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孟庆仁

月刊

1006-6233

hbyxzzs@heinfo.net;hbyxbjb@heinfo.net

0314-2155002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河北医学/Journal Hebei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癌血浆循环DNA中SOX17基因甲基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晁祥嵩孙佳斌赵长海
    1695-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血浆循环 DNA 中 Y 染色体相关高迁移率族盒 17(SOX17)基因甲基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 年6 月至2023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52 例PTC患者的甲状腺癌样本和术前血液标本。通过甲基化特异性 PCR(MSP)检测 PTC组织和血浆循环 DNA 中 SOX17 启动子甲基化。结果:MSP 检测结果显示,152 例 PTC 组织中有 71 例SOX17 甲基化(46。7%),血浆循环DNA中有76 例SOX17 甲基化(5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循环DNA中SOX17 甲基化与 PTC 组织中 SOX17 甲基化显著相关(r=0。382,P<0。001)。在PTC组织和血浆循环DNA中,SOX17 甲基化与肿瘤分期Ⅱ~Ⅲ期、肿瘤大小≥2cm、LNM 例数显著相关(P<0。05)。此外,血浆循环DNA中SOX17 甲基化与ETE发生显著相关(P<0。05)。血浆循环DNA中SOX17 甲基化(OR=9。564、2。744,95%CI=3。875~23。602、1。109~6。792)是 PTC 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甲状腺外侵犯(ET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浆循环DNA中SOX17 甲基化在预测LNM和ETE的能力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0。630(灵敏度为74。0%、65。6%,特异度为72。2%、60。4%);PTC组织SOX17 甲基化预测 LNM 和 ETE 的能力较低,曲线下面积(AUC)为 0。604、0。562(灵敏度为57。5%、54。1%,特异度为63。3%、58。2%)。结论: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组织及血浆DNA中SOX17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血浆DNA中SOX17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预测LNM和ETE的能力较高。

    乳头状甲状腺癌Y染色体相关高迁移率族盒17血浆甲基化特异性PCR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23/IL-17轴与病情的关系及对骨破坏进展的预测价值

    马中双朱红红刘颖
    1700-1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轴与病情的关系及对骨破坏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10 月 RA 患者 118 例,根据疾病活动度(DSA28)评分分为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患者、重度活动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随访6 个月,根据是否发生骨破坏进展分为进展组(27 例)与无进展组(91 例),于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mL,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IL-23/IL-17 轴因子[IL-23、IL-17、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IL-23/IL-17 轴因子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评价IL-23/IL-17 轴因子对骨破坏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病程、疾病活动度高于无进展组(P<0。05);进展组外周血 IL-23、IL-17、IL-1β、IL-6、TNF-α 水平[(192。38±48。72)pg/mL、(31。13±7。24)pg/mL、(88。71±29。10)pg/mL、(18。59±4。21)pg/mL、(180。31±41。57)ng/L]高于无进展组[(149。07±42。15)pg/mL、(25。04±5。39)pg/mL、(56。92±16。52)pg/mL、(15。16±3。44)pg/mL、(142。59±36。62)ng/L](P<0。05);外周血IL-23、IL-17、IL-1β、IL-6、TNF-α 在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患者、重度活动患者中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外周血IL-23、IL-17、IL-1β、IL-6、TNF-α 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剔除病程、疾病活动度之后,外周血IL-23、IL-17、IL-1β、IL-6、TNF-α与RA患者骨破坏进展显著相关(P<0。05);外周血IL-23、IL-17、IL-1β、IL-6、TNF-α预测RA患者骨破坏进展的 AUC 分别为 0。807、0。804、0。793、0。792、0。794,敏感度分别为 81。48%、74。07%、74。07%、85。19%、66。67%,特异度分别为70。33%、75。82%、73。63%、71。43%、80。22%;联合预测RA患者骨破坏进展的AUC 为 0。931,敏感度为 85。19%,特异度为 87。91%,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2。715、2。803、3。026、3。114、2。984,P 均<0。001)。结论:外周血IL-23/IL-17 轴因子与RA患者病情活动显著相关,对骨破坏进展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白介素-23/白介素-17轴病情活动相关性骨破坏进展预测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构建

