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羟基磷灰石与秸秆生物炭对青菜镉积累的钝化效应

    童欣刘欣陈志怀李楠...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土壤改良实现安全利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重要现实需求.本研究实地采集苏北Cd污染农田土壤分别进行模拟培养和温室蔬菜盆栽试验,探讨施加不同用量的羟基磷灰石(HAP,1%、2%)、水稻秸秆生物炭(BC,1%、2%)及其组合施用(0.5%HAP+0.5%BC、1%HAP+1%BC)对土壤Cd活性的钝化效率和降低青菜Cd吸收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青菜盆栽试验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均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增加 3.78%~124%,青菜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浓度分别降低 16.1%~81.7%、15.8%~69.9%;40 d土壤培养试验后,各钝化剂对有效态Cd的降幅达28.9%~87.6%,主要机理是土壤pH显著提高了0.38~0.98 个单位、Cd残渣态含量增加19.5%~37.0%、酸溶态含量减少21.1%~25.6%.可见,2 种类型的钝化剂均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化学活性和植物有效性来阻控其被蔬菜吸收积累,而在同等用量下的酸性污染土壤中,无机型材料HAP对提高蔬菜生物量和降低Cd吸收效果最佳且起效更快,其次则是HAP+BC复配的无机-有机复合型改良剂,但有机型材料BC则效果偏弱且起效慢,需要协同施用HAP提升钝化效率.

    重金属污染钝化剂化学形态植物有效性农产品安全

    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沟渠对地表N、P元素污染吸附效果的影响

    梁坤杜治舜孙学斌王帅...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沈阳市辽中区珍珠湖附近选取一条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配置不同植物组合,建设生态沟渠.试验设计了稗草+芦苇、马唐+三棱草、野慈姑+眼子菜 3 种植物组合.结果表明,3 种植物组合对氮、磷元素均起到了吸附作用,总氮去除率分别为稗草+芦苇(87.68%)>马唐+三棱草(83.42%)>野慈姑+眼子菜(79.37%);总磷去除率分别为稗草+芦苇(85.24%)>马唐+三棱草(79.25%)>野慈姑+眼子菜(77.69%).

    生态沟渠N、P元素污染植物组合

    大安灌区沟渠系统底泥氟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宝勇李室余张文广郭岳...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连续分级浸提法,测定了大安灌区农田退水沟渠底泥中总氟及不同形态氟含量,分析了农田开垦年限、植被覆盖水平及底泥理化性质对氟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氟浓度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底泥pH值为 8.09~10.24 的碱性环境下,底泥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浓度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浓度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底泥总氟与总磷含量、黏粒占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有植被覆盖的沟渠内,底泥黏粒占比较高,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含量显著高于无植被覆盖的区域,表明植被覆盖是灌区退水沟渠系统氟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通过降低底泥pH值、减少磷肥使用量以及提高沟渠植被覆盖水平等手段能够降低灌区水土环境中氟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生态风险.该结论可为灌区农田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大安灌区沟渠底泥氟形态分布特征

    基于MIKE21模型模拟的异龙湖水动力特性与生态补水效果研究

    秦银徽陈欣马巍杨智...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面积最小、水量最少、最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湖泊,近年来湖泊水质波动性变化特征明显,湖区水质尚未企稳向好.针对异龙湖流域水文资料匮乏、水质资料较少且湖区水质受气候及人类活动干扰响应明显等特点,依托数值模拟技术来模拟并反演湖区水动力与水质演变过程十分必要.采用GPS示踪浮标法、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监测法和加密加频监测入湖河流与湖泊水质的方式,开展异龙湖生态补水前后的湖泊水动力与湖区水质监测,具象化分析及展示补水水质改善效果,并同时构建了基于MIKE21 的平面二维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常年主导风场西南偏西风下,南北湖岸流向为西北—东南,湖心呈顺时针环流,湖东存在逆时针小环流,在湖西有明显的弱流区,不利于水量、物质交换;年内水质浓度COD总体呈现湖西低-湖中湖东高、雨季明显高于旱季的时空分布格局;在年补水量约 3500 万m3 和多点、最大补水能力1.95 m3/s的"旱季(11 月至次年5 月)补水"方案下,湖西、湖中、湖东3 个点位COD年均浓度分别可改善约 27.6%、24.0%、18.1%,补水带来的水质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可为异龙湖生态调度与湖泊水生态修复改善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撑.

