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余顺坤侯咏张哲人刘阳...
    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分段下降、格局"东升西降"态势.科技进步、经贸投资、生产分工、宏观政策、地缘博弈是影响过去一个时期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速的关键变量.总体看,"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恢复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期"三期叠加"阶段,较难摆脱复苏不稳、苦乐不均、动力不足、信心不强态势,低增长和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新常态.为此,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胸怀天下,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世界经济增长态势中国发展

    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途径、机理与策略

    张明哲唐毓璇张辉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需要效率更高、功能更强的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为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技术融合首要表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金融需要更加聚焦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两条核心途径,在促进"数实融合"中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其内在机理遵循新的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在实践中,要深入认识金融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规律,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将更多科技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并发挥数字金融的作用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实融合"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金融发展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技术—经济范式

    商业银行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行为分析

    罗知王泽林柏杨单梦觉...
    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企业贷款可得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密度上升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总体密度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密度上升在整体上更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不同类型银行对贷款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大型银行密度上升会显著减少企业贷款所需的抵押品价值,但中小银行密度上升未能有效降低抵押品价值.(3)大型银行密度上升会显著促进信贷资质较优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中小银行密度上升则会显著促进信贷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在信贷市场中存在大型银行"摘樱桃"的现象.本文研究对不同类型银行发展如何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银行密度融资约束大型银行中小银行

    互联网金融能否提升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文峰梁向东
    53-6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探讨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有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下,互联网金融能提高农村家庭的金融可得性,但未缓解金融排斥,未能促进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和工业化发展有助于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提升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中的作用;相较于从事个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对就业于私营企业的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从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降低金融排斥、促进农村产业工业化进程、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市场等方面入手,来发挥互联网金融在配置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方面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金融可得性金融排斥

    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的思路与政策研究

    韩祺姜江
    70-7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安全目标成为当前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受大国竞争博弈、资源能源保障、不可抗力等主客观因素叠加,产业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的难度不断加大.需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内与对外的关系、创新与风险的关系、自主与开放的关系以及防范与应对的关系,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既要防止盲目发展忽视安全,也要纠正把安全概念泛化,避免因安全而过度损失效率.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推动产业结构向全面、安全、融合、中高端、绿色转型,以强"链主"促融通增强链条韧性,确保产业区域布局均衡优化,推动产业政策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协同型转变.

    产业政策产业安全风险产业发展效率

    中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的发展、规范与创新研究

    温来成王若讷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容提要绿色政府债券市场作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其功能发挥的基本前提.本文围绕中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发展的现状、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制度体系创新展开研究,并借鉴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绿色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从律法体系建设、政府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项目筛选与评估、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绿色政府债券制度的规范与创新思路.本文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文件规范主权债券和地方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管理与监督,制定符合不同层级、不同阶段气候战略目标要求的绿色政府债券认定标准,创新组建跨部门绿色政府债券工作组,基于现有政府债券管理体制完善绿色债券的资金管理、信息披露以及绩效管理,搭建贯穿绿色政府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审核机制.

    绿色政府债券绿色主权债券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财税、绿色信贷与消费者偏好

    张世敬张校源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绿色财税和绿色金融的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建立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评估绿色财税与绿色信贷政策组合的效果,并分析利率冲击响应.结果表明,使用包括绿色税收、消费补贴和绿色定向降准等绿色政策组合及包括绿色税收、低碳转型补贴和绿色定向降准等绿色政策组合的效果最好,绿色贷款贴息政策对消费者效用有明显的提升;并且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越偏好,绿色产品与棕色产品替代弹性越低,受冲击响应越缓和.为推动绿色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部门联动、发挥政策组合效果、引导绿色消费和加强环境信息披露.这些措施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环保政策体系.

    绿色财税绿色信贷消费者偏好E-DSGE模型

    非农就业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熊小林杜鑫
    10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收入模拟法考察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使参与非农就业农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588元提高到18275元,全体农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4164元增加到17890元;与此同时,非农就业还对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从0.4610降低到0.4508.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相关结果的印证.根据上述结论,中国应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发挥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双重福利改善效应,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非农就业收入收入分配

    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的总体进展、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魏义方邢伟黎珍羽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百姓期盼、中央力推,关键在于健全体制机制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现阶段,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基本实现了由常住地供给,但非户籍人口在常住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铁门"、"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同时不同城市的服务开放度差异明显.出于成本收益权衡、要素瓶颈制约、大城市服务供给悖论考量,常住地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意愿不足.需统筹激励与有效约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

    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4年2月)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