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科技
化工科技

鲁建春

双月刊

1008-0511

hgkjcn@sina.com

0432-63973377;63978146

132021

吉林市遵义东路27号

化工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化工领域技术类期刊,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检索性期刊EI、CA、CSI所收录。主要报道全国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对国家、省、市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种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种获奖项目优先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椭球腐蚀缺陷对油气管道极限载荷分析

    王战辉龙蒙召李瑞瑞康永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单、双椭球腐蚀缺陷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类型缺陷几何因素对管道极限载荷的影响.首先,对于单椭球缺陷,考察缺陷深度、缺陷长度、轴向夹角、长短轴比例变化对极限载荷的影响;其次,对于双椭球缺陷,考察轴向水平距离、环向相距角度变化对极限载荷的影响;最后,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研究单腐蚀缺陷3种缺陷参数对极限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椭球腐蚀缺陷,由于缺陷深度、缺陷长度的增大,极限载荷逐渐降低;由于缺陷长短轴比例的减小,极限载荷逐渐降低;由于轴向角度的增大,极限载荷先减小后增大,出现极值;对于双椭球腐蚀缺陷,随着两缺陷轴向水平距离和环向角度的逐渐增大,极限载荷先减小后增大,出现极值;在单一参数中,缺陷深度对极限载荷的影响最为突出;在多参数交互作用中,缺陷长度和缺陷深度的交互作用对管道极限载荷影响最为突出.

    腐蚀缺陷响应曲面法极限载荷

    景观用的偏高岭土-地聚物纤维材料制备及性能

    张艺尧王秋利李俊梅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园林景观造型材料耐久性差的问题,制备一种偏高岭土-地聚物纤维材料,并对制备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偏高岭土-地聚物纤维材料的最佳配比为m(水):m(胶材料)=0.35、w(纤维)=12%、水玻璃模数1.95、w(偏高岭土)=16%;该条件下制备的地聚物材料养护时间从10 d增至60 d,静曲强度从8.3 MPa降至6.5 MPa;经过冻融处理后,偏高岭土-地聚物静曲强度从9.8 MPa降至7.0 MPa,静曲强度损失率约为28.8%,内结合强度为1.1 MPa,握螺钉力强度为1.854 kN,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28%,浸水后静曲强度为8.2 MPa;改性的地聚物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符合GB/T 24312-2009标准,可在园林景观中发挥作用.

    静曲强度园林景观造型环保材料建筑装饰

    紫苏副产物籽粕中黄酮的提取新工艺

    张彦张凌志王诗媛张湛睿...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离子液体辅助微波法提取紫苏籽粕中的黄酮工艺,为进一步高值化利用紫苏籽粕废弃物提供依据.将离子液体加至提取溶剂中辅助微波法提取紫苏籽粕中的黄酮.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响应曲面设计优化最佳提取条件,HPLC测定咖啡酸、木犀草苷、迷迭香酸、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的含量,探究不同方法对紫苏籽粕中黄酮提取的变化规律.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860 W,V(提取液)∶m(原料)=30 mL/g,V(乙醇)∶V(离子液体)=10,t=70 ℃,紫苏籽粕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3.18%,与预测值3.176 9%接近.HPLC测定黄酮含量,离子液体法提取黄酮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方法.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紫苏籽粕黄酮的新方法具有可行性.

    离子液体微波紫苏籽粕黄酮

    木质素及其衍生物改性沥青

    吴方琰田宇轩刘胜利王雷雷...
    17-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官能团、形貌、热稳定性和亲疏水性等参数对比筛选出适用于沥青改性的木质素,采用柠檬酸疏水改性处理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探索掺入改性前、后木质素的沥青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木质素中含有丰富的羟基、表面较为粗糙、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较好,最佳条件为疏水改性温度130 ℃,m(柠檬酸)∶m(有机溶剂木质素)=7∶1,酯化率为28.70%.改性后的有机溶剂木质素羟基含量减少,表面比较粗糙,热稳定性良好,疏水性能增强.掺杂改性后有机溶剂木质素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提高,相位角减小,抗车辙性能提高.

