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关系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创新及其时代价值

    甘代军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新观点新方法。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家庭论、两手论、民族共同体论、差别论、人心论、交融论等指导民族关系的创新的具体方法论。这些具体方法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范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南;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突破世界民族问题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民族共同体民族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世界意义

    吴佳琳
    5-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代文明形态和现代化的生成规律来看,西方模式并非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立性、人民性、协调性、共治性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其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神话,开启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重塑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阿穆尔州流行病防疫及其社会意义

    卢春月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穆尔河流域航运的开通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因阿穆尔州医疗卫生水平较低,防疫体系不健全,导致流行病频繁。笔者通过研究俄文原始档案、文献资料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阿穆尔州抗击天花、霍乱和鼠疫的防疫措施及其社会意义。1910年,鼠疫从俄国西伯利亚经满洲里传入我国,阿穆尔河(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阿穆尔州为了防止鼠疫发生,制定了系列应急方案。百年前的防疫措施虽不完善,但为当今中俄边境传染病联合防疫提供了历史借鉴。

    阿穆尔州流行病防疫措施社会意义

    RCEP实施过程中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的困境与对策

    王宏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是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自2022年1月正式生效,RCEP的实施为我国在新时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机遇。RCEP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庞杂的知识产权问题,急需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能及时作出应对。虽然我国在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涉外知识产权实践经验、涉外知识产权知识复合不够等问题。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培养能够服务RCEP高效实施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探索多元化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协同培养机制。

    RCEP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大学生精神内耗调查研究

    范英兵陈莹林爽张琦...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内耗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精神内耗现象值得充分重视。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对事物的完美追求是促使大学生内耗心理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引发精神内耗现象成因进行预测,进而对于减少精神内耗现象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研究得到结论:第一,大学生们对完美追求的执着,往往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内耗加重的心理状况;第二,不同线城市的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不同性格人群产生精神内耗的情况较多;第三,学校所在地、大学生所就读专业以及专业成绩排名是大学生产生精神内耗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缓解大学生精神内耗的建议。

    精神内耗随机森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安德烈·勒菲弗尔翻译思想的解构性

    陈海兵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构主义为安德烈·勒菲弗尔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在研究范式上,勒菲弗尔破除了传统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桎梏,从规约性研究走向描述性研究,展现了翻译研究生动的文化图景。在研究对象上,勒菲弗尔突破了"原作中心"论的束缚,考察译入语文化中的译作及其他"改写"形式,使研究广度得以延伸。在研究重点上,勒菲弗尔挑战了长期以来的等值观念,超越具体翻译过程,彰显了译作在社会张力下的形塑之功。勒菲弗尔由此通达文化翻译之途,推动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不断发展,但亦有致研究偏离本位、泛化、忽视文本目的之虞。

    安德烈·勒菲弗尔解构主义描述性研究改写建构文化

    黑格尔"意识现象学"中从感性确定性到知觉的辩证理路研究

    张雷
    24-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论述了意识现象中由感性确定性到知觉到知性的辩证理路,概念的发展动力不是外在赋予的,而是"意识现象学"中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的内在矛盾推动的结果。感性确定性"确定"的是感性意谓的直接性、私人性、纯主观性,而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是个体之间可以理解并诉诸于语言表达的共相。共相是知觉的对象,知觉需要解决物的共同体与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即物到底统一于什么的问题,由于知觉固守自为存在寻找物的统一性,不能处理自为存在与他物存在的辩证关系,因此,知觉寓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找到物的统一性,意识现象学中,从感性确定性到知觉的运动是意识诸形态的展现。

    感性确定性知觉辩证理路统一性

    探讨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

    肖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对贫困是威胁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大敌,在既往的5年时间里,中国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获得了与绝对贫困决战的全面胜利。在5年脱贫攻坚战中,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支撑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同时也彰显了在消灭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大敌过程中伟大的中国智慧。中国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应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更应被纳入全人类攻克绝对贫困的精神成果之中。

    脱贫攻坚精神共同富裕中国智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与路径

    吴丽玲
    31-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以数字技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变革与功能的升级,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转变和能力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受国家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也是满足数字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和数字技术迭代到一定程度所必然产生的变革。高校应深入思考、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技术层及供给侧的改革变化,重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框架,从健全支撑体系、筑牢硬件平台、扩展教育资源及强化主体数字素养等层面破题,全周期、全方位、全结构驱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变。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教育战略

    "数据冰冷"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文关怀的辩证

    于开贺
    34-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高校应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对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人文关怀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协同进步。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冰冷",高校需坚定不移地促进思政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不仅需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效率、效益;还需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思想及精神,抨击、规避大数据的"数据冰冷",有利于从根本上处理好思政教师对大数据技术的担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数据冰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