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金均

月刊

1001-3865

hkzzs@163.com

0571-87986875;87998967

310007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环境污染与防治/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屑/竹纤维质量比对竹基耦合体系氮磷同步去除效能的影响

    郑力江鹰
    836-841,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铁屑与竹纤维构建竹基耦合体系强化低碳氮比(C/N)废水中氮磷同步去除.采用连续流装置,搭建5组具有不同铁屑/竹纤维质量比(Fe/B)的耦合体系,探究Fe/B对氮磷去除效能的影响.耦合体系在进水平均总氮(TN)为31.32 mg/L,平均C/N为1.16,平均总磷(TP)为2.02 mg/L下连续运行113 d,水力停留时间(HRT)从16 h降至8 h,结果显示Fe/B≤0.500时,耦合体系氮磷去除效果与Fe/B呈正相关;当Fe/B为0.500时,氮磷去除最高,出水TN、TP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Fe/B>0.500时,氮磷去除略有降低;耦合体系出水总铁整体较低,当Fe/B为0.250时,出水总铁波动最大;Fe/B≤0.500时,铁屑可显著促进脱氮除磷功能菌的生长,包括反硝化除磷菌,当Fe/B>0.500时,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亦发生显著变化.

    同步脱氮除磷铁屑竹基耦合体系反硝化除磷菌

    废烟气脱硝催化剂中TiO2资源化回收实验研究

    吴卫红宋浩孙红娟王立...
    842-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碱浸和酸洗的方法对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进行处理,研究碱浸和酸洗对催化剂各组分的浸出效果,考察温度对催化剂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浸温度的提高促进V和W的浸出,210 ℃时V和W的浸出率分别为82.38%和74.92%.经高温碱浸和酸洗处理后,Al、Ca、Na等杂质的最高浸出率均可达98%以上,回收TiO2的纯度较高,可用于生产新催化剂.高温碱浸会破坏催化剂的结构,有利于后续HCl处理对杂质的去除,除杂效果优于直接酸洗处理.高温碱浸过程中会生成Na2TiO3,经HCl反应并水解后会形成新的TiO2颗粒,形成更多的小孔,比表面积增大.

    废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TiO2高温碱浸酸洗资源化回收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强化苯胺废水脱氮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陈琪廖晓数吴志权张运杰...
    850-85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600 mg/L的苯胺废水,并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对苯胺均能达到100%的去除效果,但SBBR的总氮去除效率更高.SBBR的硝化以异养硝化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养硝化;反硝化过程是外加碳源缺氧反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SBBR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能更好地兼容苯胺降解菌群和脱氮功能菌群的生长和发育,从而保证苯胺废水的脱氮.

    苯胺废水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脱氮硝化反硝化微生物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工业污泥混合烧制陶粒的研究

    闵伊侬黄家驹吴思悯
    856-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工业污泥、污染土及黏土为原料进行了 5个配比方案的陶粒烧制研究.结果显示,当飞灰、工业污泥、污染土、黏土质量比为2∶3∶1∶4时,可烧制出堆积密度为693.9 kg/m3,筒压强度为5.48 MPa的陶粒.仅用飞灰和黏土烧制时,在飞灰、黏土质量比为7∶3的情况下,可烧制出堆积密度为859.5 kg/m3,筒压强度为12.97 MPa的陶粒.本次实验中5个配比方案烧制产物的可浸出重金属、二噁英、可溶性氯、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及放射性都能达到相关要求.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工业污泥陶粒污染土黏土

    补充碳源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研究

    杨学子徐洪斌郭宝磊高照...
    861-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构建了以加气混凝土、火山岩和砾石作为组合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探究进水碳氮比(C/N)对其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河南省两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小麦秸秆)浸出液作为碳源,探究补充碳源对TFCW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提高进水C/N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TFCW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玉米芯和小麦秸秆系列固体碳源浸出液前期释碳速率较快,结合浸出液的可生化性与反硝化性能,确定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适合作为补充碳源.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作为补充碳源能够使TFCW对各污染物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FCW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具备一定可行性,制备的固体碳源浸出液作为TFCW的补充碳源,能为农村地区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提供一种经济化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潮汐流人工湿地固体碳源尾水深度净化

    秋季洪泽湖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张楠楠胡斌包天力
    870-875,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秋季洪泽湖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其来源.三维荧光光谱共解析出3种类腐殖质和2种类蛋白质组分,其中类腐殖质为主要组分.波长254 nm处的吸收系数(A254)及其与溶解有机碳的比(SUVA)和3种类腐殖质组分均表现出入湖河口区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河流输入是秋季洪泽湖CDOM的主要来源,自生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也佐证了这一结论.人工调蓄对洪泽湖CDOM的组成和来源影响显著.

