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合成纤维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纤维工业

何建辉

双月刊

1001-0041

hcxwgy.blsh@sinopec.com

0730-8482342

414014

湖南岳阳市云溪区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合成纤维工业/Journal 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酮制ε-己内酯工艺研究

    罗晓琳郑燕春莫学坤王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巴豆醛氧化与环己酮氧化耦合即共氧化法制备ε-己内酯,以巴豆醛代替苯甲醛,在非催化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主要考察了溶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流量及原料投料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作为反应溶剂,反应效果较好;较佳的反应条件为乙酸乙酯15 mL、环己酮投入量12 mmol、巴豆醛投入量24 mmo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氧气流量10 mL/min,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氧气/巴豆醛氧化环己酮反应制备ε-己内酯,环己酮转化率为41.77%,ε-己内酯选择性为94.06%,巴豆醛转化率为83.07%,巴豆酸选择性为95.49%;采用共氧化法工艺制备ε-己内酯是可行的,同时能得到附加值较高的副产物巴豆酸.

    环己酮巴豆醛ε-己内酯非催化氧化转化率选择性

    间位芳纶的结构与耐酸碱性能研究

    王红红孙润军王斌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间位芳纶的晶体聚集态结构和大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使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热分析仪测试其热学性能,并对酸碱处理后的纤维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间位芳纶的结晶度为46.24%,晶区轴取向指数为0.8494;间位芳纶表面粗糙,内部大分子链中存在苯环结构;间位芳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在292℃的高温内无任何损伤;间位芳纶具有一定的耐强酸强碱腐蚀能力,在85℃下分别经体积分数小于等于20%的硫酸溶液及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处理后其断裂强度均保持在原来的90%以上.

    间位芳纶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耐酸碱性能

    基于3D打印的CNT/PL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魏聪聪刘杨鱼轲张康...
    12-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聚乳酸(PLA)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薄膜厚度对其电磁屏蔽性能和电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基于CNT/PLA复合薄膜的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厚度为4 mm的CNT/PLA复合薄膜在频率为11.4 GHz下的电磁屏蔽效能为40.8 dB;在14 V的电压下,厚度为4 mm的CNT/PLA复合薄膜的表面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5.9℃,且通过连续3次开关电压,其表面最高温度可稳定在65.9℃并持续1000 s;制备的压阻式传感器在压力为0~10 kPa和10~100 kPa下的灵敏度分别为0.043 kPa-1和0.004 kPa-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辨率.

    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薄膜熔融沉积成型电加热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压阻式传感器

    高黏度聚酯的醇解工艺及其溶胀预处理研究

    张驰乌婧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乙二醇(EG)为解聚剂分别醇解特性黏数为0.670,1.014 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及两者的混合物,对醇解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控制法考察了反应温度、EG与PET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对醇解产物产率的影响;针对高黏度PET切片难以醇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溶胀预处理工艺,研究了溶胀预处理PET切片的醇解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黏度PET切片的醇解产物的化学结构基本一致,主产物均为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高黏度PET切片醇解体系的反应温度高于低黏度PET切片,高黏度PET切片适宜的醇解工艺为EG与PET摩尔比14:1、催化剂添加质量分数0.5%、反应时间240 min、反应温度200℃,此条件下产物BHET的产率为 48.65%;高黏度PET切片在130℃经溶胀预处理后,结晶度由30.95%降至25.25%,反应速率常数由0.1319 min-1 提高至0.1719 min-1,醇解速率大幅提高,溶胀预处理适宜的温度为高于PET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比其结晶温度低20~3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二醇醇解溶胀预处理醇解动力学

    无卤阻燃母粒及其改性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王菁杨冰冰陈蕾李圣军...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卤阻燃剂为改性剂、大有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切片为基体熔融挤出制得无卤阻燃母粒,并将其与半消光PET切片共混熔融纺丝得到阻燃PET预取向丝(POY),再经加弹得到阻燃PET拉伸变形丝(DTY),探究了加工工艺对阻燃母粒制备的影响,评价了阻燃母粒的物性指标和热稳定性,并研究了阻燃母粒添加量对纤维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母粒的较佳制备工艺为阻燃剂质量分数40%、熔体温度265℃、螺杆转速 200r/min、切粒机转速35 Hz;阻燃剂在PET基体中均匀分散,加入后不影响PET切片的特性黏数和熔点等物性指标,且提高了PET的热稳定性和成炭能力;当添加的阻燃母粒质量分数为6%~12%时,制备的阻燃PET POY的力学性能与常规PET POY接近;当添加的阻燃母粒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阻燃PET DTY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1.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无卤阻燃共混改性阻燃母粒

    单体中仲胺类化合物含量对长碳链尼龙1012性能的影响

    沈超李应成崔晶林程...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癸二胺和十二碳二元酸为原料制备尼龙1012盐,然后将双六甲基三胺作为含仲胺结构的化合物引入到尼龙1012盐聚合反应中制备尼龙1012,考察双六甲基三胺含量对尼龙101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六甲基三胺含量的增加,尼龙1012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明显变宽,双六甲基三胺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2.0%,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从2.48上升到4.29;当双六甲基三胺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尼龙1012的动态流变性能表现出弹性大于黏性的行为;随着双六甲基三胺含量的增加,尼龙1012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热分解温度逐渐上升;双六甲基三胺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0%,尼龙1012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双六甲基三胺的仲胺结构参与了聚合反应,形成了支化、交联结构,交联结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尼龙1012的拉伸强度.

