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健康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王撷秀

月刊

1001-5914

hjyjk@263.net

022-24333577,24333576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环境与健康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于1984年创刊,是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唯一认定期刊)。杂志编辑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环境卫生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本刊报道宗旨是:以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促进全国各地环境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主要读者对象: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保护专业工作者,各大专院校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的师生等。主要栏目:述评、专题报告、论著、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监督监测、专业信息、工作交流、卫生标准、综述、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M2.5诱导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的内质网应激分子机制

    卓怀蜜陈宋程胡利华徐超群...
    659-66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PM2.5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体手术切除肺组织标本中内质网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sponse protein 78,GRP78)和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KR-like ER kinase,PERK)蛋白的表达.构建PM2.5与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体外细胞模型,予以不同浓度的PM2.5溶液染毒,观察细胞染毒前后的生长和增殖情况,以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并选取合理的染毒浓度与时间.以不加处理的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为空白组对照,设立PM2.5组和PM2.5+选择性PERK抑制剂GSK2606414组.先予选择性PERK抑制剂GSK2606414预处理细胞,再以PM2.5染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前后 ERS 相关蛋白 GRP78、PERK、C/EBP 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磷酸化 PERK(Phos-phorylation of PKR-like ER kinase,p-PERK)、真核生物起始因子 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 alpha,eIF2α)和磷酸化 eIF2α(Phosphorylation of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p-eIF2α)表达量;以 ELISA 法检测干预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及黏蛋白(Mucin,MUC)5AC相对含量;以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干预前后GRP78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前后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RP78、PERK蛋白在正常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的支气管上皮黏膜中均有表达,其中在COPD组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中,选取100 μg/ml的PM2.5染毒24 h为最适作用浓度及时间,分不同组处理细胞.检测到PM2.5染毒24h后,细胞活性氧含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MUC5AC蛋白相对含量较空白组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到GRP7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增强;ERS相关蛋白GRP78、CHOP、p-PERK、p-eIF2α的表达也较空白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抑制剂GSK干预后均使上述ERS相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活性氧含量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MUC5AC表达明显下降,GRP78蛋白荧光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可通过ERS促进气道上皮的氧化应激、凋亡、炎症和黏液高分泌.此外,ERS相关信号通路PERK/eIF2α可能在调节气道上皮氧化应激、凋亡、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M2.5内质网应激气道炎症细胞凋亡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专业词汇

    《环境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664页

    电子烟抽吸过程中释放的超细颗粒物对室内环境影响研究

    陈涵赖俊宝方昀张雨梦...
    66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电子烟释放的烟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测量室内电子烟抽吸过程中释放的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变化,利用数值模型评估不同粒径的超细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中的沉积情况.结果 电子烟抽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超细颗粒物,其最高浓度可达1.52×1011 个/m3,是室内背景值浓度的21.6倍.抽吸结束半小时后,PM0.1的浓度仍高出室内背景值8倍.人体呼吸道沉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超细颗粒物可大量沉积于人体肺泡中.结论 室内电子烟抽吸会明显增加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浓度,应加强对电子烟使用的管理,特别是在室内公共环境中.

    超细颗粒物电子烟呼吸道沉积粒径分布

    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吴智慧娜孜拉·扎曼别克
    669-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对居民健康风险.方法 于2020年对乌鲁木齐市典型区域PM2.5中铬(Cr)、镍(Ni)、铜(Cu)、锰(Mn)、铅(Pb)、锌(Zn)和镉(Cd)的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分析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解析PM2.5的污染来源,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2020年全年PM2.5年均值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限值(35μg/m3).1#(交通要道区)、2#(工业集中区)、3#(农业区)监测点重金属总含量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57%、2.48%、0.68%.乌鲁木齐市不同监测点PM2.5中质量浓度较高的元素为Cu、Cr、Zn、Mn,3个监测点PM2.5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2#监测点>1#监测点>3#监测点.1#、2#、3#监测点PM2.5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有燃煤源、工业源、交通源.3个监测点PM2.5中的Cu、Cd主要为残渣态,Zn、Ni、Pb可溶态与可交换态占总量的比例超过10%,Cr、Mn主要为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3个监测点Cr、Ni、Mn、Cd对儿童及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均表现为Mn>Cd>Cr>Ni,3个监测点4种金属元素的总和HI分别为0.181、0.314、0.090,均未超过1,说明PM2.5中这4种金属对人群无明显的非致癌风险.3个监测点Cr、Ni、Cd、Pb对儿童及成人的致癌风险表现为Cr>Ni>Cd>Pb,且均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内.结论 本次调查地区PM2.5中的Zn、Ni、Pb可溶态与可交换态相比其他重金属含量更高,需加强关注;PM2.5中重金属对居民的健康风险相对较低.

