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焊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焊管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焊管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丁晓军

月刊

1001-3938

hgqks@vip.163.com

0917-3398447;3398448、3398400、3398320

721008

陕西省宝鸡市姜谭路10号

焊管/Journal Welded Pipe and Tub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焊管行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期刊。《焊管》期刊的报道内容主要是与焊管生产有关的金属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焊接工艺与设备。定径、矫直、无损检测、水压试验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电焊管产品的研制开发方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数据看中国钢管产业的发展

    钟锡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据的角度,分5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我国钢管产业70多年的发展历程.钢管产量方面,从建国初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发展至净出口,钢管产量在全球占比保持在60%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钢管产业结构方面,通过兼并重组,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端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加大能源工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国防建设等领域用钢管的研发力度,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钢管产能过剩、钢管产品结构优化转型,是我国钢管制造企业应持续关注的问题.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钢管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瞄准新需求,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我国钢管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钢管产业发展历程产量自给率进出口

    智能化技术在长输管道自动焊装备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闫洁张倩杨琦冯帅...
    9-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油气管道建设中不断提高的安全、质量及效率要求,适应变化的作业环境,智能化已成为自动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现有长输管道自动焊装备在自适应性控制方面取得的智能化成果,结合自动焊装备技术以及野外施工作业特点,对智能化技术在长输油气管道中的应用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智能化升级方向和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为长输管道自动焊装备实现智能化提升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油气管道智能化自动焊电弧跟踪焊接质量

    碳当量对油气输送管道环焊缝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规律

    牛辉张君王磊毕宗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钢级油气长输管道环焊接头热影响区韧性波动的问题,通过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以及夏比冲击试验机对试验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碳当量的高钢级管线钢一次粗晶区经不同峰值温度二次热循环后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二次热循环后,在环焊接头热影响区会出现脆化区,且即使母材韧性处于较高水平,在经历多次热循环后,其低温韧性也有可能减小,通过冶金成分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小低韧性组织所占比例,从而提高焊缝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不同试验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形貌差异表明,粗大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和大量大颗粒的M/A组元是导致韧性下降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X80钢级管线钢在不同热影响作用后组织及低温韧性的影响,为适用于全自动环焊的高韧性X80管线钢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环焊缝热影响区碳当量低温韧性M/A组元

    基于PHAST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后果危害范围模拟研究

    詹文文牛辉韦奉刘斌...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的事故后果,依据相关计算理论及伤害准则,采用PHAST软件对不同输送压力、泄漏孔径、环境风速、泄漏方向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工况下室内人员及室外人员的伤亡范围.研究表明:影响火灾爆炸事故最严重的因素是泄漏孔径,造成人员伤亡半径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火球>喷射火>蒸气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距离室外大于室内.根据国标相关计算公式计算某管线运行工况下的潜在影响半径略低于模拟值,因此国标对潜在影响半径的设置略为保守,该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扩散后果的影响因素及危害范围的研究提供参考.

    天然气管道喷射火火球蒸气云爆炸PHAST

    激光熔覆Ni60合金涂层裂纹控制研究

    叶俊洋李先芬沈虎徐政...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激光熔覆层中裂纹的产生,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钢表面制备Ni60熔覆层,通过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物相以及能谱分析来探究裂纹形成机理,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和预热温度对裂纹的影响.研究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Fe,Ni)、Fe0.64Ni0.36和M23C6组成,基体与熔覆层之间的热物理性质、温度梯度以及熔覆层的硬质相分布等都会对裂纹数量和长度产生影响;随着激光功率和预热温度的提高,熔覆层中裂纹的数量和长度均有一定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激光熔覆Ni基合金裂纹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激光熔覆Ni基合金裂纹激光功率预热

    基于JMatPro软件对22MnB5钢热处理参数的计算

    李治国娄国栋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JMatPro 7.0 对22MnB5高强钢的热平衡相组成、等温奥氏体化曲线(TTA)、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CCT)、淬透性预测和淬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22MnB5高强钢进行了高温淬火试验.计算结果表明:22MnB5高强钢的相转变温度Ac1 为713.9℃,Ac3 为812.0℃,Ms 为401℃,Mf 为290℃;22MnB5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越快,奥氏体化程度越高且均匀化时间越短;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均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冷却速度为 100℃/s时,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其最大值481.1HV0.1、1 261 MPa和1 507.9 MPa.22MnB5高强钢经高温热处理后冷水浴淬火试验,获得的组织、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与JMatPro 计算结果一致.

