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ncRNA HOTTI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王春桃夏春军梁戈玉翟宝茜...
    1765-1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OTTIP rs1859168和rs1742796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CIN的患者142例作为CIN组,被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103例作为宫颈癌组,以同期住院的170例无妇科疾病的非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TaqMan-MGB探针法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SNP位点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OTTIP rs1859168和rs17427960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 rs1859168 CA 基因型(ORadj=1.897,95%CI:1.090~3.300,Padj=0.023)及 rs17427960 AC 基因型(ORadj=1.787,95%CI:1.020~3.131,Padj=0.042)均显著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在显性模型中,rs 1859168 CA+AA 基因型(ORadj=1.690,95%CI:1.004~2.844,Padj=0.048)增加了 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HOTTIP rs 1859168和rs17427960的SNP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可作为宫颈癌的潜在易感性位点.

    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HOTTIP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连翘脂素调节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郑声友李叶若肖嘉伍
    1771-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连翘脂素(PG)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结直肠癌细胞,采用10~200 μmol/L的连翘脂素处理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实验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连翘脂素低、中、高浓度组(PG-L组、PG-M组、PG-H组),连翘脂素高浓度+转染慢病毒阴性对照组(PG-H+NC组),连翘脂素高浓度+Ras慢病毒组(PG-H+Ras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以及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E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Raf、p-MEK、p-ERK表达;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连翘脂素对结直肠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10~200 μmol/L的连翘脂素处理HCT116结直肠癌细胞,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率,经计算IC50值为(140.4±2.147)µmol/L,选择10、50、100 μmol/L连翘脂素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PG-L组、PG-M组、PG-H组HCT116细胞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个数以及Vimentin、p-Raf、p-MEK、p-ERK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PG-H+NC组比较,PG-H+Ras组HCT116细胞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个数以及Vimentin、p-Raf、p-MEK、p-ERK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连翘脂素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连翘脂素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连翘脂素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增殖凋亡

    PKCι在宫颈癌YAP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

    陈胜民王国平林志仁袁峰...
    1777-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ι(protein kinase Cι,PKCι/PRKCI)在宫颈癌YAP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全子宫术后宫颈正常组织(normal cervical tissue,NCT)、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以及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每组 80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4组组织中PKCι以及YAP1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临床病理以及预后分析.将PRKCI基因过表达转染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数量及强度评判转染效率,PRKC I抑制剂aurothiomalate处理,采用CCK-8检测存活率,Trans 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PRKCI 基因表达,并予以转录组测序以及qRT-PCR验证.结果 NCT、LSIL、HSIL以及SCC患者PKCι、YAP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级别越高,PKCι、YAP1阳性率越高(P<0.05).宫颈病变级别与PKCι以及YAP1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SCC中PKCι以及YAP1阳性表达相互之间的均呈正相关(P<0.05).PKCι以及YAP1阳性表达在SCC不同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脉管瘤栓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CC患者生存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各蛋白表达、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脉管瘤栓情况是影响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SCC患者各蛋白表达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其中PKCι、YAP 1蛋白高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为危险因素(P<0.05).SiHa细胞中PKCι转染组PKCι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空载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病变患者常伴有PKCι以及YAP1表达异常,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影响SCC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促进SCC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为SCC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可能的依据.

    宫颈癌蛋白激酶CιYes相关蛋白1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AMD9L水平变化及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胡咏汶冷洁柳霞焦旭峰...
    1782-1785,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无菌a基序域9样蛋白(SAMD9L)和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APTB患者84例为APTB组,另选取同期84例潜伏期结核感染(LTBI)患者作为LTBI组,并选取同期8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SAMD9L、iNOS和Arg-1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APTB组血清SAMD9L与iNOS、Arg-1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PTB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SAMD9L、iNOS和Arg-1表达量对APTB的预测价值.结果 APTB组血清中SAMD9L和Arg-1水平显著高于LTBI组和对照组(P<0.05);iNOS水平显著低于LTBI组和对照组(P<0.05).iNOS 水平分别与 SAMD9L 和 Arg-1 水平呈负相关(r=-0.405、-0.585,P<0.05),SAMD9L 与Arg-1水平呈正相关(r=0.416,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NOS含量是APTB患者的保护因子(P<0.05),SAMD9L和Arg-1含量是APTB患者危险因子(P<0.05).SAMD9L、iNOS和Arg-1三者联合诊断APTB的结果优于任何一项单独分析(Z三项联合-SAMD9L=1.730,Z三项联合-iNOS=2.839,Z三项联合-Arg-1=2.086;P<0.05);治疗半年后血清中SAMD9L和Arg-1表达水平下降,iNOS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 APTB患者血清中SAMD9L与Arg-1表达水平上调,二者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且三者联合检测对APTB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活动性肺结核无菌a基序域9样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

    罗哌卡因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宋定伟陈伟陶亮李晓炜...
    1786-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对食管癌细胞KYSE-150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罗哌卡因对KYSE-150细胞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KYSE-150细胞,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剂量组(10、20、50 μg/mL罗哌卡因).CCK-8法检测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YSE-150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YSE-150细胞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Ras、Raf、MEK、ERK蛋白及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低、中、高剂量组KYSE-15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Ki-67、Bcl-2、MMP-2、MMP-9、Ras、Raf、MEK、ERK 蛋白水平下调(P<0.05),Bax 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罗哌卡因可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实现的.

