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曲久辉

月刊

1673-9108

cjee@rcees.ac.cn

010-62941074

100085

北京市2871信箱

环境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为:“积极促进国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刊正在成为连接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领域科研人员、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用户的信息纽带与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废城市"建设策略探讨——以聊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为例

    牛国帅郭玉洁许金超李金惠...
    3114-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开始由试点向全国范围推广,由于长期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无废城市"推进策略十分必要.分析了聊城市近年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利用处置现状,总结聊城市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识别出聊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存在合力不足、产废强度大、赤泥利用困难等难题,进而提出聊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建议一是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产生者责任,制定实施考核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二是推动源头减量,持续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开展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培育引进新兴产业;三是提升利用处置能力,加强赤泥技术研发,积极引进综合利用项目,鼓励重点企业开展示范项目建设;四是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多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上述措施可为其他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的城市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全国次第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无废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赤泥推进策略

    污染土壤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康绍果刘鹏王思敏张志远...
    3121-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土壤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管理体系源于固体废物监管的法律与标准框架及污染土壤离场处置需求.然而,当前鉴别工作面临部分指标限值设置不合理,鉴别对象及时间节点模糊,取样布点、样品数量及结果判断不明确,鉴别工作周期长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构建针对污染土壤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的技术规范,简化管理要求,强化专家团队建设,提升从业单位能力,并加强对重度污染土壤的监管,确保鉴别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保障土壤安全和环境健康,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污染土壤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煤焦油产生、深加工及管理现状与建议

    何艺郑洋徐杰刘海兵...
    3130-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焦油兼具环境和资源属性,其资源化利用对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梳理并分析了我国高温和中低温煤焦油产生现状、组成和性质差异、深加工方式及其对应的产品、现有检测和产品标准,以及环境和产业管理现状.最后,从行业管理、深加工技术、产品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煤焦油利用过程环境风险、优化煤焦油产业链结构、建立现代化煤焦油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煤焦油深加工标准管理建议

    我国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霍慧敏王年禧何艺黄文平...
    3139-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是我国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山东省2个省份化工废盐产生情况,以及化工废盐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系统梳理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通过分析现有标准体系与废盐资源化利用情况,发现现有标准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路径,以期为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化工废盐再生工业盐资源化标准体系

    化工废盐产生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年禧霍慧敏何艺郑洋...
    3149-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我国农药、医药、印染、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化工废盐的产生特点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从热处理与深度处理两方面分析现有化工废盐处理技术的特点与实施效果.规范、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化工废盐管理的最终目标,从管理政策和处理技术两个方面梳理我国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的污染控制限值缺失、资源化利用体系存在漏洞、大量消纳再生盐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少、尚未构建再生盐风险评价与检测体系,以及高效、低能耗的化工废盐处理技术少,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化工废盐产生特点处理技术再生盐

    陆上油气领域含油污泥环境管理现状及建议

    徐杰郑洋何艺刘海兵...
    3157-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上油气领域含油污泥具有产生量大、危害属性强、处理难度高等特征,妥善利用处置对于陆上油气开采等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概述了我国陆上油气领域含油污泥产生和主要利用处置技术情况,总结分析了当下含油污泥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等管理情况,针对行业存在的处理后剩余固相属性和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建设方面的问题,从优化处理技术、完善相关标准建设、构建剩余固相风险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含油污泥利用处置政策法规标准管理建议

    典型煤气化场地土壤地下水DNAPLs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孟磊冯启言党晋华李泽...
    3168-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判别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是否存在DNAPLs,对于建立场地污染概念模型和筛选合适的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某关闭的煤气化厂为研究区,基于场地多期监测数据采用定量判别方法进行了判别,并分析了DNAPLs在土壤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场地存在2个大的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区,总面积2.25×104m2;土壤分层判别结果显示,DNAPLs出现在粉土层的点位数量最多,占42.3%,其次是杂填土层,占34.6%,中粗砂层占23.1%,表明DNAPLs更易于累积在粉土层中,并可穿透浅部粉土层继续向下迁移.通过空间关联分析发现,土壤DNAPLs分布范围已超出地下水DNAPLs源区,推测可能存在其它的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区;场地包气带对DNAPLs迁移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污染较轻的地方,DNAPLs仅赋存在包气带中未能迁移至地下水,而在污染较重的地段,DNAPLs已穿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建议该场地尽快开展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防止污染物从DNAPLs持续释放形成更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羽.