    梁浩王雪冬孙海玲邓帅...
    1705-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构建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间收治的 216 例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出院后随访3 个月,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衰分级标准(NYHA分级)评估全部患者的预后情况,据此划分为良好组171 例与不良组45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指标,将其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代入Logistic分析其与慢性心衰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入院NYHA分级均高于良好组,体重轻于良好组,入院收缩压低于良好组,K、Na、Cl 均低于良好组(P<0。05);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入院 NYHA 分级较高为慢性心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收缩压较高、体重较重、Na较高、Cl较高、K 较高为慢性心衰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Na≤127。95mmoL/L 及联合风险模型对于慢性心衰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9,P<0。05);K≤3。42mmoL/L、Cl≤94。00mmoL/L对于慢性心衰不良预后具有中等预测价值(0。7<AUC≤0。9,P<0。05);收缩压≤133。50mmHg、入院体重≤66。45kg、年龄≥61。50 岁、住院时间≥15。50d、入院NY-HA分级≥3。5 级对于慢性心衰不良预后具有较低预测价值(0。5≤AUC≤0。7,P<0。05)。结论:根据风险模型完善患者相关检查,及时给予专项治疗与防治,预防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与低氯血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风险模型血氯血钾血钠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

    欧亚张萍淑元小冬张丽丽...
    1711-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 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0d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 评分)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mRS≤2 分)、预后不良组(mRS3~6 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qEEG 监测指标[左、右侧前额区(Fp1、Fp2)、额区(F3、F4)、中央区(C3、C4)、顶区(P3、P4)、枕区(O1、O2)、前颞区(F7、F8)、中颞区(T3、T4)、后颞区(T5、T6)的α、θ、δ、β脑波功率值。结果: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10-20 导联中Fp2、F4、C4、P4、F7-8、T4 导联δ 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 10-20 导联中Fp1-2、F3、C3、P4、O1、F7、T3 导联θ 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10-20 导联中 Fp1-2、F3-4、C3-4、P3-4、O1、F7-8、T4、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患者,定量电脑图δ、θ、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呈明显增高改变。

    定量脑电图高血压性颅内出血脑出血预后特征

    沉默HIF-1α调控SLC7A11对喉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刘建伟刘鹏超胡金宏梁亚坤...
    1718-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沉默HIF-1α对喉癌中 SLC7A11 的具体作用,为临床诊断喉癌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寻找潜在治疗的靶点。方法:培养UMSCC5 喉癌细胞,转染HIF-1α-siRNA,West-ern blot筛选最佳转染效率,针对转染后的细胞CCK-8 检测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SLC7A11 表达。结果:成功沉默HIF-1α的表达,其中HIF-1α-siRNA1 组的转染效率最高、最稳定(P<0。05)。沉默HIF-1α 可以显著抑制人喉癌UMSCC5 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以及抑制喉癌细胞侵袭、迁移(P<0。05)。沉默HIF-1α可以明显下调SLC7A11 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沉默 HIF-1α 可抑制人喉癌UMSCC5 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行为以及凋亡,同时抑制 SLC7A11 的表达。为将来基于 HIF-1α 进行喉癌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缺氧诱导因子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喉鳞状细胞癌

    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NEU/ALB血流动力学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肾功能转归的关系研究

    谢娟倪刚潘亚超王羊洋...
    1722-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NEU)/白蛋白(ALB)、血流动力学、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肾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117 例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进行NEU、ALB、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球蛋白检测,患者采用综合对症治疗,根据其肾功能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对比两组 NEU/ALB、血流动力学、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肾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归良好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尿蛋白与转归不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转归不良组(P<0。05)。转归良好组 NEU、NEU/ALB 水平均低于转归不良组(P<0。05),ALB 和IgG、IgM水平均高于转归不良组(P<0。05),MAP、CI均大于转归不良组(P<0。05),HR、IgA水平与转归不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U/ALB、MAP、CI、IgG均是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肾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NEU/ALB、血流动力学、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其肾功能转归存在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评估患者肾功能转归情况。