    罗哌卡因食管癌增殖迁移凋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及Hcy、CysC、Ang Ⅱ、ALD、BNP 的预测价值

    何春松吴方婷何小伍
    1791-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脑钠肽(BNP)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14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后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70)和预后不良组(n=4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分别采用酶循环法、乳胶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CysC、AngⅡ、ALD、BN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cy、CysC、Ang Ⅱ、ALD、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44例,发生率为20.56%(44/2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Ⅱ级、术前心搏骤停、病变血管有3支、血浆胆红素水平高均是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OR=2.113,2.008,2.273,2.143,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cy、CysC、Ang Ⅱ、ALD、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ROC曲线获得Hey、CysC、Ang Ⅱ、ALD、BN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765、0.656、0.721、0.756、0.943;其中,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Hey高于Ang Ⅱ,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20%,80.00%.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Hcy、CysC、AngⅡ、ALD、BNP呈高表达,联合检测Hey、CysC、AngⅡ、ALD、BNP有助于诊断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且A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术前心搏骤停、病变血管有3支、血浆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

    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脑钠肽高危因素诊断价值

    超声S-Detect技术联合乳腺简化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戚坤郑红董景兰张宇...
    1796-1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S-Detect技术联合乳腺简化MRI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乳腺超声和MRI检查的85个病灶.患者年龄>14岁,且未进行手术及新辅助化疗治疗,肿瘤病灶直径≤2 cm,并进行穿刺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以乳腺穿刺肿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S-Detect技术、乳腺简化MRI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S-Detect、简化MRI及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9.5%,81.4%,98.3%,特异度分别为:88.5%,80.8%,76.9%,准确率分别为:75.3%,81.2%,91.8%,与病理一致性检验Kappa 值分别为:0.50,0.58,0.80,AUC 分别为:0.79,0.8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79,P<0.05;Z=2.096,P<0.05).结论 超声S-Detect与乳腺简化MRI技术联合对早期乳腺癌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以及与病理一致性比单独使用S-Detect技术或简化MRI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对早期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并为临床科室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帮助.

    早期乳腺癌超声S-Detect技术乳腺简化MRI技术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生存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

    王会影李正川张江华冀京雷...
    1801-1804,1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参照《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行常规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组.将预后良好(氧合指数较基础值增加>20 mm Hg或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患儿纳入生存质量良好组,将预后不良(症状无改善或放弃或病死)患儿纳入生存质量差组.统计患儿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PHN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HN患儿生存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质量差组低血压、急性肾损伤患儿[32.26%(10/31)、29.03%(9/31)]占比高于生存质量良好组[12.36%(11/89)、7.87%(7/89)],血清 IL-1β、vWF、HMGB[(35.63±4.37)ng/L、(235.64±15.68)%、(28.64±3.37)μg/L]及血常规 RDW 水平[(21.87±4.18)%]高于生存质量良好组[(29.37±4.28)ng/L、(218.37±14.28)%、(24.47±3.19)μg/L、(17.58±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低血压、急性肾损伤,血清IL-1β、vWF、HMGB高表达是PPHN患儿生存质量差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因素联合预测PPHN患儿生存质量差的AUC为0.934(95%CI:0.893~0.975,P<0.001).结论 低血压、急性肾损伤,血清IL-1β、vWF、HMGB水平与PPHN患儿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各因素联合能够有效预测患儿生存质量.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生存质量回归分析因素

    高海拔地区腰椎间盘突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杜鑫宋超杜冰王学昌...
    1805-1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腰椎间盘突出(LDH)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高海拔地区200例初治LD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清25-OH-D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析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组经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分析初治LDH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分析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25-OH-D水平与病情程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了-0.527、-0.58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病情程度、椎间盘退变程度、治疗前血清25-OH-D 水平与初治LDH患者疗效存在关联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治疗前血清25-OH-D水平是初治LDH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疗效良好患者治疗1~3个月后血清25-OH-D水平较疗效不良患者高(P<0.05),25-OH-D与疗效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8、0.491、0.523,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LDH人群25-OH-D水平降低,与病情程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高海拔地区腰椎间盘突出25羟维生素D椎间盘退变程度病情程度

    西维来司他钠联合乌司他丁对ARDS患者炎性反应、血气水平的影响

    王瑾周冠华王助衡
    1810-1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西维来司他钠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诊治的202例ARDS患者进行研究,按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101例,乌司他丁治疗)和B组(n=101例,西维来司他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记录2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炎性反应[降钙素原(PCT)、内毒素脂多糖(LPS)、溶酶体酶(LE)]、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活性碳酸酐酶(CA)]、肺功能[肺动态顺应性(Cdyn)、预测性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阻力(Raw)]水平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体温、呼吸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压水平显著增加(P<0.05),2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组患者PCT、LPS、LE、Lac、PEEP、Raw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2组患者PaO2/FiO2、CA、Cdyn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维来司他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炎性水平、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西维来司他钠乌司他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