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王同坤

季刊

1672-7983

zhubaochang@yahoo.com.cn,Shitou1128@126.com

0335-8076375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以弘扬祖国优秀科技文化,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培养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合肥配施生物炭对冀东地区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冯燕飞路佳慧王佳童李凤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配施生物炭减施复合肥对冀东地区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中麦88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个生物炭水平(主区)和4个复合肥水平(副区),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 kg/hm2(B1)、7 500kg/hm2(B2)、15 000 kg/hm2(B3)、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 0 kg/hm2(F1)、225 kg/hm2(F2)、450 kg/hm2(F3)、675 kg/hm2(F4),于大田中进行了复合肥配施生物炭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开花期株高以B3F3处理最高,为73.59 cm,B2F3处理次之,为72.79 cm.冬小麦穗数在B2F3处理下达到最高,较B1F4处理增加2.75%;在B2F3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600.35 kg/hm2,较B1F4处理提高10.61%.减施复合肥配施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推荐冀东地区冬小麦减肥增效的施肥组合为复合肥施用量450 kg/hm2,生物炭施用量7 500 kg/hm2.

    生物炭复合肥冬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冀东地区

    不同控释复合肥对鲁东小麦生长、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史淑平赵胜亭王玉刘美彤...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鲁东冬小麦的控释复合肥,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施用控失型控释复合肥(CRF1),多肽螯合型控释复合肥(CRF2),硝基双效型控释复合肥(CRF3),脲甲醛控释复合肥(CRF4)和4个分别与4种控释复合肥等养分量的单质肥料复配复合肥处理(CCF1、CCF2、CCF3、CCF4).按照N为240kg/hm2,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按控释复合肥中的养分含量配制对应的普通复合肥,其中控释复合肥处理的肥料全部基施,单质肥料复配复合肥的氮素按1:1的比例在播种前和拔节期施用,磷钾肥一次性基施,研究其对鲁东冬小麦的分蘖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自的对照相比,CRF1和CRF4处理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分别为4.87%和3.5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它两种控释复合肥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虽有增加但与各自的对照相比较,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CRF4处理的小麦单株分蘖成穗数、分蘖成穗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00%和59.35%,有利于小麦高产群体构建;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土壤有效氮供应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比较均衡,可以满足小麦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且CRF1处理和CRF4处理的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CRF1处理和CRF4处理的小麦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控释复合肥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与对照相比,控释复合肥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其中CRF1处理和CRF4处理更适用于鲁东冬小麦的栽培.综上,控失型控释复合肥和脲甲醛控释复合肥更适宜鲁东冬小麦高产高效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控释复合肥冬小麦生长产量氮素利用率鲁东

    中华金叶榆复绿过程中叶片呈色变化及其相关生理指标分析

    胡亚梅徐蓓萱荆亚楠杨姚倩...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中华金叶榆叶片复绿过程中叶片呈色变化及其相关生理指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昌黎校区内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不同方向及不同时期的金叶榆叶片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时期(S1,金色;S2~S5,黄绿色;S6,绿色)和4个方向(东、南、西、北)的叶片颜色进行对比,发现不同时期对金叶榆叶色变化影响显著,不同方向对金叶榆叶色没有影响.根据比色卡的对比结果和叶色参数,挑选出金叶榆复绿的S1、S5和S6等3个关键时期,并测定这3个关键时期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金叶榆复绿与花色素苷的质量分数无关,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有关,且金叶榆由金色复绿为绿色的过程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升高比例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探究金叶榆复绿过程中呈色变化的相关生理指标,对这3个关键时期叶片进行光合速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H测定,发现金叶榆叶片呈色与pH无关,且光合速率在S5时期最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S5时期最低.说明金叶榆由金色复绿为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增加,比例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且S5时期是金叶榆复绿的关键时期.

    金叶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生理生化

    北美豆梨自交及杂交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于淑漫刘玉泽于晓跃路丙社...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北美豆梨杂交胚败育生理机制,以北美豆梨自交和杂交果实为试材,测定2个组合果实发育进程中的横径、纵径、单果质量等形态学指标以及营养物质、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矿质元素等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北美豆梨自交和杂交果实发育进程中的形态学差异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组合果实发育进程中横径、纵径和单果质量均呈上升趋势,自交果实的横径、纵径和单果质量始终大于杂交果实的,2个组合果实的果形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果实形态近圆形.(2)2个组合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3)2个组合果实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呈上升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杂交果实POD活性和CAT活性始终低于自交果实.(4)2个组合果实的N、P、K、Zn元素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Mn元素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北美豆梨杂交果实发育进程较自交果实缓慢,杂交果实中营养物质质量分数、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N、P、K、Zn元素质量分数的降低以及MDA质量摩尔浓度和Mn元素质量分数的积累是杂交果实败育的内在原因.

