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研究
当代化工研究

月刊

1672-8114

hgzjt@chemall.com ;hgzjt@126.com

82032944-1020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当代化工研究/Journal 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化工报社主办的国内唯一的主要报道化工中间体的国家级专业期刊,其兼顾上游化工源料和下游精细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本刊全面、系统地报道国内外化工中间体及精细化工的生产、市场、建设、规划、科技开发、供求进出口、价格、上下游产品的专家论文、信息发布和产品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铕稀土功能抗菌材料的性能及抗菌机理研究

    张春霞李璐孙丕智刘岗...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功能抗菌材料,将含铕(Eu)的多金属氧簇(POMs,EuW10)与生物胺精胺(Spermine,Spm)共组装,EuW10 的荧光增强约 13 倍,抗菌性能由 61。34%提升到 100%。机理研究表明,EuW10 和Spm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了其对细菌的摄取能力,在细菌微环境中丰富的过氧化氢(H2O2)的参与下,组装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达到了高效抗菌的特性。

    铕稀土抗菌材料过氧化氢活性氧

    氨同化细菌Acinetobacter sp.Z1在污泥堆肥过程中除臭保氮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金钰张玉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污泥堆肥过程排放氨气等臭气并导致堆肥产物氮素损失的问题,对氨同化细菌Acinetobacter sp。Z1 在污泥堆肥不同pH值、C/N、温度环境下基于同化作用减少氨气排放和氮储存的潜力进行了研究。在pH值为 5~9、C/N为 25~35、温度为 20~50℃的环境范围,随着pH值、C/N、温度的升高,菌株Z1 的NH4+-N去除能力增加,且pH值为 9、C/N为 30、温度为 40℃时同化作用最强。表明菌株Z1可以适应污泥堆肥环境,且在高温氨气挥发最严重时发挥最佳效果,有利于帮助实现污泥堆肥过程氨气减排和氮素保留。

    堆肥微生物除臭氨同化

    国兴煤矿9#煤层工作面立体空间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分级指标值研究

    刘刚弓疆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氧化热灾害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以国兴煤矿 9#煤层 591107 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煤自然发火气体产物试验装置对其标志性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煤氧热燃烧气体含量与温度的对应关系,优选并提出了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临界温度值,揭示了工作面立体空间内标志气体的分级指标值。结果表明,该煤层标志气体的临界温度值为Ts-CO为 50℃,Ts-C2H4 为 100℃,Ts_C2H2 大于 243。9℃;CO产生率的预警值与临界值分别为 0。98 cm3(m3·min)-1、2。24 cm3(m3·min)-1。工作面回风隅角CO体积分数的预警值与临界值分别为 27。39×10-4%、67。98×10-4%;回风流CO体积分数的预警值与临界值分别为 4。38×10-4%、10。88×10-4%;散热带的预警值与临界值分别为 32。03×10-4%、79。51×10-4%,氧化带CO体积分数的预警值与临界值分别为 35。11×10-4%、87。15×10-4%。该研究结论对预防煤自燃具有指导意义。

    自燃煤层煤自燃标志性气体分级指标值

    不同加热温度下羧甲基纤维素热裂解产物释放特性研究

    孙靖先庄志麟郭忠成周仕禄...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究羧甲基纤维素(CMC)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产物释放特性,进而为优化其在加热卷烟工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不同温度下的CMC热裂解产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CMC从 275℃开始发生裂解,300~350℃裂解反应较活跃;CMC主要裂解产物为含氧杂环、酮类和酸类,占裂解产物总量的 3/4 以上,275~300℃时,酸类占比较高,随后逐渐降低,酮类物质占比从 275℃至 400℃逐渐增加,含氧杂环类总量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裂解产物中羟基丙酮和醋酸释放量较高,其次为乙醛、丙酮、2,3-丁二酮、(S)-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糠醛。研究不仅揭示了羧甲基纤维素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热裂解特性,还为深入理解CMC的热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升加热卷烟产品的香气和风味品质。

    羧甲基纤维素热裂解产物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CoCu/ZSM-5负载型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方升响辛道旭张瑞王帅...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低负载量的CoCu/C-ZSM-5 负载型催化剂。结果表明,10%Co0。75Cu0。25/C-0。8 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其T90 为 239。3℃,接近于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通过XRD、FTIR、TEM、BET和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oCu/C-ZSM-5 催化剂保持了ZSM-5 分子筛的结构特性,且活性组分均匀分布。此外,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有利于甲苯的传质。XPS结果表明制备的系列CoCu催化剂中Co0。75Cu0。25/C-0。8 的Co3+/Co2+、Cu+/Cu2+和Oα/Oβ比例最高,有利于甲苯低温催化氧化,且Cu的掺杂提升了Co对甲苯的催化活性。因此,为VOCs的高效催化氧化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ZSM-5分子筛复合金属氧化物甲苯催化氧化