    尼龙1012双六甲基三胺动态流变性能熔融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再生聚酯切片生产缝纫线用涤纶短纤维的工艺研究

    史利梅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物理法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为原料,通过纺丝-拉伸法制备涤纶拉伸丝,从切片的外观特点、过滤性能、特性黏数及流变性能,以及拉伸丝的性能考察原料的可纺性及相应的纺丝、拉伸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再生PET切片为原料,在现有常规涤纶短纤维间接纺生产线上生产缝纫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探讨了其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粒子形状规整、过滤性能较好、特性黏数较高的再生PET切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纺丝过程中需根据切片的特性黏数调整纺丝温度,拉伸过程中需适当提高拉伸温度;采用特性黏数为0.737 dL/g的再生PET切片为原料生产1.33 dtex×38 mm缝纫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与以原生PET切片为原料相比,螺杆熔融温度提高8℃,箱体温度提高5℃,拉伸温度和定型温度分别提高3~5℃;通过生产调控,生产稳定性好,生产的短纤维断裂强度达到6.1 cN/dtex,其他质量指标达到原生涤纶短纤维优等品要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再生聚酯再生短纤维缝纫线生产工艺

    固相增黏环境氧含量对超高黏尼龙6薄膜晶点的影响

    黎安娴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相对黏度为3.3的尼龙6(PA 6)切片为原料,在不同氧含量环境下,通过固相增黏制备超高黏尼龙6(PA 6)切片,并利用小型实验室吹膜机制得相应超高黏PA 6 薄膜,研究了环境氧含量对超高黏PA 6切片熔融结晶行为、紫外性能,以及相应超高黏PA 6薄膜晶点数和晶点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黏PA 6切片的结晶起始温度、结晶峰温度、结晶焓随环境氧含量的提高先增大后下降;超高黏PA 6薄膜的晶点数随着环境氧含量的提高而增多,当环境氧含量大于10 mg/kg时,超高黏PA 6薄膜的晶点数超过3 个/cm2,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室温下超高黏PA 6 切片薄膜的晶点呈带状,当温度升至300℃,晶点周围PA 6完全融化,但晶点仍保持形态不变;PA 6切片在热氧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凝胶物质是导致晶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尼龙6固相增黏薄膜氧含量交联晶点

    加捻及干湿热处理对大有光PET FDY光泽度的影响

    张志颖田姝眭建华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圆形、三角形、扁平形截面的83.3 dtex/36 f大有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全拉伸丝(FDY)为原料,在捻线机上采用直接加捻和合股后反向复捻的方法分别制得单股加捻丝和双股复捻丝;对不同截面形态的PET FDY分别进行不同温度、时间的干热处理,以及沸水中不同时间的湿热处理;研究加捻、干湿热处理条件对PET FDY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捻捻度增大,不同截面形态单股加捻丝的光泽度均呈下降趋势,在较低捻度下加捻对三角形、扁平形截面PET FDY光泽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双股复捻丝的光泽度主要取决于单股加捻丝初捻捻度,初捻及复捻方向对丝线光泽度无影响;在80~120℃、1~3 h干热处理条件下,随干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增加,PET FDY的光泽度均逐渐下降,干热处理温度的影响比干热处理时间更显著;在100℃沸水中湿热处理1~3 h,圆形截面PET FDY的光泽度稳定在9.7~9.8,而三角形及扁平形截面PET FDY的光泽度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全拉伸丝大有光加捻干湿热处理光泽度

    端氨基含量对PA 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陈亮郑文戴钧明吕汪洋...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端氨基含量对聚酰胺6(PA 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端氨基含量分别为57.5,70.7,83.4 mmol/kg的PA 6(相对黏度均为2.8)为研究对象,使用热重分析仪测试PA 6 的热稳定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不同冷却速率(ϕ)下PA 6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修正的Avrami方程对PA 6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并运用Kissinger方程计算PA 6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E).结果表明:不同端氨基含量PA 6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随着端氨基含量增加,热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ϕ的增大,不同端氨基含量PA 6的结晶区间均有向低温区移动的趋势;PA 6晶体以二维片状和三维球晶共存的方式进行生长,且端氨基含量较高的PA 6更倾向于以三维球晶的形式进行生长,端氨基含量的增加对PA 6的结晶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莫志深法修正的Avrami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结晶过程,单位时间内PA 6的结晶度与ϕ成正比;随着端氨基含量的增加,PA 6非等温结晶活化能增大,结晶过程释放的热量增加,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增强,结晶速率更大,结晶能力更强.

    聚酰胺6端氨基含量冷却速率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