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学刊
河北学刊

双月刊

1003-7071

hbxk282@163.com

0311-83032440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河北学刊/Journal Hebei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创刊20多年来,以传承文化、推动学术为己任,以科学性、探索性、前沿性为追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为繁荣社会科学事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人好兴事"及秦大型工程的历史言说与行政史教训

    王子今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余评价秦人工程"使人为之,亦苦民矣",战国时人言"秦人好兴事".秦统一之后兴建的著名工程,则有长城、阿房宫、骊山以及驰道、直道等.后世史论、政论或认为,秦工程规模之大,致使人力资源的扼杀式消耗、社会民生的摧毁性损伤、经济秩序的全面化破坏,是引发秦短促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迹象表明,秦大型工程是以军事化形式组织和管理,显示出极高的效率.其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尤其是民众的生命成本,则体现出惊人的残酷.汉初营建非常重要的营造项目亦多注意工程规划的合理与人力动员的收敛,对秦政相关内容取"拨乱反正"的态度,体现出历史走向进步的趋势.

    秦朝"秦人好兴事"工程效率生命成本

    体认即反思

    沈顺福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认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是指由心灵自身所发动的、面对自身的活动.这种对自身的心灵活动便是现代哲学的反思.体认既是对天理的体合、实现心理合一,也是让本性澄明.理学家认为,自然的浊气遮蔽了天生的本性,而体认便是心灵对气质浑浊的心灵的活动,通过纯洁气质,让性澄明.心理合一也是本性澄明——理即性;对本性的觉察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觉悟,形成主体——性即体.对性的认可便是对理的接受与遵循;体认天理的活动便是合"理"的超越性活动.

    体认反思理学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深诠与机理再探——兼论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践

    解安邵景润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理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构成"劳动者+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的三维实践理路.广阔的国土空间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路径的多元性,有必要从抽象走向具体,考察相对微观层面的经验做法.基于新疆尉犁的案例分析表明,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数智技术、生物技术来革新农业劳动资料,通过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文化资源、数据资源和生态资源来拓展劳动对象,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个体劳动者与协作劳动组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

    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机理农业农村领域案例分析

    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江静张冰瑶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加深了"行政区经济"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严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当前迫切需要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方向是通过缓解要素市场和中间品市场交易壁垒来降低生产端的市场交易成本,通过缓解商品市场分割来降低消费端的市场交易成本.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体在于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消除地方政府使用产业政策搞"自我小循环"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的"统一"作用,降低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分割"性;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开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

    产业政策中央地方全国统一大市场

    马克思历史前提决定论及其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形态

    肖士英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提是事物演化及人行动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决定是一事物限定另一事物,使后者统一于前者的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命题,把"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判定为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居于统摄性、总揽性、贯穿性地位的决定力量,把生成该历史前提判定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内涵,把该历史前提得以可能的内在要求及其满足活动的范围判定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外延,从而基于此建构起了作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本然形态的历史前提决定论,有效地消解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误解和攻击的诱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人民至上"统摄其全部内容和过程,把"人民的存在发展"确立为新历史时代得以可能的前提,建构起了"人民的存在发展"取向的历史前提决定论,形成了马克思历史前提决定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形态.

    马克思历史前提决定论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的存在发展

    回应性制度赋能: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制度分析

    卢爱国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升级、主要矛盾的转化、奋斗目标的转向以及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政治接续有效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政治接续有效的核心议题.从"政党回应、制度赋能与有效政治"的分析框架透视,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实际上是党回应时代环境、时代使命和时代需求的变化,坚持和完善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制度,创新制度赋能的组织实践和自我实践,提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实现基层有效政治的政治行动.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基层政治的有效性为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内外双生、多层复合"的均衡性制度框架.

    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回应性制度赋能有效政治

    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论

    陈望衡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念、精神、传统.第二,中华美学的国家性.中华美学的国家性奠基于周朝,周朝的礼乐文化既是政治文化,又是审美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儒、道、墨等的美学思想均见出鲜明的国家性.第三,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道、释.儒家美学重社会,道家美学重自然,释家美学重心性.三者相对而又互补,共同构成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第四,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巨大影响构建了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第五,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其体现在对审美本体论的认识上,道家的美在自然与儒家的美在文明的统一,构成了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

    中华美学民族性国家性文化骨架诗性品位基本精神

    汉语作为方法:从早期文字记录看汉语诗学的当代价值

    张晶刘璇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兼具"文"与"言"的双重属性,与以"言"为主的印欧语相区别.语法与逻辑的同根同源使印欧语在理论表述中陷入了概念与经验的争执,而汉语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质使汉语表述本身即构成一种方法.作为"道"之文的载体,中国早期记录及其文法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甲骨卜辞的体例制式为"易"类文献的结构提供了可追溯的原型,也为探索"论出于易"对汉语诗学功能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干支配伍的宇宙纪日为"以时系事"的话语表述提供了超线性时空结构;"正反对贞"以对言的形式表现语义的动态平衡与赋形必变的道理;"主题+阐释"的体例结构以逐层累积的文本层次为断言的疑难提供了积极的方案.汉语文法能够在表述判断的同时保持对"变"的关切,这为建构既能规范描述艺术经验又能直面人类自身处境的理论话语提供了时代价值.

    汉语早期文字记录文法结构汉语诗学当代价值

    甲骨文词典编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洪飏吴昌昊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词典传统编纂体例存在受众群体有限、蕴含殷商社会文化成分较少、不利于展开专题研究等问题,再结合主题分类词典从古至今的发展应用情况,不难发现甲骨文领域中仅赵诚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是按主题分类编排的,但其分类标准并不纯粹.因此,急需编纂一部词汇学意义上的、按主题分类编排的甲骨文词典.新时代的甲骨文词典的编纂,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从编纂体例、编纂方法、成果产出、数据库建设等四个方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采用人机协同的方法深度解析甲骨刻辞;应注重多成果产出,在编纂词典的同时,系联出主题分类词表、类纂和同义词词典;建立智能图文检索数据库,解决现有数据库不支持图片检索的难题,实现语言学、计算机技术和甲骨文研究的跨学科高度融合.

    甲骨文词典主题分类数据库创新

    产业匹配视角下的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建设策略

    张可云黎思灏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需要推动北京市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环京区县的合作.但环京区县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与北京产业匹配度不高和产业投资联系不强的问题.两地发展差距过大、市郊铁路建设滞后和环京区县营商环境不良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当根据产业匹配度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市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营商成本.

    京津冀环京区县产研一体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异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