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合成纤维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纤维工业

何建辉

双月刊

1001-0041

hcxwgy.blsh@sinopec.com

0730-8482342

414014

湖南岳阳市云溪区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合成纤维工业/Journal 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DA改性PB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张建李晶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精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酸(CHDA)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制备CHDA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聚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CHDA改性PBT共聚酯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Jeziorny方法分析了CHDA改性PBT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CHDA质量分数由0 提高至 20%,CHDA改性PBT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由180.389 kJ/mol降至 112.829 kJ/mol,降低幅度达37.45%;随着降温速率(ϕ)的增大,CHDA改性PBT共聚酯的起始结晶温度、结晶温度降低,半结晶时间减少;在相同ϕ下,随着CHDA含量的增加,CHDA改性PBT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速率变慢,结晶能力降低,CHDA的加入不利于PBT的结晶.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酸改性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涤纶DTY用抗芯吸油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马剑斌张雪丰李青玲张凤鸣...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豆油醇酸树脂为成膜剂,作为油剂抗芯吸成分的主体,配合各类添加剂,制备一种涤纶假捻变形丝(DTY)用抗芯吸油剂FM-301,并用于试纺 72 dtex/72 f涤纶DTY;探讨了油剂的基本性能、应用性能及抗芯吸性能,并与国产油剂HY-202G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M-301 的基本性能略好于HY-202GA,FM-301 具有更好的抗飞溅性、润湿性和抗静电性;FM-301 与HY-202GA的应用性能差异不大,具有良好的可纺性,且生产的涤纶DTY具有良好的后道织造加工性能;使用FM-301 上油的涤纶DTY在恒温恒湿箱放置 7d后,油剂损失仅为0.7%,丝饼无黄变、发臭现象;使用HY-202GA上油的涤纶DTY放置7d后,油剂损失高达32%,丝饼出现黄变,且有轻微异味;FM-301 的抗芯吸能力远大于HY-202GA,且抗氧化、耐黄变性能更好.

    涤纶假捻变形丝油剂抗芯吸性能

    MCA阻燃尼龙66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齐可心张安莹陈赛赛张守运...
    64-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MCA阻燃尼龙66(PA 66)复合材料,研究了MCA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A 在温度 30~3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MC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PA 66 的阻燃性能,当加入MCA质量分数为10%时,阻燃PA 66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2.7%,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级,但力学性能相较于纯PA 66 会有所下降,拉伸强度由65.24 MPa降至 37.26 MPa,弹性模量由 432.17 MPa降至 350.39 MPa,断裂伸长率由380.34%降至 46.55%.

    尼龙66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改性共混性能

    静电纺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的研究进展

    李泳材仇小晗濮从政张坤...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防雾霾纱窗的评价方法.静电纺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包括单一聚合物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聚合物/无机复合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多功能型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等,具过滤效率高、重复使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过滤阻力、透光度、疏水性等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防雾霾纱窗评价方法应对关键参数过滤效率、透光度及疏水性能进行评价.指出未来静电纺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水热合成、化学气相沉积等化学改性技术在纳米纤维表面引入新颖的物理结构或化学组分,以实现过滤性能、疏水性能及透气性能的显著提升,同时赋予纳米纤维防雾霾纱窗抗紫外、杀菌杀病毒等功能特性.