    煤气化厂DNAPLs源区包气带空间分布阻滞作用

    不同氮负荷下生物炭强化厌氧氨氧化体系脱氮效能的影响

    周鹏宇付静薇贺逸飞李倩...
    3177-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生物炭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通过批次实验考察了 3种氮负荷条件下(总氮100、300、500 mg·L-1)厌氧氨氧化体系的总氮去除效果,并从反应前后生物炭性能变化、细菌胞外聚合物分泌水平以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等方面解析了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总氮100、总氮300、总氮500组生物炭的添加使体系总氮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 13.6%、4.5%、1.8%,且最终硝氮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生物炭作为电子介导体,通过其具有的电活性以及氧化还原性能与细菌胞外聚合物相互作用,强化了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从而促进了硝氮的还原,且总氮100组效果最佳.通过胞外聚合物分析得出,总氮100生物炭组具有最高平均胞外聚合物分泌浓度,而其浓度随着氮负荷的提高而减小,这源于高氮负荷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硝氮累积量,因此EPS作为唯一内源电子供体,在参与硝氮还原的过程中消耗量逐渐增大.高通量测序以及KEGG预测分析表明生物炭在低氮负荷条件下对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Kuenenia以及Acinetobacter、Afipia等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同时在总氮100生物炭组中由EC:1.7.5.1、EC:1.9.6.1构成的硝酸盐还原酶的相关功能基因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揭示了低氮负荷下生物炭强化氮去除效果更显著的原因.

    氮负荷生物炭厌氧氨氧化部分反硝化微生物群落

    水体中15种常用药物活性成分检测及生态风险评价

    关东郭敏丽梁存珍孔祥科...
    3186-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降糖药、降压药和血脂调节剂等常用药物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其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s)在水体中的污染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水体中人用药物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采用固相萃取预处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水体中15种APIs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0.03~0.32 ng·L-1,定量限为0.10~1.07 ng·L-1,回收率为60.00%~117.25%.采集广东北江地表水、河北滹沱河地下水和潮白河地表水与地下水样品并测定其中的APIs浓度.12种APIs在研究地区均在不同程度被检出,北江地表水中主要APIs为二甲双胍、布洛芬和咖啡因,其质量浓度分别为42.01~131.42、34.27~53.84和11.16~60.74 ng·L-1.滹沱河地下水主要APIs为二甲双胍、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咖啡因,分别为45.78~71.66、20.23~52.79、10.35~19.78和13.18~63.47 ng·L-1.潮白河地表水中主要APIs为二甲双胍、替米沙坦、布洛芬和咖啡因,分别为45.37~128.24、8.43~129.75、38.07~60.84和16.21~108.43 ng,L-1.潮白河地下水中APIs主要为二甲双胍和布洛芬,分别为11.93~25.03、7.93~24.73 ng·L-1.对北京卫星城、乡镇和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与出水中的APIs进行检测,APIs在3个污水处理厂平均去除率为53.01%~95.29%,没有明显区别.进水质量浓度为31.58~4211.23 ng·L-1,其中二甲双胍、替米沙坦、布洛芬和咖啡因等药物出水浓度较高,其出水质量浓度为54.94~201.49 ng·L-1,与潮白河地表水中检出率为100%的APIs基本一致.采用风险熵(risk quotient,RQ)模型对研究地区水体中API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布洛芬在北江地表水、滹沱河地下水和潮白河地表水中处于低风险水平,二甲双胍在北江地表水BJ5、BJ8和潮白河地表水CB1等3个点位接近低风险水平,双氯芬酸在潮白河地表水CB1点位接近低风险水平.潮白河地下水所检测APIs的生态风险均处于无风险水平.

    药物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二甲双胍地表水与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

    生物炭负载绿色纳米铁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性能与机理

    荣琨李学平陈红高琪...
    3197-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叶李树叶为原料,绿色合成了生物炭负载紫叶李树叶纳米铁(ZY-FeNPs@BC),并从提取叶酒比、合成铁碳比、合成温度等因素优化了制备条件.通过SEM-EDS、XRD、FTIR与XPS表征材料,研究了初始pH、共存阴离子、实际水体等因素对去除水中亚甲基蓝(MB,methylene blue)的影响,并结合吸附等温线与动力学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初始pH或吸附温度有利于去除MB;当共存阴离子是2mmol·L-1,以及在河水或自来水中,ZY-FeNPs@BC仍能较好的去除较低浓度的MB;去除MB符合Langmuir等温线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去除过程是自发的与吸热的,MB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87.7 mg·g-1;经过4次再生回用ZY-FeNPs@BC的去除性能仍较好;ZY-FeNPs@BC对MB的去除机理包括静电吸引、C=N双键的加氢反应、共沉淀等过程.本研究有利于植物固废的再利用,可以为治理MB污染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

    纳米铁紫叶李树叶生物炭亚甲基蓝绿色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