    北美豆梨胚败育自交果实杂交果实营养成分变化规律

    鸡松果体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的RNA测序分析

    葛华梁张夕霏任敏鹏马怡梦...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次研究旨在探索白莱航鸡松果体基因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选取了在12h光照/12h黑暗周期中饲养的白莱航鸡,并在第10d24h黑暗的情况下每隔4h取样一次,获得其松果体基因表达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R语言筛选周期性表达的基因,随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识别表达模式相似的基因群体,并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用Cytoscape筛选与昼夜节律相关的枢纽基因.结果rain算法筛选出周期性表达的基因,并利用WGCNA分析揭示了多种节律基因(AANAT、PER2、ROR1、ARNTL、CLOCK、PER3、CRY2、CRY1)等在松果体细胞中的表达模式,这些基因聚类到不同颜色的模块中,而且不同模块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关联热图与富集分析也表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被有序激活,揭示了它们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重要角色.此外利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识别出的枢纽基因,进一步支持了这些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松果体细胞在响应和调节昼夜节律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松果体昼夜节律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锦鲤体表溃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敏感性测定

    任海李翠兰张志业王娜...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引起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并获得有效单味中草药.本次试验从患病锦鲤体表病灶溃烂处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理化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致病性检测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CC-1.动物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锦鲤的致病菌.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五倍子、苏木、黄连等高敏感性,对黄芪、知母、金荞麦等中度敏感,对茯苓和虎杖不敏感;选择上述具有抑菌作用的13味中草药水煎剂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苏木、黄芩、乌梅、五倍子的MIC和MBC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黄连次之,其MIC和MBC分别为15.63 mg/mL、31.25 mg/mL.

    锦鲤体表溃烂病腐败希瓦氏菌分离鉴定中药敏感性

    桃木炭全光谱太阳光利用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太阳能海水蒸发性能的影响

    朱柳燕宋鹏飞曹栋白昀...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碳化对生物质材料太阳光吸收及海水蒸发性能的影响,选用废弃桃木为原料,采用无氧高温碳化法制备具有互连多孔结构的桃木炭.对桃木炭进行了化学表征和形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太阳能海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超快速输水和全光谱太阳光吸收能力,在太阳光全波长范围内(250~2 500 nm)吸收率为94.84%.在1个太阳辐照下,PWC海水蒸发率达到1.56 kg·(m2·h)-1,并经过3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蒸发率均保持在1.50 kg·(m2·h)-1以上.

    多孔桃木炭全波长吸收太阳能界面海水蒸发

    改性生物炭对海水中磺胺嘧啶的吸附性能

    胡峥嵘陈俊李瑞鹏王星...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磷酸-氨水改性法对稻壳生物炭进行了化学修饰,制备改性生物炭(NPBC),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谱仪等方法对其物相、形貌及元素进行了表征.以海水中的磺胺嘧啶(SDZ)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 SDZ浓度、NPBC投加量及海水成分(NaCl、MgCl2、Na2SO4、CaCl2、KC1)对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SDZ的质量浓度为10mg·L-1,NPBC投加为0.4 g·L-1时吸附效果最好.研究表明,海水中的物质对吸附产生了阻碍作用,其中NaCl、MgCl2、GaCl2的影响分别占21.62%、15.72%、14.94%;吸附实验在120 min内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6.71 mg·g-1,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改性生物炭吸附性能磺胺嘧啶吸附动力学

    生物质碳点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孙昊雪孙梦影张巍元武荣超...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物质衍生碳点(BCDs)的制备和BCDs在传感器、生物医学、电气应用、食品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对国内外BCD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碳点生物质碳点合成方法应用现状

    基于轻量化模型的人脸检测算法

    赵艳芹姜昊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人脸检测算法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大规模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阶段人脸检测算法Retinaface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使用GhostNet作为Retinaface网络的特征提取网络,利用线性计算节约计算资源,以期提高计算效率;使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加强特征图之间的信息交互,增强模型的特征融合能力.在Widerface数据集上对原模型与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改进后模型的精度较原模型提升最高7.35%.

    单阶段人脸检测算法GhostNet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