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初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钱振天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初,哈尔滨,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受中俄两国对各自辖区的不同规划和治理的影响,哈尔滨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双核格局.同时,俄国侨民和关内移民作为哈尔滨的主要社会群体,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哈尔滨俄国侨民城市发展社会变迁

    知青影视中"书"的意义探寻——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高考1977》《雪花那个飘》为例

    谢丽娜鄢冬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青影视在道具的使用中,通常将"书"作为重要的表现着力点.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高考 1977》《雪花那个飘》为例发现,知青影视有别于其他影视将"书"作为日常性的道具符号,而是对其进行刻意的画面展示,促使"书"成为特殊的符号,显示出深层意蕴,同时对于建构起大众的"青春理想"的集体记忆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青影视"书"符号集体记忆

    黑龙江舞蹈的历史传承与融合探究——以唐渤海国时期、金代早期、清朝初期为例

    杨梓袁娜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唐代渤海国、金代早期、清朝初期三个历史时期为研究节点,探讨黑龙江区域舞蹈在跨代传播中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这三个历史时期黑龙江舞蹈的延续性与创新性,分析了在统治者更迭、历史疆域变动等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舞蹈艺术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鉴于黑龙江舞蹈历史资料及研究成果的相对匮乏,研究采用舞蹈生态学方法,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民族史的研究,逆向追溯舞蹈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旨在填补黑龙江地域舞蹈史的研究空白,并为丰富中国舞蹈史料库作出贡献.

    黑龙江古代舞蹈渤海国金代早期清初地域舞蹈史

    "坐忘":沈周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杨泳来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周山水画中的思想意境与老庄的"坐忘"论相契合.文章从沈周所处的时代背景、家世渊源、交友往来等方面探寻其与道家思想,尤其是与"坐忘"的联系,并以《夜坐图》中的跋文《夜坐记》为例,阐释"静境"与"澹如"是沈周"坐忘"的准备与结果.

    沈周道家思想坐忘《夜坐记》"静境""澹如"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

    赵曼彤
    118-12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并深度嵌入各社会实践领域,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学科融合的智能新时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提供了激活主体潜能、弥补人类智能、优化教育载体的新着力点,也带来了主体缺位、话语功能窄化、社会关系异化和价值引领力弱化等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在涵养主体人文情怀、厘清技术功能定位、重塑社会关系网络的同时维护主流价值阵地,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建构及优化研究

    疏淑进瞿华兵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是网络育人的重要载体,构建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信息生态系统有助于运营主体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增强网络思政实效.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信息生态要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并探讨系统的优化路径.

    信息生态微信公众号网络思政系统建构系统优化

    "产、城、人"三态融合背景下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矫正研究

    魏梦泽陈胜男朱宇辰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城、人"三态融合不充分或割裂的背景下,"内卷""躺平"、逃课等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在近些年来有居高不下的社会热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这些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仍然在大学生中持续传播,值得用新的眼光与方法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文章基于"产、城、人"三态融合的背景,研究导致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的因素,提出矫正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的路径.

    "产、城、人"三态融合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原点与策略构建

    胡进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决定双创教育成果的中心要素,是实现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原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握其内在的逻辑运行规律,厘清创新与创业的体用关系、强调能力与实践的有效统一、注重跨界与融通理念的植入、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充分结合,在此基础之上重塑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整合课程内容,延伸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课程结构,确保创新创业纵横联通;完善课程评价,实现课程价值理性判断,从而打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逻辑原点强基固本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于金林艾诗杰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三所地方理工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其不足,文章提出地方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即紧跟新文科建设的步伐,依托学校特色学科,明晰培养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指引,改革课程设置;立足本校实情,打造"英语+"教师队伍,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英语专业新文科地方理工类高校

    人工智能时代的MTI人才培养路径

    单萍姜慧红秦岩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数字时代翻译硕士(MTI)人才培养的挑战及其对策,提出参照国外翻译院校培养经验,打破专业壁垒,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考评体系等方面融入技术要素,培养"语言+X"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MTI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