    纳米纤维静电纺丝防雾霾纱窗制备方法

    华润尼龙66项目即将投产

    钱伯章
    73页

    芳纶的生产和应用及专利申请进展

    姚文姚明宇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芳纶的生产、应用及专利申请进展.2023 年全球对位芳纶生产能力为107.7 kt/a,间位芳纶生产能力为69.0 kt/a,国内对位芳纶生产能力为20.0 kt/a,间位芳纶生产能力为20.9 kt/a,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芳纶生产企业.国际与国内市场芳纶消费结构略有不同,2023 年国际市场对位芳纶在安全防护、车用摩擦材料领域消费占比较大,而国内市场对位芳纶的消费领域则主要集中在光学纤维增强和安全防护领域;国际市场间位芳纶在电气绝缘纸、安全防护织物、高温过滤材料领域的消费占比较大,而国内市场间位芳纶主要用在相对低端的高温过滤材料领域;下游高端领域如蜂窝芯材、锂电隔膜等有望成为芳纶新的需求增长点.跨国企业芳纶专利申请量较大,比较注重专利布局和专利保护;芳纶相关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技术领域涉及生产技术改进、芳纶纸、电池等.指出企业在持续推进芳纶常规应用领域创新的同时,应关注和寻求独特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抢先布局专利,获得更早的专利保护和更大的市场优势.

    芳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市场生产应用专利

    Lyocell纤维生产中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的伴热设计

    李东坡王少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yocell纤维生产中溶液输送管道伴热系统为例,介绍了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伴热设计的技术要点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Lyocell纤维生产过程中,高黏度溶液输送管道采用热水夹套管循环伴热,经板式换热器调温,可保证物料在输送中的最佳特性状态;溶液输送管道的设计包括设备内夹套管的设计和设备外保温供给管的设计;在夹套管的设计过程中,热媒流速应控制在 0.5~1.0 m/s,并以此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及压降;在保温供给管的设计过程中,热媒流速应控制在 0.5~1.5 m/s,并以此计算出相应管道规格、流量及压降,以保证溶液的输送温度.

    纤维素纤维高黏度溶液溶液输送管道伴热系统设计

    HMLS涤纶工业丝生产工艺探讨

    刘树生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特性黏数为1.12~1.14 dL/g的大有光增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为原料,采用日本TMT公司纺丝设备生产 1 670 dtex/480 f 高模低缩型(HMLS)涤纶工业丝,探讨了原料PET切片的特性黏数、螺杆温度、无风区高度、冷却工艺、拉伸工艺对HMLS涤纶工业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ET切片特性黏数在1.12~1.14 dL/g时,可确保无油丝特性黏数在 0.95~0.97 dL/g;生产HMLS涤纶工业丝时,选择微孔环形分布的喷丝板,合适的螺杆温度为 280~290℃,无风区高度为 50 mm,采用低温冷却工艺可确保丝束能承受高的卷绕速度和较大的拉伸力;与低温冷却高温拉伸工艺相比,采用低温冷却低温拉伸工艺生产的HMLS涤纶工业丝的断裂强度略高,断裂伸长率较低,且浸胶后帘子线强力保持率高,但毛丝率要明显高于低温冷却高温拉伸工艺.

    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冷却工艺拉伸工艺强力保持率

    111dtex/144f涤纶DTY毛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工艺优化

    柳恩兰金良许福明陈郭兰...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80 dtex/144 f 涤纶预取向丝(POY)为原料,通过加弹生产 111 dtex/144 f 涤纶拉伸变形丝(DTY),分析DTY生产中毛丝产生的原因,讨论主要工艺参数POY含油率、DTY加工速度、速比(D/Y)、第一热箱温度及拉伸倍数对DTY毛丝降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11 dtex/144 f涤纶DTY生产中,POY原丝含油率、DTY加工速度、D/Y对DTY毛丝产生的影响不大,第一热箱温度和拉伸倍数是DTY毛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后,在POY原丝含油率为0.35%,加工速度为 720 m/min,D/Y为 1.60,第一热箱温度为 189℃,拉伸倍数为1.695 时,生产的 111 dtex/144 f涤纶DTY产品外观毛丝得到明显改善,毛丝降等率由原来的 6.5%左右降低至 0.5%左右,产品断裂强度由 3.74 cN/dtex增加至 3.92 cN/dtex,断裂强度变异系数大幅降低.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拉伸变形丝毛丝原因分析工艺优化

    仪征化纤3000kt/a PTA项目投产

    钱伯章
    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