    22MnB5高强钢JMatPro模拟平衡相力学性能淬透性

    天然气场站用1Cr18Ni9Ti管道全自动横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丰帆马明高彦伟叶陈峣...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采用全自动钨极氩弧焊对天然气场站用1Cr18Ni9Ti管道进行横焊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对焊接接头的组织进行观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弯曲、硬度和冲击等力学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焊接接头根焊焊缝主要为等轴晶奥氏体,填充盖面焊缝主要为柱状晶奥氏体;焊缝中大于15°晶界占比67.816%,且晶界取向差多为40°~45°;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均高于710 MPa,面弯和背弯均未出现裂纹,焊缝和HAZ冲击功高于100 J,硬度低于190HV10;点蚀试验结果表明其不宜在高氯离子环境下长期使用.研究表明,采用全自动脉冲钨极氩弧焊对天然气场站用1Cr18Ni9Ti管道进行2G位置横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和生产需求.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海底管道水合物形成规律及防堵措施研究

    唐颢世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海洋水合物对海底管道的堵塞风险,基于OLGA多相流软件和CSMHyK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通过研究稳态、含水率变化和出口压力变化下的水合物生成规律和风险,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区域和聚集程度,并对抑制剂进行了效果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稳产条件下,水合物峰值逐渐向管道后方移动,平管地势低洼处和立管的水合物生成几率较大;含水率高于40%、气油比低于10 Sm3/Sm3、出口压力小于3 MPa时,管道沿线的过冷度小于0或水合物浆液的黏性比小于2,水合物生成几率较小;甲醇、乙二醇和三甘醇的单位抑制效果逐渐增大,而二甘醇的单位抑制效果几乎不变,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确定乙二醇的最佳用量为27.6%,折合注入量为1 kg/s.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海底管道流动保障的研究提供参考.

    海底管道水合物生成区域过冷度抑制剂流动保障

    海洋钻井隔水管张紧环上壳体焊接工艺研究

    柳锁贤张小龙郑家伟王耀锋...
    53-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海洋钻井隔水管张紧环上壳体整体锻造加工技术难题,张紧环上壳体以焊接件代替整体锻件.上壳体为大厚度钢板焊接结构,采用T型接头、K形坡口、CJP焊缝等方式.通过分析上壳体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上壳体的焊接顺序;采用带限位板接头的试板,开展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研制出的海洋隔水管张紧环上壳体能够为相关海洋水下装备复杂结构零件的"以焊代锻"工艺提供参考.

    海洋钻井隔水管张紧环上壳体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板

    氢能长距离输送的经济性研究

    李周波芦琳田小江田永强...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长距离输送氢能的经济性,选取两种不同输送方式进行经济性评估.一种方式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高压直流电力电缆传输,最终在用户端电解水制氢;另一种方式是先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氢气,再通过天然气管道将氢气输送给用户.分组对比了海上电缆、陆上电缆、海上管道、陆上管道四组传输方式,汇总数据分析传输距离、容量因数、传输容量等因素在四种传输方式中对氢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000 km的传输距离下,通过管道输送氢能的最低平准化度电成本为7美元/kg;通过电缆输送电能再转化为氢能输送方式的最低平准化度电成本为9美元/kg.通过提高输送容量系数和传输规模可以进一步降低氢能的输送成本.

    可再生能源氢气电力电缆管道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