    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洪泽湖分布特征

    气象要素与前体物排放对中国区域性臭氧污染的影响

    赵熠琳李子沈劲王威...
    87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9月,中国出现了多次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污染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南与华北.全国339个城市中,共出现了 1 844天次的臭氧超标情况,其中重度污染3天次(均出现在珠三角)、中度污染123天次、轻度污染1 718天次.中国华北与华南等地长期处于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区,容易出现持续干燥少雨、风速偏低、气温持续偏高的气象特征,有利于臭氧的生成与积累,是造成该时期臭氧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的重要原因.臭氧超标天数较多的城市一般具有较高的NO2浓度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生成潜势(OFP),其中NO2一般在30 μg/m3左右、OFP一般超过100 μg/m3,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区域性臭氧污染受NO2影响更显著的结论.可见,当前中国华南与华北等地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仍较大,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臭氧前体物累积加剧了臭氧污染.

    中国臭氧污染过程成因

    滇池流域大气氮、磷干湿沉降通量及入湖贡献

    谢坤吴雪何佳张英...
    882-889,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滇池流域氮、磷干湿沉降对滇池水体外源输入营养盐的贡献率,于2021年收集了滇池流域六大功能区的雨水及降尘,测定大气沉降中不同形态氮、磷质量浓度,分析滇池流域氮、磷大气沉降分布特征,并估算氮、磷干湿沉降全年沉降通量及对滇池入湖负荷的贡献.结果表明:流域内全年大气总氮(TN)、总磷(TP)湿沉降通量分别为20.244~220.938、1.155~65.826 kg/km2,干沉降通量分别为44.275~481.120、4.255~111.840 kg/km2;工业生产和矿产开发功能区分别为流域氮、磷干湿沉降通量最高的区域.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大气沉降中氮、磷的主要形态;流域内氮、磷大气沉降入湖负荷分别为1 018.92、88.88 t,其中滇池湖面大气直接沉降负荷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的3.70%和2.35%,流域其他区域入湖系数换算下大气沉降入湖负荷在流域河流入湖负荷中的占比分别为8.69%和6.26%.流域氮、磷大气沉降已逐渐成为滇池外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入掌握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入湖贡献率是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和减轻湖体外源污染物输入的重要前提.

    滇池流域大气沉降沉降负荷贡献率

    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区卤水中十二烷基吗啉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王金思程怀德马海州路淼...
    890-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区钾肥生产目前主要使用的反浮选药剂是十二烷基吗啉(DMP),但目前对于察尔汗盐湖区卤水中DMP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尚不清楚.采集了察尔汗盐湖区33个采样点的卤水样(其中部分为淡水样),采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DMP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湖区DMP浓度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察尔汗盐湖区DMP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整体较低、部分地区出现高值的特征.(2)在湖区所采的不同类型水样中,DMP浓度呈现生产线卤水>盐田卤水>盐湖卤水>淡水≈采卤渠卤水的分布特征,质量浓度介于0.06~18.90 mg/L,平均值为2.16 mg/L.(3)卤水中DMP浓度受pH、电导率、Na+、K+、Mg2+变化影响.

    察尔汗盐湖浮选药剂十二烷基吗啉分布特征变化规律

    好氧堆肥的生物除臭机制及原位控制技术进展

    范洪勇张闻轩王华伟孙英杰...
    896-900,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子调控是实现好氧堆肥臭气原位控制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总结了好氧堆肥中原位生物除臭的过程机制,从主控环境因子调控的角度综述了碳氮比、通气量、温度、含水率和pH对原位生物除臭技术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的影响,总结了覆盖除臭法、腐熟堆肥回流法、功能菌接种法和其他辅助方法等综合环境因子调控技术.研究发现,未来应在不同臭气的协同转化路径和微生物作用机制,主控环境因子对臭气物质去除的微生物代谢影响,生物除臭技术的联用及辅助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为原位生物除臭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好氧堆肥生物除臭技术主控环境因子协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