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语料库的哈代诗歌《生死迎日出》的文学文体学分析

    邱小梅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学者对哈代小说的研究硕果累累,对哈代诗歌的研究比较少,这与哈代自己对诗歌的执着不相匹配.而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代诗歌的研究鲜有.文章从语音、词汇、句子、意义四个层面对哈代诗歌《生死迎日出》进行文体学分析,同时借助语料库BNC网页版获得一些基础数据,帮助阐释此诗的文体特征和意义,以期使传统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

    托马斯·哈代《生死迎日出》文体学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语篇动物隐喻英译研究

    赵志刚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自建政治语篇语料库为基础,对中文政治语篇中的动物隐喻英译策略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中文政治语篇中15 种高频动物之隐喻英译的策略,并进行了认知分析和解释.研究发现,这些动物隐喻英译时主要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策略:虎、蝇、狐、狼、骆驼、羊、象、黑天鹅、灰犀牛的隐喻英译时多使用直译;龙、鱼、马、牛、雁的隐喻英译时则更倾向于意译.

    政治语篇动物隐喻语料库英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比较研究

    梁娟常红婧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春江花月夜》英译本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适应性选择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的理据考探

    王吉祥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东迁西域文士为维护山河一统、加强中华各族群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凝铸,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中华认同思想多承继部落与家族,其思想在代际传承间得到加强.考据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之理据,可以击破反对势力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破坏,戳穿离间中华民族内部团结之图谋,也可纠偏对元代历史贡献的漠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

    民国徽州金紫胡氏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徐和阳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金紫胡氏学校由清末胡氏宗族家塾改建而来,经历了家塾到学堂再到学校的改制过程.文章以民国时期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教学宗旨、课程编制、课程内容、美育、休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总结了其办学特色,即崇尚国文,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育儿童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学风,实施休闲教育,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视桑梓,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儿童的乡土情怀;结合实际,组织商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也对当今学校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胡氏学校胡广植乡土课程

    新时代背景下徽商文化市场精神变化及时代发展研究

    王文君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源自中国徽州地区的徽商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重视科举、重视教育以及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而徽商文化市场精神的内核是贾而好儒,并且包括了胡适先生所说的"徽骆驼"品质,儒家提倡的仁义和信义也成为徽商的行事信条.徽商的文化市场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迭代、变化和更新,在明清时代纳入了新安画派和徽剧等内容.在新时代下,徽商的市场文化精神也对现代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徽商文化市场精神迭代时代发展

    三螺旋模型下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贺园亚鲁学军李金海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存在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成效不够显著,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够明显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在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系统育人体系尚未形成;资源整合不够有效,协同育人机制流于形式.而三螺旋模型是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的创新模型,对于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适配性.三螺旋模型下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框架包含一个共识目标、两个核心任务、三个协同主体、四个分支体系,其建构的逻辑进路是努力实现目标协同、规范建立约束制度、创新构建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共享资源.

    三螺旋模型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协同育人

    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探研

    江晓莉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方兴未艾,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内容、主体以及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价值理念等.文章拟从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特点方面思考该文化对目前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媒体融合网络亚文化大学生

    东北抗联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探究

    张媛崔雪花吕爽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抗联歌曲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载体,是极具思政教育价值意蕴的地方性红色音乐文化代表,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将东北抗联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但能够助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东北抗联歌曲高校思政教育价值意蕴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及路径选择

    李思岐于永坤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推动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的必然要求.文章重点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当代价值,并从练就自身奋斗本领、抓好高校教育工作、营造网络健康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提出路径选择,对于大学生更清楚的领会奋斗精神,加强奋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