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振宇

双月刊

1004-6216

hjbhkx@yahoo.com.cn

024-24520909;24520881

110016

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39号

环境保护科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反映环保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宗旨,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地区某化学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价与成因分析

    张楠张芷豪孙寿山苏燕...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园区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为查明某化学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成因,通过现场调查、建井采样、统计分析等手段,在化工园区附近共采集 23个地下水样本,并对 128项指标进行测试及统计分析,结合园区企业分布及行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园区地下水污染相对较重,且污染物已经超出园区边界,主要超标指标为三氯乙醛、顺式-1,2-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苯酚等有机污染物,园区地下水污染特征与园区企业分布及行业特征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可以确定园区内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园区原有地下管网破损是造成园区地下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化工园地下水污染质量评价污染成因

    春季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九江市赤湖为例

    陈捷李冬梅王万忠陈一航...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湖是江西省第五大天然湖泊,研究其浮游生物分布特征能够为湖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22年 3月在赤湖设置 10个采样点位,探究浮游生物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影响。共鉴定浮游植物 9门 64种(属),平均密度37。28×105 个/L、平均生物量 2。102 mg/L,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优势度较高,为32。8%;共采集到浮游动物 3类 20种,平均密度 257。908 ind。/L,平均生物量 1。033 mg/L(针簇多肢轮虫优势度较高,为24。8%)。冗余分析(RDA)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和氨氮,两者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浮游动物中轮虫类、桡足类与TP、TN、CODMn(、NH3-N均呈正相关,枝角类与NH3-N、CODMn呈负相关,但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冗余分析赤湖

    低频率超声波对蓝藻生长抑制及细胞结构影响

    张宇陈菁菁朱广峰沈浙萍...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藻水华是全球范围内突出的水环境问题,超声波控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中低频率超声波为主要应用方向。为了探究低频率超声波控藻最适作用参数及其对水质安全等方面影响,研究了低频率超声波在不同频段(20~50 kHz)、处理时间、作用模式下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抑制效果,比较了不同蓝藻藻种(色球藻、颤藻及席藻)对低频率超声波作用的敏感性,解析了低频率超声波作用后藻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显示,针对铜绿微囊藻,最适频率为 20~35 kHz(功率密度为 0。008 W/mL)、作用模式为2次,每次作用时间 3 min,时间间隔为 24 h,除藻率约为 93。55%;球状结构的藻类(色球藻)相比丝状结构的藻类(席藻、颤藻)对低频率超声波作用更加敏感;经超声波处理后藻细胞表面皱缩,胞内光合片层受损,但细胞结构保持完整,未检测到藻毒素释放,上述结果表明低频率超声波在高效控藻的同时确保水质安全。

    蓝藻水华铜绿微囊藻低频率超声波生长抑制微囊藻毒素

    基于PMF模型的粤西典型流域氨氮污染特征分析

    卜思凡余香英张文博熊津晶...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粤西小东江流域 2021-2023年为例,采用相关性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等方法对氨氮污染源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小东江流域氨氮浓度时空分异特征明显,2021-2023年,时间变化呈"逐年下降,春季高、秋季低,峰值出现在 4月"的特点,沿程变化表现为"上游低,中下游高"。氨氮与高锰酸盐指数、总氮、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山阁氨氮污染来自畜禽养殖源和农村生活源,贡献占比分别为 86%和 14%;石碧氨氮污染来自城镇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和农业种植面源,贡献占比分别为 80%、13%和 7%。小东江流域应根据上下游氨氮贡献来源差异特征,采取针对性污染治理措施,上游应注重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补齐农村污水处理能力缺口,下游应着力加强茂名城区城镇生活污染源管控,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加强畜禽污染防控及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治理。该结果可为小东江流域差异化、精细化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氨氮PMF模型污染源解析面源污染

    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

    韩宇肖亚成肖桑梦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的演化趋势及其成因,文章基于排放因子法、灰色系统和LMDI分解模型,探究了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研究发现,2000-2020年,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波动下降,共减少 60。16×104 t,整体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碳排放格局;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农地利用,其中川西地区主要为畜禽养殖主导型,川东南和川东北地区主要为畜禽养殖与农地利用共同主导;碳排放强度、内外部产业结构和农村人口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未来 10年,四川省种养业碳排放将延续下降趋势,预计减少 20。85×104 t,而农地利用将成为主要碳源。未来四川省种养业应围绕农用物资的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推动经营管理模式的低碳转型。