    异龙湖生态补水水动力-水质模型水质改善

    沉水植物苦草及其微生物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修复作用

    卫昊明严海峰王鸿洋晏再生...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可以有效地修复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沉积物,但其微生物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选取东太湖大水港这一典型的苦草生长及PAHs污染区域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灭菌处理条件下,苦草对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 15d的苦草修复试验,沉积物灭菌处理组PAHs去除率最高(41.81%),苦草根表灭菌处理组次之(31.81%),二者均灭菌处理组去除率较低(25.19%).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苦草的根际与非根际沉积物中微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组成,而苦草的根表及根内同样富集了显著不同微生物,苦草根表及根内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丰度分别为 88.5%、67.7%.进一步分析显示富集的优势菌属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及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由此表明,大水港地区沉积物中微生物及苦草根系微生物均对促进沉积物中PAHs去除有效果.在保持苦草根系活性情况下,苦草生长可能促进了灭菌沉积物中微生物降解潜力的部分恢复,并协同苦草根表根内微生物加速降解沉积物中PAHs.

    苦草多环芳烃沉积物微生物修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困境与规范进路

    陈孟
    108-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现实背景与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并围绕相关规范展开法教义学阐释,可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坚实的适用基础.然而,立法的模糊规定导致实践中缺乏具体的法律指引,产生适用条件表述不清、惩罚性赔偿金数额难以确定以及惩罚性赔偿责任与其他金钱赔偿义务混淆等现实困境.因此,基于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需要和"过罚相当"原则,应通过明确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设定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合理标准以及厘清惩罚性赔偿金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顺位关系来构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规范进路.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数额认定金钱赔偿义务

    某农药污染地块土壤异味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及效果评估

    陈敏毅王众山姚珏君赵威光...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建设用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及效果评估主要针对人体健康,未考虑地块土壤异味的环境风险影响.本研究以某废弃农药厂为例,开展土壤异味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及效果评估工作.地块土壤主要异味物质包括乙苯、苯酚、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甲苯、邻二甲苯.基于暴露模型计算土壤异味控制值,结合土壤样品仪器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异味控制范围 5635.88 m2;结合土壤样品嗅觉分析结果,综合确定土壤异味控制范围 6885.80 m2.修复后土壤仪器分析和嗅觉分析结果均符合控制目标,判定土壤异味修复效果评估合格.本研究形成了建设用地土壤异味调查评估、修复及效果评估方法流程,可为其他地块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污染地块异味调查评估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体系要点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曾超叶书栋王淑君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是客观、公正评估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推动农村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广东省农村环境整治为例,梳理有关政策指引,构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和村民满意度等组成的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体系,探析了评估内容、评估流程与认定要点等,并进一步通过现场核查进行验证,以期为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提供可操作、可借鉴的做法,提升农村环境监管水平.

    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广东省

    农村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研究现状与趋势

    谢多娇胡成亮李志海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1 世纪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至今已有 20 年的历程,在经历了厌氧沼气、土地渗滤、人工湿地生态治理等初步发展阶段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热点转移至具有处理效率高、投资少、占地小、低能耗、运行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开发.在针对具有分散性大、水量变化系数大、水量小、低浓度等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上,目前更侧重于组合工艺的应用,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则成为组合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中应用于农村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研究论文进行了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其结果表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自 2017 年起进入成长期.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CiteSpace现状分析处理工艺

    黑水虻幼虫处理人工湿地固体废弃物效果研究

    张扬于晓桐唐旭东
    129-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作为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难降解污染物,但是关于维护管理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黑水虻资源化利用人工湿地固体废弃物,分别设置了 7 个固体废弃物添加梯度(0%、20%、30%、40%、50%、60%和 100%),并搭配麦麸和玉米粉,研究黑水虻生长、营养成分和氮磷含量等内容.结果表明,经过 16d的养殖,添加 20%固体废弃物组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仅次于未添加组,增重率、饵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44.90±6.45)%、(3.52±0.21)%和(10.60±0.37)%,饲料利用率和生物转化率分别为(47.9±4.12)%和(28.5±1.23)%.人工湿地固体废弃物的VSS、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6.37±2.33)%、(63.63±2.27)%、(30.76±2.07)%、(1.37±0.03)%和(19.19±1.26)%.随着人工湿地固体废弃物的添加,除了饲料和残饵中的粗灰分、粗蛋白和氮逐渐升高,其他成分均逐渐降低,黑水虻中的氮磷逐渐降低.

    黑水虻幼虫人工湿地固体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