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永祥

双月刊

1008-7672

xuebao@ecust.edu.cn

021-64253199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62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季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三百多所院校的文科版学报成为长期性的交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模拟方法——一项基于1990-2020年中英文经验研究论文的范围综述

    雷杰李学斌苏振浩
    1-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能力为本的培养方向是目前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重点,而模拟(simulation)则是对专业能力进行教学与评估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推动该方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运用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的研究方法,从1990-2020年发表的中英文论文中筛选出26篇与"能力"和"模拟"相关的经验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模拟准备、模拟执行、模拟结果等三个步骤.首先,模拟准备需要确认能力类型、参与者、标准化案主、场景、测量工具、评价者等方面.其次,模拟执行需要完成案主面谈、汇报反馈、个人反思等环节.最后,模拟结果需要呈现能力水平、参与者满意度评价、个人反思内容分析等情况.总的来说,以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模拟方法具有前沿性、教育性、科学性、标准化、仿真性、可操作性等六大特点.日后若能引进和推广此方法,将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模拟标准化案主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美国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困境:反思与超越

    崔晋宁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对应的是微观与宏观两个传统取向,但是在美国,宏观社会工作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专业地位,沦为边缘化的实践和领域.现有文献就宏观社会工作何以边缘化提出了四种归因论,即"政治偏好论""市场驱动论""文化影响论""科学追求论",这些讨论相对孤立、碎片化,缺乏历时性、过程性和统合性的思考.关联的职业生态这一理论视角以过程论为基础,强调职业作为一个生态,关键在于其管辖权的控制,同时也受到相邻生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宏观社会工作的式微提供新的解释.在该理论看来,宏观社会工作的边缘化一方面与社会工作专业内部职业管辖权的抽象理论体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深受与之关联的政治生态、市场生态以及其他专业生态的影响.因此,辨识美国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困境,对于审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工作关联的生态

    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状况:一项探索性研究

    邢朝国阿雷桑德洛·西科拉曾黎
    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对象暴力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情况缺乏基础数据.基于对3032位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基本情况、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中国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遭受过服务对象暴力,他们最常遭受的服务对象暴力类型是语言侵犯,然后是财产损坏和人身攻击;男性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年龄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风险之间没有呈现出规律性,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医院和街道社区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语言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养老院、医院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财产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司法机关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身体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还显示,服务对象的特征、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期望不合理是引发服务对象暴力的两个主要风险因素;对服务关系的动态性保持关注是预防服务对象暴力的首要因素;他人在场/介入是减缓暴力潜在负面影响以及治愈暴力创伤的主要保护性因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工作行业需要重视服务对象暴力问题,制定有效的暴力预防和干预方案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中国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暴力探索性研究

    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论迈向实践范式的教育社会学

    赵洪萍
    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从实证主义范式到诠释/现象学范式、批判/解放范式等多元范式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范式在竞争关系中共存.实践范式的出现为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践整合创造了条件.实践范式是朝向社会实践的研究范式,是从研究探究一步步"落地深耕"到实践的一系列承诺.实践范式的教育社会学秉持"教育实践"的核心立场,通过研究(者)与实践(者)关系的变革,激发实践智慧,实现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同时,实践范式因其对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凸显,故而对研究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路径的实践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社会学实践范式理论实践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纵向扩展路径——基于复式协商民主程序演化的分析

    韩福国
    71-8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纵向扩展成为国家制度,是中国国家制度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持续时间和实践广度上,协商民主为从地方实践上升到国家民主制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纵向扩展路径.它不仅是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典型观察样本,还是一个切实存在的国家制度演化样本.中国协商民主演化面临着参与者选择程序的国际共性特征和中国特色问题:一是"指定代表"与"邀请代表"造成的"参与不足";二是通过随机抽取来选择协商民主参与代表,但"随机抽样"又无法与特定的中国社会参与结构相吻合.中国复式协商民主,从单纯的理论论证转向注重可操作化的程序设计并在东西部不同地方和基层治理空间内付诸实践,创造了独特的参与者选择程序,超越了上述困境.经过横向地区间扩散和长期地方实践检验,执政党在理论上确立了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要组成部分与实践载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特征.因此,协商民主案例体现了地方政府创新的共性问题,并且实践操作化程序使其具有了纵向扩展空间,最后形成了中国民主结构的独特性,提供了一个从地方程序创新到国家制度的政府创新的演化范式.

