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辛世俊

双月刊

1671-6825

jzzums@zzu.edu.cn

0371-66658056,67781729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7年,主要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设有系列研究、论著、调查报告、技术方法、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摘要、专题讲座、特约综述、医学卫生知识、护理体会、中西医结合等栏目,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须总黄酮抗大鼠高尿酸血症及肾脏保护作用

    黄宇涵徐莎房伟宋玮...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TFCS)抗大鼠高尿酸血症(HUA)及肾脏保护的价值.方法:将60 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250 mg/(kg·d)乙胺丁醇和100 mg/(kg·d)腺嘌呤的混悬液灌胃14 d,构建大鼠HUA模型.造模后别嘌呤醇组给予50 mg/(kg·d)别嘌呤醇,TFC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1.0、2.0 mg/(kg·d)TFCS灌胃14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及尿液中UA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尿酸转运体1(URAT1)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葡萄糖转运体9(GLUT9)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萎靡、排尿增多;血清UA、Cr、BUN、XOD水平升高,尿液UA水平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边界模糊,细胞肿胀变性,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URAT1 蛋白和GLUT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及排尿情况好转;血清UA、Cr、BUN、XOD水平降低,尿液UA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损伤减轻,URAT1 蛋白和GLUT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TFCS可有效降低HUA大鼠UA水平,并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UA合成关键酶活性及调节UA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玉米须总黄酮高尿酸血症大鼠URAT1GLUT9

    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遗传方式的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

    侯雅勤时盼来代鹏陈铎...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和流产的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发生频率以及遗传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NV-Seq判定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采用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对胎儿父母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7 248 例产前诊断和流产病例中,88 例检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检出率为0.51%.其中59 例行父母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32 例(54.24%)是由于父母为平衡易位导致,27 例(45.76%)为新发变异.结论:诊断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父母行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率.

    拷贝数变异检测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G显带核型分析

    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孕前携带者筛查

    王艳丽王强孔祥东刘莉娜...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 种常见遗传代谢病(高苯丙氨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眼皮肤白化病)携带者筛查的价值.方法:采集 2022 年 7 月至 12 月参加河南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 612 对(1 224 人)育龄夫妇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 7 个基因(PAH、PTPS、MUT、MMACHC、ATP7B、TYR、OCA2)外显子区及剪切区系列变异.结果:致病基因总体携带率为 8.74%(107/1 224),PAH、PTPS、ATP7B、MMACHC、MUT、TYR及OCA2 基因携带率分别为 2.53%、0.33%、2.04%、1.72%、0.74%、1.63%和 0.16%;河南省北方地区总携带率(3.35%)最高.PAH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9 种,其中c.721C>T携带率(0.41%)最高.PTPS基因致病变异检出2 种,携带率均为0.16%.ATP7B基因致病变异检出9 种,其中c.2333G>T携带率(0.49%)最高.MMACHC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0 种,其中c.609G>A携带率(0.41%)最高.MUT致病变异检出 6 种,其中c.1663G>A携带率(0.33%)最高.TYR 基因致病变异检出 9 种,其中 c.929_930insC 携带率(0.57%)最高.OCA2 基因仅检出1 种变异,c.1182 +1G>A,携带率为0.16%.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河南省育龄夫妇该4 种遗传代谢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2 018.结论:初步明确了4 种遗传代谢病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的携带率及患病率,为出生缺陷防控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参考.

    遗传代谢病携带者筛查高通量测序技术河南省育龄人群

    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功能纵向关联的研究进展

    黄薇薇王晓颖韩耀风
    61-66页

    老年人抑郁认知功能纵向重复测量数据

    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及牙骨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王素苹方立新陶地豪张宜爽...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 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值测定、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精氨酸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收集无龋坏的人前磨牙制备牙骨质块,构建人工根面龋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处理)、实验组(7.5、15.0 和30.0 g/L精氨酸处理)共4 组,经梯度精氨酸溶液处理后,进行20d再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精氨酸对脱矿牙骨质物理及化学构成的影响,分析精氨酸对根面龋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精氨酸处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01);根面牙骨质表面结构更为致密,Ca、P含量升高(P<0.001);与低质量浓度精氨酸相比,高质量浓度精氨酸组对生物膜的抑制和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面龋牙骨质再矿化,在根面龋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精氨酸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牙骨质再矿化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张锦袁建桥崔梦琦赵芳源...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 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 36 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 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 1 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 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 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 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再定位咬合板形态学评价

    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生存率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苑悦悦闫磐石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预测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收集 2004 年至 2019 年SEER数据库中929 例RB患儿(0~3 岁)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婴幼儿RB生存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结果构建预测RB患儿3、5 和10a生存率的列线图.收集2010 年至2019 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RB患儿111 例为外部验证集.利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以因RB死亡为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基底直径≥15 mm、T3 期、T4 期、M1 期和放化疗联合治疗是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 3.049(1.459~7.782)、6.341(1.811~12.372)、9.554(6.054~13.989)、5.087(1.602~16.155)、10.452(1.180~19.598).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的C指数(95%CI)分别为0.948(0.923~0.973)、0.858(0.728~0.987);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 3、5 和 10a生存率预测的AUC(95%CI)分别为0.966(0.946~0.986)、0.960(0.930~0.990)、0.934(0.906~0.962),在外部验证集中分别为0.825(0.769~0.881)、0.843(0.781~0.905)、0.868(0.796~0.940);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重合度较高,同时DCA显示模型具有理想的临床收益.结论: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婴幼儿RB生存率的预测,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

    视网膜母细胞瘤婴幼儿预后预测列线图

    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周立君张伟张璐刘蕊...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4 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64 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40 例).比较2 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并于术前 1d、术后 1d和 3d评价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COR水平波动更小(P<0.001).观察组苏醒时间[(7.11±1.55)min vs(12.28±1.83)min]、拔管时间[(11.09±1.26)d vs(17.43±2.02)d]均短于对照组,且拔管后VAS评分[(1.92±0.70)分 vs(3.95±0.71)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拔管后镇静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0).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PSQI评分较对照组有更大改善(P<0.001).结论: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减少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不损伤术后认知功能,保障术后睡眠质量.

    区域神经阻滞胫腓骨骨折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睡眠质量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郭卫东高尚兰姚童翔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 例,分为A、B组,每组40 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 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

    四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比较

    张筱娅林华洁孟伟涛王静...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4 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选择64 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管,根据弯曲度分为中度弯曲组、重度弯曲组,每组再随机分成 4 个亚组(n =8),分别用 4 种镍钛单支锉WaveOne Gold、Reciproc Blue、M3-L以及锋度V Blue预备根管,记为WG组、RB组、M3 组和VB组.记录各组根管预备时间.采用锥形束CT测算根管偏移量、轴中心率及弯曲度变化.结果: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变形或折断.同一弯曲程度下各亚组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弯曲根管中,M3 组弯曲度变化值最小.4 种单支锉产生的根管偏移量均<0.30 mm;距根尖3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最大;距根尖5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较小,轴中心率最接近1.结论:虽然4 种镍钛单支锉均能较好地维持弯曲根管原有的解剖形态,但WaveOne Gold在根管中段具有更好的中心定位能力,M3-L在维持根管弯曲角度上更具优势.

    镍钛单支锉弯曲根管根管预备锥形束CT成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