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唐伟

月刊

1003-8477

hbsk@263.net

027-86798366;86798261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0号《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湖北社会科学/Journal Hube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的综合性应用理论月刊。刊物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障碍诊断

    姜彦坤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究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农业科技生产力、农业绿色生产力、农业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3—2022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并利用障碍度分析模型诊断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8—2019年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幅度最大;其二,就区域差异而言,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就省份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山东、江苏"双子星引领"的断崖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其三,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为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二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是支农经费强度、农膜使用量以及获证绿色食品单位数等.据此,粮食主产区应加大农业领域财政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强化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TOPSIS模型粮食主产区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权的本质与革新

    戴龙杰陈宁祥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重要途径,执法检查在检查的法律数量、检查重点的分布、覆盖的地域范围等实效方面仍有改善空间.有别于普遍的感性认识,结合国家立法的权威分类、权力起源、国家立法权与人大监督权的应然界分来看,执法检查是国家立法权为自我实现而向执法层面延伸的派生权力,而非源自基本国家权力并能实质纠偏执法权的典型人大监督权.应以澄清权力定位为前提整全其制度建构,通过调整委托地方自查制度消解合法性争议;参照地方立法经验组建平行于专门委员会的执法检查委员会,健全执法机关自行整改的信息反馈与处理制度,提升执法不严的处理效率;改进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明确不同任期的检查重点与系统性安排,发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辅助作用,未曾检查的基本法律应逐步纳入检查计划从而整体辐射法律体系.

    执法检查实效人大监督权监督法

    激励相容视角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机制的优化

    马姗姗孙晋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功能目标实现上的错位.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化解央地之间的博弈困局,提升审查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其自觉作出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机制变革需以激励相容原理为指导,使审查主体的价值追求与制度的预设目标更为契合.然而,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却与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相背离:主体自利性动机导致央地目标不一致;公平竞争审查利益补偿机制匮乏导致地方政府审查能力不足;责任惩戒规则可操作性较弱导致中央政府难以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审查行为.对此,需从主体、利益、权责三重维度探寻相应的协调机制,提升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

    公平竞争审查多元主体激励相容利益冲突实施机制

    县中振兴的政策取向、现实审视及发展理路

    孙银光刘艺琨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与我国的人才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国家秉持区域均衡理念,采取了整体协同的相关举措,以实现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条块分割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和社会声誉制度制约下,县域普通高中陷入教育资源难以统筹、教育治理无法深入、教育生态失衡循环等发展困境.基于我国的政策取向和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样态,治理主体应制定一体分层设计的治理政策,建构协同联动的制度运行环境,扩大县中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进而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

    县中振兴教育生态多中心治理协同发展

    赋权增能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梅雄威王薇吴克明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在高校教师发展中引入赋权增能理论,有助于激发管理活力,实现教师自主,扭转教师评价导向.实践中,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制度困境、主体困境和评价困境.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校应为专业发展赋权:制度赋权,搭建"分类分层"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管理赋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评价赋权,实施"五段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赋权增能教师评价

    实验主义与白话文学运动

    杨伟忠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主义是贯穿白话文学运动的思想脉络之一.正是得益于实验主义大胆假设的问题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践行策略,白话文学运动才收获了巨大成功.但是,实验主义虽长于问题的研究,却短于主义的总结,是没有主义的主义,未能对中国语言文学的本质在理论上给予真切观照.所行非所知,实验主义的成功带有一定侥幸成分.白话文学运动实际上拆解了文言与中国文学之间凝定的封闭结构,使白话文得以接收文言文的旧领地,与新文学平行相遇,白话文学最终才得以成立.

    白话文学五四运动实验主义胡适

    王国维"境界"理论的美学本体论分析

    杨宁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来对于王国维"境界"理论的分析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境界"与"意境"的区别,二是"境界"概念的语源与文化身份.前者涉及"境界"的"古/今"之争,后者涉及"境界"的"中/西"之争.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境界"与传统的"意境"不同,需要从更深层次把握其内在逻辑."境界"理论以"真"为核心,包含认识论和存在论两个维度,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与"境界"相关的其他范畴本质上是人性结构中的感性和理性在认识论和存在论两个维度上展开的结果."境界"因其所蕴含的高度主观能动性,以及由审美主客体矛盾冲突所导致的崇高精神,打破了传统以情景结合为核心的"意境"论,体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同时"境界"理论因其主体性原则的确立而具有了现代性价值.

    王国维境界意境认识论存在论

    论《庄子》中的"闲"及其美学意义

    刘精科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闲"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语义来看,"闲"由空间上的"间隙"及时间上的"闲暇"与日常生活中的"无""无用"等意义衍生出内心的自由及闲适状态.从其意蕴来看,"闲"与"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得道之人的重要特征.从其美学意义来看,"闲"不仅是审美心胸的实现方式,而且是美学品格的表现形态和美学批评的建构维度.

    庄子审美心胸美学品格美学批评

    设计美学在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的话语逻辑分析与批判

    杨林崔衡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美学的现代性话语在早期资本主义世界有三种逻辑向度.从经济维度来看,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商品美学自发追求"新异""媚俗"的设计风格.从文化维度来看,文化批判逻辑主导下的审美反思带着重构社会秩序的乌托邦梦想,对资本自发推动的商品美学进行了严厉批判.从社会维度来看,技术逻辑主导下的审美和解是资本实现自我批判的虚假幻象.通过这三种逻辑向度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设计美学的现代性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它并不局限在关于审美的理性根据的建立与反思的纯粹思想领域,而是深刻植根于技术变革带来的现代性现实生活与生产的历史语境.因此设计美学作为美学延展出的新学科方向应当对其自身的知识生产的历史进行批判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发展.

    设计美学现代性资本文化批判技术

    伦理慎思: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如何共存

    李历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实践困境,克服人类不完满的工具与方法,与人类未来有着本质性关联.人工智能的兴起重新界定了人类未来的内涵与旨趣,重构了人为何物、二者何以共生的伦理性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可以超越人活动的有限性,却无法感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无法体悟人性中的情感体验与生理动态,更难以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坚守道德认知与道德信念.随着人工智能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日趋进步,人类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日渐弱化.此二者相互博弈时,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准则,可以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和谐共存.

    人工智能人类未来共存伦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