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去汉语思维的策略探析

    张旭玲
    118-12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务英语口译受限于母语思维方式,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中不同程度反映出"汉语思维为主导的英语表达","先有汉语再翻译英语"等明显的文化负迁移现象,这导致学生的"中式英语"或"英式汉语"层出不穷,极大影响了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提升,并进一步影响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英汉语言思维差异认知,构建逆向思维方式,强化实际训练,以典型语句带动思维转化,实现英语思维习惯.

    商务英语口译汉语思维反向思维

    《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人名称谓的文化翻译对比

    李静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人名称谓在英译过程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比《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夫妇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其中人名称谓的翻译策略及文化内涵的传递各有特色.两个译本在人名称谓翻译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译者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对英译的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西游记》英译本人名称谓文化翻译

    洪州禅对朝鲜半岛佛教的影响:传入、受容与弘扬

    王霞马小亮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8世纪中后期,马祖道一以江西为中心创立洪州禅,洪州禅及其在此基础上演化而出的诸多派系是中国南禅最终确立的重要环节.9世纪后,大批朝鲜半岛僧侣入华求法,中国南禅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新罗末至高丽初,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弘扬禅法的"九山禅门",九山之中有七山为马祖道一法嗣开创,洪州禅法在朝鲜半岛盛极一时.洪州禅为新罗停滞的佛教教团输入了新鲜血液,推进了高丽的"祈禳佛教",为禅宗在朝鲜半岛的体系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成为现代韩国曹溪宗嚆矢,为朝鲜半岛培养了一批禅法高深的高僧大德.

    洪州禅朝鲜半岛禅宗九山禅门

    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室壁画砖屠宰图绘画语言研究

    胡少东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屠宰图壁画砖利用比较独特的俯视构图视角,经营两个屠夫宰牛的场景;壁画砖运用粗细、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展现出了魏晋时期中国画发展的新高度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在大面积白色底色中配置黑红色彩,形成画面简洁、醒目、明快又不失沉稳的色调.屠宰图壁画砖对体现绘画的基本元素构图、线条、色彩等都有着很好的诠释,作品艺术特征鲜明.

    屠宰绘画画砖构图魏晋墓室壁画砖

    徐芳交游考

    潘浩正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芳是文学史界较为关注的明遗民文学家.但其交游情况学界尚未全面论述.徐芳的交游对象既有师长辈,如马世奇、钱谦益、苗蕃、李元鼎、熊文举、李明睿等;也有友朋辈,如方以智、傅瀛宾、文德翼、傅占衡、吴嘉纪、施闰章、归庄、周亮工、陈允衡、汤来贺、竺庵禅师等.就这些人物的具体身份而言,既有殉明烈士、明遗民,也有仕清官员与僧人等.徐芳与这些士人的交游,不仅为其散文与寓言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也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学术为宗的理念,从中还可看出遗民的隐居生活看似高雅闲适,实则贫病交加的状况.

    清初徐芳文人交游明遗民

    陇海铁路东段的修建与沿线地区农业经济变迁(1913-1949)

    张忠广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陇海铁路东段西自开封东抵连云港,是民国时期修筑的一条横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重要铁路.江苏士绅曾为线路选址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最终铁路途经开封、商丘、宿州、徐州、邳州、新沂和连云港等县市.陇海铁路东段建成通车对沿线地区农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农业改良与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市场的变化.

    陇海铁路东段沿线地区开发农业经济

    朝鲜朝前期"恒居倭人"的管理对策研究

    文星辉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朝前期,大批倭人东渡朝鲜半岛谋求生存.基于"事大交邻"的对外政策,朝廷遂开放荠浦、釜山浦和盐浦,允许倭人侨居,朝鲜官方将这一群体称之为"恒居倭人".恒居倭人身份结构相对复杂,但大多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享受朝鲜朝给予的安抚及优待.随着时间推移,恒居倭人活动广度扩大,偷渡和犯罪层出不穷,严重触及到朝鲜海岸的安全利益.对此,朝鲜朝廷转变态度,推行人口刷还、赋税征收和限制倭人活动等管理对策,意图干涉恒居倭人的生存发展.但从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恒居倭人数量不降反增,赋税征收管控不严,朝鲜朝的管理对策均以失败告终.

    朝鲜朝日本恒居倭人三浦管理对策

    民国《瑷珲县志》研究

    雷晓鑫
    144-14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瑷珲县志》始纂于民国七年(1918年),成书于民国九年(1920年),凡十四卷.这是瑷珲地区第一部官修地方志史书,编纂者为瑷珲知县孙蓉图.该志在体例方面仿照《呼兰府志》,多有创新,编纂极具特点.详细记载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族关系等史实,为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风俗、中俄关系都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孙蓉图民国《瑷珲县志》史料价值

    新世纪少数民族形象的域外生成

    张艾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与文化关系密切.电影是电影人以各种方式建构的文化和社会表征的来源,有能力在人们的头脑中创造形象和建立刻板印象.20世纪以来,纪录片在影视文化传播中占据着特殊地位.首播于2016年的两部纪录片《女猎鹰人》和《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在描绘中国少数民族形象中展现了不同特点.尽管这些纪录片隶属多元文化,并试图将中国少数民族作为一种温情脉脉的正面形象呈现给西方观众,但文化本质主义元素仍然存在.在描绘中国少数民族形象时所采用的视点和策略具有现代手法,隐蔽策略,强调文化的距离、异质(差异性)和本质主义.

    少数民族形象西方纪录片文化本质主义叙事分析

    失衡与修复:文化生态结构下的当代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发展

    赵勇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中华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生态结构面临大众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及挑战,从文化生态学的学理视角出发,运用"结构化"理论知识与方法,认知当代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文化生态在物质、精神、制度、艺术维度的结构失衡问题.结构失衡修复策略:保护倡导舞蹈生态可持续发展;弥合民族文化心理堕距;提升显性与隐性制度的约束力;构筑薪火相传的艺术展演舞台,以期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有所裨益.

    少数民族艺术传统舞蹈结构失衡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