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合成树脂及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合成树脂及塑料
合成树脂及塑料

洪定一

双月刊

1002-1396

resin@bypc.com.cn

010-69341924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1号发展研究中心《合成树脂及塑料》编辑部

合成树脂及塑料/Journal 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田监测用密度可控同位素示踪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华成武陈海军邓刚张彦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用于油田监测的同位素示踪微球,分析了微球的形貌、抗压强度、热性能、耐溶剂性和加工性能,揭示了微球与同位素产率及加工性能的构效关系,提出了示踪微球密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示踪微球表面形貌主要为致密和松散两种,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黏合剂种类与加料方式;采用不同黏合剂制备的微球耐溶剂性差别较大,采用酚醛胺和聚酰胺制备的示踪微球抗压强度较高,耐热性较好;采用炭粉为原料获得的同位素产率较高;微球密度的调控可以通过一个经验系数来计算.

    微球密度可控同位素示踪油田监测测井

    耐高温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

    张永辉葛腾杰牟祥升窦洪鑫...
    7-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一种用于乙烯与降冰片烯高温溶液共聚合的高活性耐高温茂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茂金属催化剂浓度、n(Al)∶n(Zr)、降冰片烯浓度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定了制备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的高温溶液聚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40℃时,催化剂活性高达6.7×106 g/(mol·h),催化剂寿命达到30 min以上.最佳聚合条件:反应温度为140℃,茂金属催化剂浓度为6×10-5 mol/L,乙烯压力为1 MPa,n(Al)∶n(Zr)为250,n(B)∶n(Zr)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最佳聚合条件下共聚物中的降冰片烯插入率达34.44%(y),密度约为0.98 g/cm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5.8℃.

    茂金属催化剂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溶液聚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体流动速率

    高性能EVA/CPE改性胶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旭阳崔馨予季天宸曹峥...
    11-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为助交联剂,硅烷偶联剂KH-570为偶联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经模压固化得到EVA/CPE改性胶膜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PE质量分数为25%时,改性胶膜的熔点较纯EVA稍有下降,拉伸强度也略有降低;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6.1 g/10 min,胶膜的交联度为90.2%,胶膜与聚氟乙烯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在100 N/cm以上,符合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的基本要求.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剥离强度交联度

    刚玉型Al2O3与片状BN复合填充聚苯硫醚制备高导热复合材料

    王晓芳陆嘉晟籍少敏霍延平...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苯硫醚(PPS)为基体,刚玉型Al2O3与少量片状BN为复合导热填料,采用低温高压的模压工艺制备了Al2O3/PPS/BN高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粒径及含量、PPS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一种高导热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测量仪、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试样的形貌、导热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w(Al2O3)为89%,w(BN)为3%,w(PPS)为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率达5.44 W/(m·K),最高导热率是环氧树脂的21.76倍,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聚苯硫醚氮化硼氧化铝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及其共聚物研究

    甄建
    21-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L聚合釜中进行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研究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动力学、竞聚率及所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模拟了串联和并联工艺.结果表明:1-己烯的共聚合能力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共聚合过程平稳,共聚物颗粒形态较好;乙烯-1-己烯共聚物与参比试样物性基本相当,熔融焓、结晶焓和1-己烯含量略高.

    乙烯1-己烯共聚合氢调敏感性颗粒形态

    TiO2-PDA核壳结构及TiO2-PDA/硅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郝冬冬张宇轩丁永红闫秋羽...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多巴胺单体在纳米TiO2粒子表面聚合,形成TiO2-聚多巴胺(PDA)核壳结构,与硅胶(SR)共混制备了TiO2-PDA/SR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多巴胺单体增加了TiO2的分散性与相容性;PDA包覆的TiO2粒子分散性明显提升,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核壳结构;PDA稳定且牢固地自聚在纳米TiO2粒子外层,不易脱落;TiO2-PDA/SR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从450.44℃提升到468.01℃,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呈海-岛结构.

    二氧化钛聚多巴胺核壳结构硅胶复合材料

    纳米纤维织物的热舒适性能研究

    满越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纳米纤维与纯棉纤维制备了5种织物,测试了其芯吸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及干燥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织物的导湿、透湿、干燥性能好于纯棉织物;采用质量比为80∶20的异型截面的纳米纤维与纯棉纤维制备的织物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

    纳米纤维织物芯吸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

    中国专利

    33页

    高流动抗冲聚丙烯EP533N质量优化

    孙建敏樊晓睿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EP533N市场质量反馈信息,采取使用新型催化剂-给电子体体系,优化聚合、汽蒸、干燥、挤压等单元的工艺参数,优选复合助剂体系等措施提升产品质量.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催化剂体系,工艺参数优化为:流化床反应器中乙烯与乙烯和丙烯混合气的摩尔比降至0.33~0.36,气相反应器内温度升至79~81℃,汽蒸器中蒸汽量升至2 000~2 200 kg/h,挤压机筒体温度降至200~210℃.优化后,EP533N的弯曲模量达到1327 MPa,冲击强度稳定在9.50 kJ/m2以上,气味等级降至2.85级;产品质量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抗冲共聚聚丙烯弯曲模量气味收缩率

    RAFT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

    谯祖勤周昌平司孝刚陈思帆...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溶解后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大分子引发剂,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通过RAFT法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索共聚物的成膜形态,设计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配比的反应条件,合成了CMC接枝MMA嵌段BA聚合物(Cell-g-PMMA-b-PBA).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4h,MMA与BA体积比为6∶1的条件下,Cell-g-PMMA-b-PBA的成膜性能最好,热稳定性高.

    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