    急性肾损伤感染中性粒细胞清蛋白血流动力学免疫球蛋白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叶翀吴倩倩刘昌伟刘婷婷...
    1727-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 年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 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n=53)和联合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治疗,n=54)。对两组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蛋白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衰竭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前后差值为(204。07±22。8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差值为(151。45±30。16)U/L,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后差值为(212。10±26。6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89。23±24。70)U/L、(123。03±29。48)U/L、(196。59±2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7。41±2。26)g/L、(8。53±2。08)g/L、(55。24±10。72)mg/L,均高于对照组[(2。64±1。69)g/L、(4。56±1。75)g/L、(36。18±1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0。55±0。17)g/L、(24。89±3。92)%、(1。21±0。44)mg/L,均高于对照组[(0。34±0。20)g/L、(18。33±4。06)%、(1。02±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可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肝衰竭肝功能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液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40/6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肖瑶潘尹红马利红秦杨...
    1733-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40/60(简称甘舒霖 40/60)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西部战区总医院 2022 年 12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06 例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予常规二联降糖方案治疗(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组予甘舒霖 40/60 皮下注射治疗。12 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重指数(BMI)、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标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并统计随访6 个月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较对照组的71。70%更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MCP-1、hs-CRP、IL-6 水平更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更高(P<0。05)。治疗组(3。77%)、对照组(7。5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 个月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甘舒霖 40/60 皮下注射治疗老年 T2DM 安全有效,不仅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但并未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2型糖尿病老年人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袁斌蔡金标王娟吕亚莉...
    1739-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 α2b 雾化治疗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纳入我院在2021 年9 月至2023 年7 月收治的102 例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各51 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咳嗽、喘憋、哮鸣音、三凹征)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氧合指数、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T 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3+CD8+、CD3-CD19+]变化,对比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8。40%)高于常规组(86。27%)(P<0。05);联合组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儿氧合指数与PaO2 均升高(P<0。05),PaCO2 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 组 T 淋巴细胞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CD3+CD8+均上升(P<0。05),CD3-CD19+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 组外周血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儿外周血炎症指标(IL-6、TNF-α、CRP)均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7。84%)与常规组(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利于改善支气管肺炎婴幼儿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免疫炎症反应,提升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支气管肺炎痉挛性咳嗽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糖皮质激素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预后的影响

    吴小龙邓婧罗韬
    1745-1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肿瘤标志物、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3 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08 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4 例。对照组采用仑伐替尼+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TACE治疗,以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3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高尔基体糖蛋白 73(GP73)、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胎球蛋白(AHSG)、核因子-κB(NF-κB)、分泌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3(sErbB3)]、生存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功能状态[卡氏功能(KPS)评分]。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后1 年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59。26%vs 37。04%,χ2=5。341,P=0。02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 GP73、CEA、TSGF、CA19-9 水平分别为(198。62±61。79)ng/mL、(20。45±2。48)ng/mL、(62。08±7。12)U/mL、(26。07±3。49)U/mL,低于对照组的(237。91±66。35)ng/mL、(25。63±2。79)ng/mL、(70。61±7。59)U/mL、(29。58±3。86)U/mL(P<0。05);研究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β、AHSG、NF-κB、sErbB3 水平分别为(15。88±3。64)pg/mL、(9。39±3。13)ng/mL、(175。49±38。62)ng/L、(2791。36±256。84)ng/mL,低于对照组的(20。56±4。37)pg/mL、(11。72±3。41)ng/mL、(212。83±43。57)ng/L、(2983。49±268。07)ng/mL(P<0。05);研究组治疗后FACT-G、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1 年生存率为29。63%,高于对照组的 18。52%(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TACE 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肿瘤微环境,提高生存质量,并可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存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肝癌仑伐替尼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特瑞普利单抗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