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蒋微池传珍王伟张倩...
    2853-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07例,收集患者免疫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LR和PLR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最佳截断值为3.825,PLR最佳截断值为179;近期疗效分析表明高NLR水平组患者DCR显著低于低NLR水平组(54.3%vs 83.3%,P=0.001),高PLR水平组患者DCR亦显著低于低PLR水平组(59.0%vs 82.4%,P=0.008),但2组患者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NLR水平组患者中位PFS高于高NLR水平组(11.0个月vs 6.0个月,P=0.014),低PLR水平组患者中位PFS高于高PLR水平组(11.0个月vs 6.0个月,P=0.034);低NLR水平组患者中位OS高于低NLR水平组(11.0个月vs 8.0个月,P=0.032),低PLR水平组患者中位OS高于高PLR水平组(12.0个月vs 11.0个月,P=0.045).结论 晚期NSCLC免疫治疗中,低基线水平NLR和PLR对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呈正相关,是预测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NLRPLR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联合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张金凤武艳郑光波
    2858-2861,2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早期诊断UT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217例和验证集9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 63例,UTI发生率20.3%;训练集UTI 41例占18.9%,验证集UTI 22例占23.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971和0.917,AUC为0.816和0.788,特异度为80.28%和71.59%,敏感度为77.27%和75.61%.结论 利用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UTI发生风险,帮助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吴莉莉吴震张颖黄姗姗...
    2862-2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应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量表(RSAS)评分、医用管道的意外拔管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RSAS评分分别为(1.15±0.11)分和(1.49±0.23)分,2组的R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R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用管道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分别为(36.86±3.17)分和(30.75±3.13)分,2组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3.61±0.22)分和(2.89±0.16)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3.57±0.22)分和(2.76±0.17)分,心理干预评分分别为(3.47±0.12)分和(2.89±0.15)分,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3.56±0.11)分和(2.51±0.06)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3.55±0.13)分和(2.76±0.05)分,护理满意度总评分分别为(18.12±0.15)分和(16.47±0.22)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应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躁动症状,降低医用管道意外拔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

    躁动患者医护患一体化神经外科意外拔管不良事件

    基于健康理念指导的阶段目标性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王玲申丽霞秦思兰张红楠...
    2866-2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理念指导的阶段目标性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1月和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2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阶段目标性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理念指导的阶段目标性干预,均连续护理1个月.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运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理念指导的阶段目标性干预可以调节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功能与自护能力,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脑梗死恢复期阶段目标性干预健康理念指导运动功能自护能力

    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

    高俊陈晓敏马静张荣静...
    2870-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及对其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的心理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分、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护患信任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3个月的PCL-C评分分别为(24.08±7.85)分和(28.59±7.83)分,出院6个月分别为(21.34±6.29)分和(24.42±6.32)分,观察组PCL-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 2组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的护患信任程度得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缓解负向情绪,提高干预质量.

    认知行为干预抑郁颅脑损伤焦虑心理应激水平

    医共体建设下规范化培训对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的影响

    覃玉秋刘燕燕韦美发曾柳燕...
    2874-2876,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医共体建设下规范化培训对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在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护士 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技能培训.选取2021年7~12月在本院护士 4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共体建设下的规范化培训.分析各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2组护士诊疗护士培训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能力、PRCA-24评分.结果 经重复方差分析,2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F=14.52,P=0.000、时点间F=7.78,P=0.006、组间·时点间F=9.43,P=0.000),培训前2组护士护理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3±4.34、81.04±4.31,P>0.05),培训1个月、6个月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91.42±4.52、95.47±4.28 vs 85.14±4.42、90.41±4.11,P<0.05),培训前2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护士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各项考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2组护士 PRCA-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F=14.51,P=0.000、时点间F=8.43,P=0.002、组间·时点间F=10.28,P=0.000),培训前 2 组护士 PRCA-2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5±5.76、65.24±5.65,P>0.05),培训 1 个月、培训6个月2组PRCA-24均较前降低(P<0.05),培训1个月、培训6个月观察组护士 PRCA-24得分低于对照组(50.78±5.51、44.89±4.58 vs 57.75±5.45、51.54±4.73,P<0.05).结论 在医共体建设背景下,实施规范化培训能显著减轻乡镇卫生院护士的交流恐惧心理状况,并有效提高其护理质量和护理能力评分,这种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规范化培训:医共体建设护理质量护理能力交流恐惧

    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模式对高龄初产妇不适感及心理应激的临床效果

    刘红丽孔颖
    2877-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模式缓解高龄初产妇不适感及心理应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分娩的高龄初产妇11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统计产妇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适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焦虑评分为(6.64±1.74)分,对照组为(8.75±1.65)分,分娩后2组产妇的焦虑状态比分娩前减轻,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减轻(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73%,低于对照组的34.5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6.36%,高于对照组的56.36%(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252.39±82.53)mL,少于对照组的(399.52±143.67)mL(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常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建立一对一全程陪伴助产模式,能有效缓解产妇的不适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

    高龄初产妇全程助产一对一助产焦虑不适感产程进展

    预防近视科学用眼 爱眼护眼

    张默然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