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永祥

双月刊

1008-7672

xuebao@ecust.edu.cn

021-64253199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62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季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三百多所院校的文科版学报成为长期性的交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居民社区责任:日本的理论与实践

    俞祖成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说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在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那么其中所谓的"责"到底为何物以及究竟如何加以实践,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居民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之一,居民责任无疑是此"责"之重要构成要素,而这一要素可被提炼为"居民社区责任"的概念.基于国别研究的视野,本文通过对邻国日本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日本社会通过日本法律体系所彰显的居民义务观、辅助性原理所倡导的居民责任以及新公共性论所宣扬的居民主体性,建构了居民社区责任的多元理论支撑.同时,日本基层从居民法定义务、居民公德义务以及居民私德义务这三个维度,深度实践了居民社区责任的理念.日本经验的启示在于:基层治理应以法治为前提条件,并形成以居民义务均等化为原则的社区生活规则,同时通过持续性的公民教育以提升居民素养.

    居民社区责任居民法定义务居民公德义务居民私德义务

    居住形态如何影响基层治理:英国社区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李威利
    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的空间特征会影响社区的治理模式.不同社区会呈现出不同的居住形态,反映出不同的产权关系和社会关系.英国的住宅类型以独立住宅为主、公寓住宅为辅,在社区形态上以开放式社区为主、封闭式社区为辅.英国的住宅类型可以分为永久地权房屋(Freehold House)和租赁地权房屋(Leasehold Department).结合不同的"房权—地权"组合,形成了开放式、封闭式和围合式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不过,不论是哪一种治理模式,英国都强调政府在界定权利、厘定责任方面的主导作用.

    住宅类型社区形态社区治理英国

    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治理——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探析

    汪仲启安昕爽
    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之所以在全球享有盛誉,是因为它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本文认为,新加坡在解决市民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性治理模式.在价值层面,新加坡通过"安居"实现了国家认同、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等目标;在制度方面,新加坡通过"安居"推动了立法、政府机构改革、公共政策设计等全方位的制度变革,形成多样化制度的有机衔接;在流程方面,新加坡通过"安居"打通了城市规划、建设、更新和治理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全周期的流程设计.这一体系最终帮助新加坡构建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和谐性的社会,为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这一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性治理,对当代中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住房制度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社会治理

    官民协治:韩国城市治理的新格局

    金美来
    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眼于韩国之首都首尔的官民协同治理即官民协治经验,尝试探索能恢复"公共性"的城市治理范式.2011年,朴元淳当选首尔市长以来开展的"首尔10年革命"构建的官民协治格局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体现出对既有代议民主、新公共管理、对立性国家—社会关系的全面超越,实现公共行政民主化的有效途径.官民协治的实质特征可以概括为:最高层次的公民参与,顶层设计的制度空间,基于平等伙伴关系的官民合作,在协调、协同、协力中进行的官民共同决策、执行、评估过程.在韩国语境中的官民协治实践具体包括信息公开制度、首尔居民自治会、"市民会议"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领域、市民参与预算制度.同时,官民协治受到内外风险的影响,可能会面临扭曲的参与代表性问题、政治气象导致的协治活力萎缩、程序理性与民主性的冲突等不少挑战.

    官民协治协同治理公共行政民主化公民参与

    循证社会工作中的情感议题——基于胜任力与支配力的视角

    陈伟杰
    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工作专业中存在理智与情感、理性 技术与关系为本之间的张力.循证实践作为一种实证主义的科学范式,往往被置于理智和理性 技术的一端,这使相关讨论通常撇去情感要素.然而,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之中,情感之于理智的可理解性和必要性是通向其与理智共存的根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情感理解可采用胜任力("情商—情感工作")与支配力(批判性"情感劳动")两种不同的路径.基于上述理论路径,结合对循证取向的服务实践与干预研究的过程分析,文章指出,理智的运用或者说理性—技术特征固然贯穿始终,然而从胜任力的角度看,情感对于包含问题识别、服务开展/证据运用等在内的不同方面皆具有重要意义;从支配力的角度看,情感对于识别循证实践开展所依赖的组织内外环境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上述两种分析路径的结合可促使情感成为改进循证实践的重要桥梁.

    循证社会工作情感胜任力支配力

    元宇宙:数字化时代技术与社会工作专业图景

    尹新瑞孟祥寒
    7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成果,元宇宙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为此,以关注民众生活、服务人群为专业使命的社会工作应重新思考自身专业方法、服务对象等问题.一方面,元宇宙为社会工作专业革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等技术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教育等层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与元宇宙互动过程中,也力图将公平、正义、尊重等专业价值理念以及社区为中心等工作方法延伸至元宇宙领域,以减少元宇宙在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社会工作应充分利用元宇宙时代的多种技术革新,积极应对其可能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性、专业性.

    元宇宙社会工作本体论虚拟转向

    顶格管理:政务热线整合中技术治理的新趋向及其实践困境

    刘炳辉郭晓琳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12345政务服务热线是国家治理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典范,其职能整合是近些年中国技术治理变革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以12345政务热线整合12301旅游投诉热线的实践为例,揭示了政务热线整合中技术治理出现的新趋向.12345政务热线以"顶格管理"的逻辑整合其他热线,追求最快回应速度和最佳回应效果.由于存在技术简单化与治理复杂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技术弱赋能与诉求高标准之间的错位前行、回应单向度与人民多元化之间的导向失衡,因而人们可能会陷入"顶格管理"陷阱的风险.提升治理效能,真正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应防止技术治理中权力的过度支配,让"技术"实质性赋能治理过程并科学评价回应结果.

    政务热线顶格管理技术治理

    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边界经略——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参验

    鲁家峰容志
    108-12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边界是一个可以利用并且大有可为的战略性资源."边界经略"就是基于对边界作为"问题"和作为"资源"的双重理解所形成的一种理念,它要求对边界问题和边界资源进行战略性评估、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复合性治理和日常性监护.边界经略之所以必要与可能,首先在于边界本身的矛盾性质以及由此而来的边界效应的正负趋向,同时也与现代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生态体系的跨界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跨界治理相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边界经略的生动案例,要善于从边界经略的角度总结其理念和经验,加强政府边界经略能力建设.

    区域一体化发展边界经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吗?——基于多期DID模型的实证检验

    刘红芹俞楠
    12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工具.它有助于中央全面摸清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促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推动更有效的财政问责.基于这一改革背景,本文以2013-2020年中国地级市城投债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地方债务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但是这一制度改革效果取决于制度实施的环境约束.在政府治理质量较好的地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有效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在政府治理质量较差的地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能因为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该有的制度效能.在政府问责越强的地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效果越显著.因此,中央应进一步加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监督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强化对地方的财政问责,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城投债

    国外被拐卖受害人的健康研究:对现有系统评价文献的系统评价

    刘昱君刘林平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16篇有关国外被拐卖受害人健康的系统评价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发现:被拐卖过程对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健康结果有破坏性影响;面向受害人的康复与干预服务包含认知行为治疗及技能发展等多种形式,但现有的证据基础较为薄弱,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研究方法的不足制约了该领域的发展,未来研究仍需在概念界定、样本选择、测量工具和理论阐释等方面有所推进,同时应加强对服务与干预的评估,以期提升服务质量.我国学者应立足于本土情境尽快开展研究,积累经验数据,构建本土理论,联合实践者一道开发可有效改善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健康状况的服务与干预方案,逐步推进循证实践.

    被拐卖受害人健康结果服务与干预研究方法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