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雅林

双月刊

1009-1971

shekeban@hit.edu.cn

0451-86414389,86402017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现代化共同特征探赜

    李潘林伯海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蕴含着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世界现代化推进和实现的根本前提,即以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为之奠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世界现代化构成的核心要素,即以工业化、城市化、法治化等为之强体;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中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普及,即以人的现代化为之铸魂.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的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独立工业化城市化法治化人的现代化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阐述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卢醒寒陶林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在其晚年著作中强调除经济因素以外,上层建筑诸要素和"单个人的意志"也在不断耦合中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和推动,提出了"历史合力论"的著名论断.该论断透过"平行四边形"式的理论框架,完成对历史唯物主义传统思想的第一重扬弃和"分力"构成内容由狭义延展至广义的第二重扬弃,并在理论运思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与马克思交相共鸣,形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前后呼应格局.放眼新时代,探索"历史合力论"的当代路向,重在使之成为规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实践理性,应从思维模型、理论成果和矛盾运动三个维度出发,帮助塑造特征鲜明、布局全面的现代化建设体系,同时为潜在风险防范工作提供方法论借鉴.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四重逻辑

    李庆霞林琳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和方向.这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维度展开.从理论逻辑上看,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从历史逻辑上看,人民至上的思想内嵌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从政治逻辑上看,人民至上是使命初心的生动诠释,是确保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正确政绩观的彰显;从实践逻辑上看,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变为服务人民的强大实践力量、汇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

    道德势能与德治秩序的生成机制

    郭忠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治秩序的形成需要依赖道德势能的形成.由于存在"位的落差",处于高位的"关键少数"更容易得到低位者的关注和效仿.只要"关键少数"做到以德配位,就可使道德变得高贵,道德能量就会因为"位的落差"从高处自然地流动到低洼地带.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模仿也是德治秩序形成的重要因素.身教是德治秩序形成的基本途径,通过高位者行为示范,以及大众的行为模仿,道德能量可由高到低地传播.由于身与心的密切联系,对道德行为的模仿也会带来道德心理的转变.在现代国家中,不同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对道德势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政治权力对道德势能有着重要依赖,这也为德治秩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德治道德势能德治秩序行为模仿无意识秩序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法治化调控

    沈杨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就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单独或联合其他机关制定,不以"法释"编号发文且无需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监督的司法文件.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非正式释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执行司法政策、统一裁判结果、回应司法需求、促进规则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混同司法解释、内容重复赘余、异化裁判依据、超越释法权限、开辟卸责通道等法治困境.为打破上述困境,应当采取规范名称使用、加强审查和清理、调整裁判文书结构、纳入备案审查、减少制发数量等应对举措,才能实现对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法治化调控.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司法解释裁判依据备案审查

    数字时代涉自媒体的刑事司法数据解构及规制调适

    韩秋杰张福坤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探究涉自媒体的刑事司法大数据是透视刑事司法实践的分析面向之一.基于对涉自媒体的刑事司法数据解构这一视角,观察涉自媒体司法数据的基本属性发现,其兼具裁判数量、地域集中的显性特征,以及工具性和事后延续性的双重隐性特征.这些不仅对刑事法益保护的内容产生冲击,也对犯罪归因和规范的归责评价造成争议.鉴于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进行涵摄新兴法益的规制内容调整,构建数据合规的监管体系,并实现二元结构下能动司法的动态调整,成为破解数字时代刑事司法困局的纾解之策.

    数字时代自媒体犯罪迭代数据解构数据合规

    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权的限制与保障

    赵艺绚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已然形成共识,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的公私法保护框架正在成型.然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的公共属性被不断放大,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机关不当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况加剧,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保护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紧急情况下个人信息权行使的程序特殊性、行政优先性、处置紧急性和救济有限性.为应对上述情况,应当厘清突发事件应对中限缩个人信息权的法理依据和理论边界,在遵循正当原则和明确原则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突发事件应对中特殊的个人信息权保护规则,通过加强个人信息权的防御功能、强调紧急权力的行使规则重新平衡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突发事件个人信息权权利限制正当原则明确原则

    整体智治:基层数字治理的空间重构

    邵力刘洋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已在中国基层治理实践中强势入场,发挥着巨大的基层减负、协助决策的技术作用.然而,空间作为一种最自然的客观存在却鲜少被作为一个剖析视角.通过分析空间理论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指出空间不仅是治理实践的载体,也深刻影响着治理的形态和手段,从而探讨了空间理论与社会治理的耦合作用,揭示了数字技术如何塑造治理结构.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为了应对数据孤岛、技术悬浮和科层空间紧张等问题,整体智治应运而生,其不仅是一种治理理念、一种实践模式,也是对治理空间的全面整合.通过顶层设计重塑、智慧空间建构、权责匹配和专业队伍建设,推动规范性向场景性治理思维转变,促进技术与人类决策的协同,旨在实现更高效、人性化的基层治理体系.

    整体智治空间社会学基层数字治理

    城乡融合视域下县域社会的多重蕴涵及发展理路

    卞成日芦恒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县域社会可视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实践场域,是将城与乡的特征揉搓在一起的社会形态.县域社会可以作为研究方法,重新发现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研究城乡社会的可行性,为观察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个中层视角,进一步拓展县域社会学的相关研究议题和理论范式.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立足县域社会所承载的完整性、独立性、地域性和互动性等多重蕴涵,以县域社会的完整性引领城乡融合理念、以县域社会的独立性赋能城乡社会治理、以县域社会的地域性分类制定发展策略、以县域社会的互动性重构城乡互动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县域社会城乡融合县域发展城乡互动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谈助"说及其理论义涵

    杜妍李桂奎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所谓"谈助",即作为闲谈助兴的语料,是关于小说意图与功能的系列术语.这些术语的提出基于古代小说口传耳听的生成与传播语境,又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方面.从内容上看,物事、史事、怪事、故事等"事"皆可助谈,"谈助"说指向的是小说文本的博闻与尚趣特性.除认识、娱乐功能外,借各种事象助谈,还可以促成人际间的共情与同理,如同"诗可以群"的风教论,颇具"稗可以群"的命意.传统小说批评中的"谈助"说是古人立足生活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小说功用观念,它不仅体现了小说之"小"的价值定位,更呼应了小说的"趣谈"本质,值得关注.

    中国古代小说小说批评"谈助"说传播与接受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