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朱仁庆

双月刊

1673-4807

xbjust@vip.sohu.com

0511-84401109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性期刊,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缆》2004年版。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学报论文包括了船舶、机械、动力、电子、计算机、焊接、新材料、经济管理以及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浮式防波堤与风机一体化装置设计与性能分析

    吴仁豪嵇春艳程勇郭建廷...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浮式防波堤与浮式风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一体化装置设计方案.为了分析其性能,基于叶素动量、三维势流、细长弹性杆理论,建立了一体化装置及其系泊系统的风浪耦合时域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一体化装置拥有良好的耐波性与消波性能,并具有平稳发电能力.该装置与国际能源署OC4浮式风机相比在横荡及横摇上具有更为优异的耐波性;与未附加风机的浮式防波堤相比拥有良好的消波性能;在工作风速内一体化装置的平均发电量与OC4浮式风机持平,具有平稳发电能力.同时与传统浮式风机相比,该装置使浮式防波堤与浮式风机成本共享,降低成本且具有双重功能,为浮式防波堤相关构型研究提供参考.

    浮式防波堤风机消波性能一体化装置

    Mark-Ⅲ型模拟舱围护系统安装平台实验仿真研究

    周卫鹏徐骁龚洁石化银...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Mark-Ⅲ型模拟舱围护系统主次屏蔽安装要求及相关设计要求规范,设计了一种适用于Mark-Ⅲ型模拟舱围护系统全新的安装平台.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验证安装平台可靠性,对安装平台整体进行静力分析并对典型构件进行实验实测,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新型安装平台各项指标都满足相关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对于Mark-Ⅲ型LNG实船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参考价值.

    模拟舱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有限元模型

    水下无人艇耐压壳性能研究分析

    陈新响姚尧刘芳华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航行器在水压载荷下,舱段艏部与连接处相较其他位置发生变形失稳现象较多的问题,分别对易失稳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研究计算建立模型,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调整尺寸参数探索耐压壳载荷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样机实物试验.研究发现:艏部耐压壳的耐压性能较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形状系数的影响,数值为0.15左右时,耐压性能提升3%;连接环的内部长度系数与外部长度系数的取值范围对连接环耐压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内部长度系数最佳取值应小于0.15,外部长度系数最佳设置范围为0.15~0.2.根据制作样品试验分析论证了研究结果具有准确性与工程价值,并为后续无人艇耐压结构的研发提供参考.

    水下无人艇耐压壳体有限元仿真

    Ho2O3掺杂Ba(Zr0.1Ti0.9)O3-Ba(Zn1/3Nb2/3)O3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

    唐柱明张晨陈方旭周梓鑫...
    21-2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百分含量Ho2O3掺杂的0.97Ba(Zr0.1Ti0.9)O3-0.03Ba(Zn1/3Nb2/3)O3(x=0,1,2,3,4)介电陶瓷体系,借助XRD,SEM及介电测试系统,探讨了陶瓷的微观形貌、低频介电性能尤其是弛豫行为随Ho2 O3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所有制得陶瓷均为单相钙钛矿结构,随Ho2 O3含量增大,所有陶瓷体系晶格常数减小,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居里温度减小,弥散相变及频率色散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此外,适量Ho2 O3掺杂可提升陶瓷的室温介电性能及介电温度稳定性,为其作为瓷介应用于Y5V型多层陶瓷电容器提供了可能.

    固相法锆钛酸钡钙钛矿介电性能弛豫

    CoSe2@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陈俊烽肖敬豪周虎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普鲁士蓝类似物为前驱体、石墨烯气凝胶(GA)为载体,通过自组装、冷冻干燥和高温硒化等方法构筑了CoSe2@GA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表明,CoSe2@GA具有稳定的宏观体结构,其中CoSe2纳米立方体均匀地分散于GA的三维网络中.CoSe2@GA电极在0.1 A·g-1时循环90圈后的比容量为1405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 A·g-1、循环500圈仍具有600 mAh·g-1的高比容量.CoSe2和GA两组元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CoSe2@GA电极展现出较好的储锂性能,GA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而且缓解了活性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和体积膨胀.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硒化物石墨烯

    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宗举赵贝贝高洪涛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解质膜包括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分别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熔融浇注法制备了全固态锂硫电池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通过在正极与电解质界面处引入Super P中间层膜来改善界面阻抗,提高了全固态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液体电解液的情况下,引入Super P膜的锂硫电池在35℃环境温度中,0.1C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190 mAh/g,100圈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703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59%.

    锂硫电池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uperP膜原位聚合

    基于AHP-CRITIC的海上风电升压站冷却系统方案设计与评估

    徐彤顾鑫鑫顾忱夏昱翔...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海上风电升压站二层和三层的设备舱,提供了多联机冷却系统、以海水为冷源的风机盘管冷却系统和以海水为冷源的辐射供冷系统3种冷却系统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构建评价体系,从经济、施工和节能3个方面对3种冷却系统方案进行评估,并且对设备成本、所需空间大小和管路设备安装难度等重要因素分配权重.结果表明:多联机冷却系统得分为74.1,以海水为冷源的风机盘管冷却系统得分为78.3,以海水为冷源的辐射供冷系统得分为81.4,以海水为冷源的辐射供冷系统评价结果最优.将AHP和CRITIC赋权法相结合并应用于海上风电升压站冷却系统,有利于其他冷却系统的实际应用与选择.

    AHP-CRITIC海上风电升压站冷却系统

    内燃机全柔性可变配气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

    范新宇庞红岩殷杰苏石川...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迫切的压力下,发展高效、清洁的内燃机技术意义重大.全柔性可变配气机构(FVVT)通过运动伺服控制实现气门运动规律的独立、实时、连续化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未来高效内燃机的关键执行部件.分析国内外全柔性可变配气机构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对比电磁、电液、电气、电机4类不同驱动方案下的结构创新设计、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从提升全可变配气机构性能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其优化设计与运动控制方法,并对其中的多场耦合分析、多学科优化设计、控制算法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全可变配气机构性能与设计水平提供了参考;最后,对全可变配气机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高效节能、快响应、高精度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内燃机全可变配气执行机构优化设计方法运动控制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与增量更新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王文波彭伟顾寄南程睿驰...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专家知识依赖性强、计算时间过长、局限于特定静态故障类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增量更新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设计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模型的总体框架,在堆叠了自编码器与时间编码器的基础上,搭建了全连接层和线性回归层以及故障诊断器,从原始滚动轴承数据集中训练出故障预测深度学习模型(DLSTM-CNN);进而,提出了基于增量学习的预测模型参数动态更新机制,使得模型具备参数自学习与自更新能力;最后,基于凯斯西储大学的轴承故障公共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值为0.165,具备较好的滚动轴承故障预测结果.

    故障预测滚动轴承关键特征深度学习增量学习

    面向生活场景的负压阻塞复合式柔性手爪研究

    方海峰李琛王明强许侃雯...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机械手爪研究多面向工业生产,而在对抓取对象复杂的生活场景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生活场景的通用型负压阻塞复合式柔性手爪,该手爪不仅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且在同体积柔性手爪中具有较大的抓取力.基于多种柔性夹持器的抓取性能分析,将阻塞型夹持器与负压吸附相结合,设计复合式柔性手爪样机并研究其抓取力,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生活场景中常见的典型物体进行抓取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手爪对尺寸在10~60 mm且拥有平整接触表面的物体能够实现100%的抓取成功率,对符合其中一项的物体也同样拥有良好的抓取成功率.

    阻塞式负压柔性手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