    碳排放结构变化LMDI模型灰色预测

    闸坝调度情景下漠阳江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陈葳余香英刘晋涛薛弘涛...
    119-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闸坝调度往往能对河流水环境带来诸多复杂影响。文章以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漠阳江干流江城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 2022年 1月—2023年 6月降雨数据、双捷拦河坝开关闸数据和江城水质自动监测站总磷浓度数据,分析了降雨径流污染叠加闸坝调度下的漠阳江总磷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江城断面总磷浓度与双捷拦河坝闸前水位呈负相关,与开闸流量、降雨量呈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受到降雨面源污染影响,开闸放水一定程度上影响江城断面总磷浓度。在汛期不同月份受到双捷拦河坝开闸调度的不同策略影响,江城断面总磷浓度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有明显差异。在汛期时段,增加开闸系数有助于加速污染团迁移,降低总磷峰值和提高断面水质恢复速率,降低对江城断面当月平均总磷浓度的影响。

    闸坝调度总磷面源污染相关性

    双层滤料翻板滤池反冲洗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涛李一鸣王世杰郭欣...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滤池是饮用水处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在夏季富营养化和大水量运行条件下,滤池会出现堵塞结块、出水浊度升高等问题。结合银川市某给水厂翻板滤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滤池表面黄褐色浮沫、滤料表层泥球板结等问题,总结解决方法和经验。研究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滤池可以防止藻类形成絮状体堵塞滤料,同时能够消解助凝剂PAM,提高对滤料外附着杂质的清洗效果,减少泥粒的形成;缩短过滤周期可以减少杂质停留时间,有效缓解大水量下滤池杂质沉积;延长气冲阶段时间和提高水冲强度均能增强滤料间的摩擦脱附作用,破碎大颗粒杂质,清洁板结滤料,改善出水水质。

    翻板滤池气水反冲洗双层滤料滤料板结次氯酸钠浸泡

    工业园区面源污染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

    杨铭高举李春晖费伟良...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园区面源污染管控是维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阐明了工业园区面源污染基本特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分析了国内外工业园区面源污染管控现状、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总结了我国工业园区面源污染控制相关案例,提出了我国工业园区面源污染管控需根据我国工业园区点多面广的特点。基于"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防控原则,提出了研究出台工业园区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完善工业园区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流域汛期污染防治和管控力度,建立园区面源污染监测体系,防范园区面源污染风险,强化面源污染的工程治理、及时总结园区案例经验等措施。

    工业园区面源污染管控现状案例分析对策建议

    苔藓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时间变化及环境指示作用——以新疆米泉哈熊沟森林公园为例

    雍海英张弛乔艳艳邬静仪...
    140-14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重金属污染正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筛选适宜环境监测的苔藓指示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 4个不同年代采集的 3种苔藓体内Cr、Mn、Cu、Zn、Cd和Pb等 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比较分析了不同苔藓富集重金属元素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苔藓对所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其中,以Cd的富集能力最强,系数为 2。35,对Cr、Mn、Cu、Zn和Pb的富集范围分别为 1。03、1。25、1。81、1。39和 1。54 mg/kg,除了部分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表现出波动外,多数元素表现出恒定和线性的累积趋势。富集系数分析显示,木灵藓的富集系数最高,其次为刺叶提灯藓,再次为山羽藓。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来源比较复杂。

    指示物种重金属富集系数时间变化人类干扰

    绿色低碳背景下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环境风险与对策分析

    张永波周长波刘晓宇王翔宇...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石膏是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其成分复杂、处理困难,长期堆存既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存在严重威胁。随着国家对磷石膏污染问题的日渐关注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风险隐患。文章基于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情况分析了综合利用过程中环境风险的主要来源,识别了相应的环境风险因素和风险受体;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环境风险分析模型,并对环境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受体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识别了关键的环境风险网络节点,并结合当前的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环境风险减缓对策。

    绿色低碳磷石膏综合利用环境风险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