自我管理专业发展过程、自我建构专业发展机制、自我评估反馈专业发展成效等构成的螺旋上升的专业发展实践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慕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我领导

    SECI理论视角下组织差错学习机制和运作模型研究

    张睿雯张家年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组织情境中,差错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不能将之等同于错误或失败,应视之为组织重要学习资源.差错学习对于组织知识体系完善和绩效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揭示组织差错学习机制和学习流程,推动多元形态的组织学习发生.通过规范研究方法对组织差错学习机制的内涵和涉及主要要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差错学习主体、差错信息流和知识流路径、组织差错学习的场和组织差错气氛等方面;以SECI模型为基础,将组织差错学习过程、知识流路径、知识管理流程和差错管理流程融于一体,构建了组织差错学习过程模型,从而为组织差错学习实践的运作框架提供相应的依据.

    组织差错学习差错学习机制SECI模型组织差错学习模型

    中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主动回应

    徐晓波张丽沈静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议程的主动回应是将政策问题纳入行动计划的过程.既有研究往往忽略中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积极主动回应,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刺激—反应型模式只是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一种类型.本文关注的是党和政府如何主动启动政策议程,基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主动开启政策议程的主要类型.公共政策的人民性体现为人民的利益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人民的感受是评判政策的标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产生出"一竿子插到底"的具体工作方法,它体现为政策议程的越级启动、由明确的工作目标产生的不经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回头看"中对现实问题的纠正而开启的政策议程.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产生的政策议程启动并不否认自下而上权利参与产生的政策议程启动,这种参与的制度化与途径的保障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动回应政策议程一竿子插到底政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