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田秀萍

季刊

1674-943X

tsgzyxb@163.com tsgzyxb@126.com

0315-3103768,3271129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缸窑路29号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Journal Ceramic Research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陶瓷工业领域科研、生产、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及先进经验,为从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提供理论阵地,选登具有前沿性、焦点性和创见性的论文并刊载有关经验性文章,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电路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

    王莹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STEM 教育理念融入"电路实验"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学科关联.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与实验课堂形成教学双平台,实现多维度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情境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师生对话和实验实操效果.课程实施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建设的认可度较高,提高了学习及能力培养效果.

    课程建设STEM教育多学科多维度

    "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兰惠敏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结合PBL和翻转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在"教育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研究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影响.在该教学模式正式实施前后,使用自编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从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环境利用、学习反思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量,并使用软件SPSS26.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显示,"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包含的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环境利用和学习反思方面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BL+翻转课堂"模式自主学习能力实证研究

    基于Delphi-AHP法的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吕小艳莫虎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针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尚不明晰,评价体系粗放等问题,采用Delphi-AHP法构建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三级编码、专家咨询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确定了包含 5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和 58 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各级指标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确定各指标的合理权重.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为探究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内涵拓展了新的认知视角,在实践上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测评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和方向.

    课程思政能力Delphi-AHP法评价指标体系专业课教师高等职业教育

    "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三维向度

    韩影迟戈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稳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为重要的指导方略,也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抓手.高校要从"两个结合"赋能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强化立德树人实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这一价值向度领悟"两个结合"的价值意蕴;从立足点、出发点、切入点这一本体向度探寻"两个结合"赋能思政课的现实逻辑;从以"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的实践向度探析"两个结合"为思政课高度赋能的实践路径,从而进一步挖掘"两个结合"的深层力量,加强"两个结合"对思政课的科学引导、实践指导,开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两个结合"高校思政课价值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

    具身理论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王洁吕冰海王志强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的培养助力国家振兴,作为教育场域中职业精神养成主阵地的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切入,研究和实践成果颇丰,但培养现状中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离身化""狭义情境化"以及"强制性及形式化"等身心分离问题.剖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身心分离的现象及其根源,基于具身理论,从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和交互性角度,探索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从学校、专业与师生层面创设工匠精神情境,在日常教学、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以及竞赛中开展学生的具身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经由模式、主体与场所保障师生与情境之间显著正向的有效交互,为高职院校提升工匠精神培养效果提供参考.

    具身理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学生主体

    高职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朱钊
    86-8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技能,对本职工作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职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工匠精神培养角色定位不够明确、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能力有待提升、教学实践探索尚且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教学标准、提升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能力、强化教学实践等层面进一步进行探索,以助力"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

    工匠精神高职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教学能力

    "大思政"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李瑶谢惠丽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自觉将这一重要育人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主体共建共享以形成育人合力、教学模式理实结合以拓展大课堂、教育方式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育理念时空联通联合,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然路向.

    大思政伟大建党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

    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贡献

    王新城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李大钊倾尽一生求达于真理,为共产党人提供信仰之源;倾其所有矢志于民族复兴,为共产党人明确了初心和使命;倾其生命献身于革命事业,为共产党人树立了英勇斗争的典范;以毕生的赤胆忠心和赤子情怀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典范.

    李大钊伟大建党精神历史贡献马克思主义

    基于"五育并举"理念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

    李俊佳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并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遵循,学风建设是培养"五育并举"人才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同向同行.然而,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在学风建设中的目标导向不够,育人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协同合力不足,育人资源在学风建设中的融通融汇不深,育人机制在学风建设中的系统观念不强.问题解决需要从充分发挥"五育并举"在优良学风培育中的价值性、协同性、融通性、系统性四个方面作用入手,从系统化设计、课程化推进、项目化实施、规范化考评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在学风建设中推进"五育并举",在"五育并举"中优化学风的学风建设新生态,为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五育并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新发展理念下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王海山胡振明彭贺明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是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然而,学生就业创业目标模糊、就业创业能力不足,学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高校需要科学运用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协调发展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开放发展为引擎,以共享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稳就业、促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新发展理念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