    Pt1/HNb3O8纳米片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制氢反应性能研究

    杨紫奇靳心怡王海陈俊利...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课题。采用光沉积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担载量的Pt/HNb3O8 纳米片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析氢。结果表明,单原子Pt1/HNb3O8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TOF值和较高的产氢速率。通过XRD、HRTEM、XPS、HAADF-STEM和原位DRIFTS对所得Pt1/HNb3O8 进行了表征。单原子二维纳米片催化剂可以减少贵金属含量,为开发高效光催化剂开辟了新策略。

    单原子催化剂光催化产氢

    硅烷偶联剂对膨胀型阻燃聚丙烯耐水性、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雨晨钟志强龚小弟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为基体,加入膨胀型无卤阻燃剂FR-1420 制备得到了无卤阻燃PP材料,改变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得到了不同的无卤阻燃PP样品,考察了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对PP样条阻燃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FR-1420 的加入能显著提高PP的阻燃性能,FR-1420 质量分数达到 10%时,材料 3。2 mm样条即可达到UL-94 V-0 级;增加阻燃剂质量分数至 20%,材料 1。6 mm样条可以达到UL-94 V-0 级;阻燃剂的疏水接触角由表面包覆前的 0°提升到表面包覆后的 123。24°,将阻燃PP材料放置在85℃、湿度 85%的环境下 240 h,未见阻燃剂析出到材料表面,且硅烷偶联剂的表面包覆提升了阻燃剂与PP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了PP材料的力学性能,且扫描电镜显示,FR-1420 经过表面处理后与PP基体相容为一体,未见两者间界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FR-1420阻燃剂的表面成功改性接枝了硅烷偶联剂。

    膨胀型无卤阻燃剂硅烷偶联剂聚丙烯表面包覆

    无卤阻燃剂对LDPE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徐旭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基体,加入非APP膨胀型无卤阻燃剂TC-100 与表面处理的TC-100 制备得到了无卤阻燃PE材料,考察了阻燃剂用量对PE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脆断面形貌。结果表明:阻燃剂TC-100 与表面处理的TC-100的加入能显著提高PE的阻燃性能,TC-100 质量分数达到 30%时,材料即可达到UL-94 V-0 级,极限氧指数LOI达到 30。3%;表面处理的TC-100 质量分数达到 30%时,材料可达到UL-94 V-0 级,极限氧指数LOI达到 34。7%。表面处理的TC-100 可以提高在PE基体中的分散性,降低了阻燃剂对PE拉伸性能的影响。

    LDPE表面处理无卤阻燃非APP

    一种高失水堵漏剂KSD-1的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

    李磊祝学飞侯博麻洪霞...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漏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且最难以治理的井下复杂情况之一。针对裂缝、缝洞等导致的钻井液失返恶性复杂漏失,提出一种可凝结高失水堵漏剂KSD-1,并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KSD-1 高失水堵漏剂与清水可以配制成不同浓度、可泵送的堵漏浆,堵漏浆加重后悬浮稳定性良好,抗温可达 200℃,在一定压力下可快速失水压实形成堵塞,堵塞可变形,具有一定抗压性,通过对裂缝的自适应性变化进行填充实现堵漏。堵塞酸溶率达 87%,高失水堵漏完成后可酸化解堵,保护储层。采用该堵剂结合高失水堵漏工艺,成功应用于现场两口井堵漏,为水基钻井液复杂漏失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高失水堵漏剂井漏堵塞

    新晃汞矿区土壤汞污染的植物修复试验研究

    王赵国谌宏伟魏元泵蔡雪璨...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湖南新晃汞矿土壤汞污染问题,开展了土壤汞污染本土植物与螯合剂联合修复试验,研究本土植物及植物-螯合剂联合除汞的效果和机理,为汞矿区土壤汞污染修复提供植物修复技术支撑。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优选野蒿、鬼针草、蜈蚣草和悬钩子开展室内种植试验,并以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螯合剂。定期监测植物生长状况、环境温度、土壤pH值及土壤汞含量,采用汞富集系数和汞转运系数对比评价各类植物的汞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在种植单一植物时,各植物对汞的富集转运能力为蜈蚣草>野蒿>悬钩子>鬼针草。在添加螯合剂后,悬钩子+7。5 mmol/L草酸、鬼针草+7。5 mmol/L柠檬酸和鬼针草+7。5 mmol/L苹果酸组合效果改善明显。分析认为,单一植物条件下,蜈蚣草可作为土壤汞污染修复的首选植物;蜈蚣草+2。5 mmol/L草酸、蜈蚣草+2。5 mmol/L柠檬酸和悬钩子+7。5 mmol/L草酸可作为土壤汞污染修复的组合技术。

    土壤汞污染本土植物联合修复新晃汞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