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构性货币政策、信贷重配与民营企业短贷长投

    楚尔鸣楚琪刘凯
    4-2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企业由于普遍存在融资约束而容易产生短贷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本文采用2014-2022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研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重配对民营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结构性货币政策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可以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短贷长投,并使其错配幅度下降14.34%,且抑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流动性补偿、成本补偿、竞争机制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重新配置,通过资金成本、优化投资影响企业信贷需求期限替代,进而抑制民营企业短贷长投.(3)异质性分析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和政府债务负担轻地区的企业、抵押品丰裕度低的企业、增长型投资需求旺盛的企业抑制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监管考核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但其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结构性货币政策短贷长投风险承担

    减税对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与政策选择

    刘生旺赵文生
    27-4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伴随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下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减税政策对地方财政自给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1)减税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自给率.(2)机制分析表明,减税主要通过减少人均财政收入降低了地方财政自给率.减税也导致人均财政支出下降,但财政支出的刚性特征使得财政支出的下降无法抵消财政收入下降带来的财政自给率下降.(3)减税对地方财政自给率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异质性.(4)地方政府为应对减税对财政自给率的冲击,收入方面增加了对非税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依赖,支出方面缩减了城乡社区支出的规模和比重,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却显著增加.(5)调节效应表明,地方财政支出责任的减少可以有效缓解减税对地方财政自给率的冲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完善财政体制、应对减税造成的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下降具有重要启示.

    减税财政自给率财政收支

    风险投资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龙张腾林文敏
    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10-2020年风险投资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风险投资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管理经验和提高风险承担能力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风险投资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处于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监管政策、提高风险投资发展水平和加大对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政策倾斜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风险投资突破性创新融资约束管理经验风险承担

    数据要素集聚能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吗——来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经验证据

    张朝华徐鹏杰
    5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探究如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08-2021年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本文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数据要素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试点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机制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创新驱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行政级别较高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而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政策效果的发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从城市经济韧性角度评估了数据要素集聚效应,基于此,中国应着力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范围的合理扩容,加快构建良好的数据要素生态体系,以更充分地释放数据要素集聚效应带来的发展红利.

    数字经济数据要素集聚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准自然实验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支撑问题研究

    田帆王哲
    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特征出发,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需要重大科技攻关的引领者、基础原创理论的发现者、前沿交叉领域的开拓者、复杂工程路线的实现者和核心制造工艺的钻研者共同支撑.以上五类人才分别存在难寻、脱节、短缺、薄弱、断档等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支撑不足呈现六大表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支撑,在"活血"、"输血"、"强血"、"造血"等方面均面临制约因素.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支撑,一是要明确以优化攻关环境"活血"、以聚焦关键中层"输血"、以重塑分配体系"强血"、以促进科教融汇"造血"的主攻方向;二是要树立底线思维理念,打造尊重、信任、自由、包容的环境;三是要完善六大机制.

    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支撑

    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改革研究

    王振振施文凯董克用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村老年收入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兜底,土地保障、家庭保障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结合的多渠道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但是,各渠道之间责任不清、关系不明,导致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难以实现老年收入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鉴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世界银行的"五支柱"模式,本文将中国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重构为"两层次、四支柱"模式.零支柱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础养老金整合而成,承担基本层的基本保障功能;第二、第三和第四支柱分别是指土地保障、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家庭保障,承担补充层的补充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的改革建议.

    农村老年收入保障体系多层次多支柱重新解构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家庭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困境、难点及对策研究

    王伟龙邓鹏程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战略任务之一,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经营的有效衔接问题亟须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营的困境、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以及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有效衔接的痛点难点,最终从政策支持、合作社组织、农业科技推广、市场拓展、农业金融支持、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实现农户家庭农业现代化经营的有效对策.

    农户家庭经营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能否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杨颜嘉管睿田明
    11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中国国土空间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基础,但其生态目标能否与经济、社会目标兼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0-2020年县域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视角出发,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及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促进了县域经济质量提高、社会福利增进和生态环境保护,更推动了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效应仅在非山区、非丘陵、非民族及非国家级贫困县等县域单元显著.因此,本文建议未来应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目标与考评体系,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产品价值挖掘,建立差异化生态转移支付补偿机制,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多时点双重差分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2024年4月)

    128页

    本刊启事

    宏观经济研究杂志社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