    木质素柠檬酸疏水改性热稳定性疏水性能复数剪切模量

    Cu/有机膦酸锆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糠醛一锅法合成γ-戊内酯

    黄永雨于洪洋张宇宫畅...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合成有机膦酸锆(ZrATMP),进一步负载Cu组分制备Cu/ZrATMP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其催化糠醛一锅法合成γ-戊内酯性能.结果表明,ZrATMP具有Lewis/Brønsted酸性中心,但催化糠醛合成γ-戊内酯反应活性较低.负载Cu组分能形成强酸中心,并进一步增强Lewis酸位点.与ZrATMP相比,Cu/ZrATMP同时具有Cu金属中心和Lewis/Brønsted酸性中心,表现出更高的糠醛合成γ-戊内酯反应活性.

    糠醛γ-戊内酯有机膦酸锆金属中心酸性中心

    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苯噻氰的制备工艺及其抗菌性

    温欣怡陈慕婷许宝明夏子昂...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噻氰(TCMTB)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杀菌剂,其成品纯度与工艺条件密切相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实验工艺为 t=71.69 ℃、t=6.63h、n(CH2ClBr)∶n(2-巯基苯并噻唑)=10.59,TCMTB 纯度为 71.08%,与模型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苯噻氰响应曲面法抗菌性

    绿原酸碳基材料的荧光性质及细胞毒性

    李悦杨欣怡何靖岚齐彬羽...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绿原酸(CA)为碳源,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合成绿原酸衍生的碳基发光材料CA-71.借助荧光光谱、细胞共聚焦成像及细胞活力实验,进行CA-71荧光性质及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碳基材料CA-71荧光发射光谱具有激发依赖特性,最大激发波长为400 nm,对应的发射波长为492 nm.共聚焦成像实验进一步显示,CA-71能够通透细胞膜,定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线粒体,与线粒体绿色定位染料高度定位重合,皮尔森系数为0.98.此外,25.00 mg/L的CA-71对体外HUVEC细胞24 h抑制率为(7.70±0.93)%,与等质量浓度绿原酸对HUVEC细胞的抑制率(8.24±1.18)%接近,总体呈现低毒性,但无显著性差异.

    碳基材料荧光性质激发依赖共聚焦成像细胞毒性

    二苯亚甲基桥联吡啶亚胺双中心Ni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齐聚

    王俊付兴宇陈丽铎张娜...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吡啶-2-甲醛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制备用于乙烯齐聚的双中心Ni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等对配体和催化剂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乙烯齐聚实验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条件对二苯亚甲基桥联双中心Ni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性能具有较大影响,以环己烷为溶剂、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为助催化剂,t=25 ℃、n(Al)∶n(Ni)=1 000、p(乙烯)=0.5 MPa、n(主催化剂)=3 µmol、t=45 min,二苯亚甲基桥联双中心Ni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为7.61 × 104 g/(mol Ni·h),丁烯选择性为72.58%.此外,对二苯亚甲基桥联吡啶亚胺双中心Ni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机理进行了推断.

    双中心乙烯齐聚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催化机理

    UiO-66-NH2的改性及其吸附Cu2+性能

    袁近秋吕章怡梁宇宁毕明春...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UiO-66-NH2,用多巴胺(DA)对其进行后合成改性,制备了 UiO-66-NH2/PDA复合材料,用于去除重金属Cu2+.探究了 pH、初始ρ(Cu2+)、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分别符合准二级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初始ρ(Cu2+)=50mg/L,pH=5.5,t<30 min,Cu2+去除率为93%.

    UiO-66-NH2Cu2+吸附功能化多巴胺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纳米CaCO3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管董豪张亚王金玺焦玉荣...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为原料,在加氨水、通CO2气体条件下制备纳米CaCO3,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对改性材料DTAB-CaCO3进行表征.研究刚果红在DTAB-CaCO3表面的吸附行为,考察影响DTAB-CaCO3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因素,数学拟合吸附过程,计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ρ(刚果红)=50 mg/L、m(DTAB-CaCO3)∶V(刚果红)=0.20 g/L、pH=2、t=120 min,吸附率为95%.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符合Langmuir等温式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脱硫石膏纳米CaCO3改性吸附刚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