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救治模式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救治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救治应用的时间节点,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采用常规院前急救配合绿色通道技术进行救治的55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采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救治的59例骨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救治-急诊室救治-收入科室救治,待病情平稳后,向手术室提出申请后再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结合外固定架技术在急诊手术室早期急诊给予骨盆固定,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即通过"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与院内骨盆救治小组联系,实现上车即入院,院前与院内救治一体化.结果 共纳入114例骨盆骨折患者,对照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40.96±13.47)岁.观察组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40.85±12.24)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及在救治前RT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更高,休克指数、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与乳酸值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叫至转运至急诊时间,急诊至放射科出片时间,急诊至入科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5.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升高(P<0.05).救治后2组RTS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数占比优于对照组(P<0.05).Matta标准评价2组骨折复位效果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这一新型救治模式救治急症骨盆骨折,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失血、有效降低死亡率、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