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翟英范

双月刊

1008-2433

0371-63733250

450002

郑州市文劳路6号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Police College
查看更多>>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担负公安法律领域的科研和理论推广任务,探索新时期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新问题,指导公安民警的执法实践,为领导决策和公安基层部门提供理论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

    化国宇包佳涵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其中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目标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责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论,搭建起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系统理论.公安院校是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当以"五论"为根本引领,着力培育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

    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才培养法学教育公安教育

    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的逻辑意蕴与推进路径

    谢波李玉菁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深刻阐述,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两者统合于"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这一原创性范畴.中国式国家安全现代化具有崭新的意蕴,集中体现在"中国样式"和三个"突出强调",并通过国家安全思想、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体推进.其中,国家安全思想现代化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为中心,通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化、思想化、实践化得以推动;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以健全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治理理念、战略、政策制度等方面;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以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为中心,通过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相关管理、预警、协作等机制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

    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研究——以S省C市为分析样本

    余长江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区是未成年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小区法治环境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分析S省C市发生在小区内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发现,其案件来源主要为父母报案.在未考虑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犯罪黑数的情况下,统计数据反映出的犯罪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因犯罪对象特殊、犯罪发生区域特定,在被害人、作案人、作案地点、作案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小区内有利于犯罪实施的外部条件和被害人较强的被害性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性侵犯罪的发生.情境犯罪预防理论因其对犯罪情境的关注及主动预防的姿态,与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有较强的契合性.从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视角出发构建该类犯罪防控体系,应主要从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减少犯罪刺激三个方面入手.

    小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熟人作案情境犯罪预防

    暗网毒品犯罪的治理困境及对策

    贾敏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暗网中的毒品犯罪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交易过程高度隐匿而追踪困难;交易平台再生力强而难以根除;产业链遍布全球,不同国家之间在管辖权立法、金融和物流监管政策等方面不统一.面对暗网毒品犯罪的席卷之势与治理困境,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技术研发,在法制和技术层面强化对暗网毒品犯罪的预防;通过加强对暗网交易、支付结算、货运寄递等环节的监管以及传统侦查手段的运用,对暗网毒品犯罪实施有力打击,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实现双链条治理.

    暗网犯罪暗网毒品犯罪暗网毒品犯罪治理

    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理论证成与具体方案

    张素敏王杰民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轻罪的科学治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前科制度的固有弊端,有必要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在宏观层面可从罪刑均衡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人身危险性原理三方面夯实构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理论根基.在微观层面则要合理划定轻罪前科消灭的适用范围,即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或定罪免刑、单纯宣告有罪;科学进行程序设计,建立依申请或依职权的"或选"模式,并由法院参考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意见作出是否消灭前科的裁决;加强配套制度的衔接:建立司法数据与人事档案、户籍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及时删除符合条件的前科信息.应将轻罪前科消灭作为社会矫正的鼓励手段,不断降低社矫对象的再犯罪率,真正实现其再社会化.

    轻罪前科消灭前科消灭制度

    醉驾不起诉的教义学展开

    袁韬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了轻罪时代.在犯罪圈逐渐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不起诉问题.不起诉制度的活力应当进一步释放,从而将一部分醉驾案件在审前阶段得以分流,这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能发挥出不起诉制度应有的犯罪治理功能.需要通过法教义学的方法对醉驾案件适用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特别不起诉等制度的条件进行拆解式分析,并参考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醉驾案件不起诉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总结与对比,分析出四种不起诉制度在醉驾治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法定不起诉的标准应当统一和明确,酌定不起诉的自由裁量尺度应得到合理控制,存疑不起诉的完善需要司法机关和刑辩律师的共同努力.

    醉驾危险驾驶罪交通犯罪不起诉教义学轻罪时代犯罪治理

    刑事合规概念证伪

    刘子良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合规本土化进程中,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出现合规的刑事化倾向,乃至将合规直接替换为刑事合规,且常以意大利、德国的刑事合规理论用以说明刑事合规概念的合理性所在,但经过对意大利、德国的合规理论探源可以发现,刑事合规概念实为名不副实.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也难以为刑事合规概念提供合理性说明,无论是法律规范资源,还是法律实践现状,刑事合规概念都难以契合.合规作为系统治理手段,应当着重综合协调治理,不应突出刑事法主体地位.

    刑事合规企业合规合规计划法治本土资源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基层情指警务机制改革问题探究

    万红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地方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情指中心建设,初步构建了"情指牵头、警种合成、纵向贯通、集群攻坚"的警务新模式.但在改革中存在着机制模式与职能定位不够匹配、信息管理与合成作战需要不够匹配、科技支撑与实战指挥不够匹配、民警专业化程度与实战任务不够匹配等问题.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需求,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情指中心的权威化、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化、指挥体系的扁平化和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等路径完善地方情指部门运行机制,创新警务模式.

    情指部门警务机制职能定位改革发展

    使命感对民警任务绩效的影响机制

    滕修攀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命感对于坚守在公安战线上的广大民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通过对收集的406份相关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分析,探讨了使命感对民警任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显示,使命感通过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对民警的任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工作意义要通过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两条路径作用于民警的任务绩效.研究结果可以为改进公安管理工作、提高民警工作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使命感民警任务绩效工作意义组织认同工作投入

    基于大数据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预测侦查研究

    丁华宇孟念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算法所主导的预测性侦查正成为大数据侦查的新分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预测侦查更加强调干预节点的前移和涉危群体或人员的预判,而这一节点已前移至涉危线索发现之前.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预测性侦查模式可以塑造国家安全维护新思维、实现涉危情报信息的整合共享、有效判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确保涉危证据留痕与追溯.涉危领域的预测侦查有着一套固有的流程模型,其有效运行依赖涉危情报数据可视化开发和利用、涉危数据融合共享的双向推进、涉危重点群体或人员的分级确定和侦查等予以保障.在大数据预测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秉承尊重隐私原则、坚守算法透明原则、坚持"人机共治",以应对大数据使用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大数据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预测侦查侦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