    地方政府创新纵向扩展协商民主共性问题操作化程序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治理的多维困境与化解之策——以RD为例

    崔凤艾熳丽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治理面临诸多困境,这直接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文以一个不具备政府背景、企业背景和基金会背景的社会组织为例,研究其在参与海洋环境治理时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在参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受到资源、合法性、能力的三重束缚.针对这些困境进行原因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完善购买服务与捐赠机制、嵌入社区、增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解决策略.

    社会组织海洋环境治理治理困境对策建议社会治理

    城乡差异视角下疼痛的货币化衡量与影响研究

    黄秀女原萌莉王佳妮
    10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动态劳动力调查(CLDS)数据,使用LSA估值法与工具变量法,将疼痛的幸福损失与支付意愿进行货币化衡量和城乡影响差异比较,并从生理、心理、社会融入和经济四个角度考察了疼痛带来的健康折旧效应、经济效应与医疗成本.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疼痛对生活幸福感有显著负影响.总体上人们在均值处对单位疼痛的边际支付意愿约为年平均收入的1.1~3.3倍,疼痛上升幅度越大,支付意愿越强.城乡人群的疼痛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农村的相对支付意愿更高.(2)在影响效应方面,疼痛程度上升不仅加速个体的健康折旧,还降低个体收入和就业机会,对医疗体系、社会就业和稳定有负向影响,并且提高医疗支出成本约26.3%~54.4%.疼痛上升对农村的收入和医疗成本负向影响更大,农村为等量疼痛缓解付出的成本更高,医疗保障体系具有"亲城镇"特征.(3)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提高与互联网使用可缓解疼痛.文章认为,在医疗保障政策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应重视城乡生命质量差异及其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及互联网等手段提高生命质量,对乡村进行政策倾斜.

    疼痛幸福感支付意愿LSA估值法

    产教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场域交互的教育行动者网络

    殷伟李海艳
    120-12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就是将高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融为一体,建立"产"与"教"的有效链接.本文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意义和路径,尝试构建场域交互的教育行动者网络,希望能够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产教融合场域交互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元宇宙:法律风险、法治应对与法理反思

    郭小伟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Metaverse)作为一种"当红"现象,不等同于宇宙学中的元宇宙(former universe)、开放式游戏(free game)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它是基于现实世界产生的虚实交互的新系统.在元宇宙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公法和私法两个领域当中的刑事违法犯罪频发、数字财产保护不力、数字人格频受侵害、数据垄断时有发生等法律风险.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去中心化的多元治理机制,努力完善数字化的"软法"体系,全力打造动态化的协商治理模式.对元宇宙进行法哲学检视,我们可以发现元宇宙并不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而是一种切实存在的新兴领域,将为法学学科提供一种新门类、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为法治推进提供一个新途径、为法理变革提供一个新契机.

    元宇宙虚实交互法学叙事法理反思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理解与适用——以《2022野生动物解释》为分析文本

    邓琳君吴大华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2年出台的《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新规定了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犯罪对象、定罪量刑标准以及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案件的性质.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该司法解释,本文解读了相关规定.在"名录+核准"的双重标准下,本文明确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最新判断依据,分析了"数量标准到价值标准"的合理性,同时本文认为基准价值过低会产生入罪门槛过高的问题.针对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案件,本文细化了社会危害性综合评估的内容,为执法实践和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犯罪对象量刑标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