    乌鲁木齐PM2.5来源化学形态健康风险评估

    柳州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钟志诚周丽芳裴培孙点剑一...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柳州市环境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暴露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CKB)的柳州子队列,构建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CO暴露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O每升高1 mg/m3,单日滞后(lag1)效应最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1.102%(95%CI:1.010%~1.202%);累积滞后(lag03)效应最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1.375%(95%CI:1.038%~1.821%).CO、SO2和N02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在冷季时更为明显,≥60岁、体育锻炼≥3次/周和退休人群更易受到CO的影响.结论 大气污染物CO暴露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大气CO的浓度,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大气污染缺血性心脏病时间序列

    2018-2022年苏州市城区和县区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和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周晓龙王瑛刘强陆颂文...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城区和县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类金属离子、多环芳烃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并评估PM2.5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每月10-16日采集苏州市城区和县区大气PM2.5样品,分别用称重法、离子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检测大气PM2.5及其主要成分的浓度,并利用PMF模型判断PM2.5的可能来源,采用EPA健康风险模型评估PM2.5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 2018-2022年苏州市城区和县区大气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0.00 μg/m3和43.00 μg/m3,超标率分别为17.72%和1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县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类金属离子及多环芳烃浓度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州市城区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源和交通排放源,县区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源和工业源.城区和县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类金属离子对人群产生的HQ值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较低;两区Cd、Pb和Ni对人群产生的致癌风险CR值均小于1×10-6,属于人群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而As和多环芳烃的CR值均大于1×10-6,对人群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 本次调查的苏州市城区和县区存在大气PM2.5污染且主要污染来源不同,两区PM2.5中的As和多环芳烃对人群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应针对性地加强对As和多环芳烃主要污染来源的管控.

    颗粒物重金属和类金属多环芳烃源解析健康风险评估

    克拉玛依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分布及暴露风险评估

    李新秀刘晓航苏高增郑帅印...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克拉玛依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群的暴露风险.方法 获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克拉玛依市大气PM2.5、PM10及空气质量指数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环境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人群暴露风险进行研究.结果 2018-2022年克拉玛依市大气PM2.5、PM10浓度值在逐月、季节、年际变化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浓度值分别在1、2、11、12月和冬季较高;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克拉玛依市2018-2022年PM2.5、PM10暴露风险值均低于最大可接受水平(1×10-6).结论 克拉玛依市大气质量状况明显改善,但在冬季仍需加强大气防治.

    PM2.5PM10污染特征分布环境暴露风险评估

    西北某市交通枢纽周围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胡芸迪田栋戚发秋杜小红...
    692-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北某市交通枢纽周围空气不同季节的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并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于2021年不同季节连续采样7 d,检测PM2.5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浓度,采用特征组分比值法对PAHs进行溯源,并使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当量法评估各单体对人群造成的终身致癌健康风险.结果 不同采样点多环芳烃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采样点不同季节的多环芳烃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冬季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两个采样点周围大气PM2.5中的多环芳烃受交通源和燃煤燃烧的复合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秋冬季更易受到多环芳烃的影响.结论 本次调查的采样点PAHs污染水平较高,主要源于交通源和燃煤燃烧的复合污染影响.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随年龄而升高,且秋冬季更易受到多环芳烃的影响.

    交通枢纽多环芳烃来源解析人群健康风险细颗粒物

    2019-2022年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

    金利山刘芳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9-2022年呼和浩特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时间(年、月、季以及周)尺度下的呼和浩特市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2.5、PM10、CO、NO2、O3、SO2浓度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趋势.结果 从污染物浓度年变化来看,2019-2022年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占比上升,空气质量有明显提高,2020年以后AQI明显下降.从污染物浓度月变化来看,各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呈现冷季(10月—次年4月)高、暖季(5-9月)低的特点.从季节变化特征分析,PM2.5与PM10在四季均有较高浓度,夏季PM2.5和PM10浓度低,而春、秋、冬季浓度高.6种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情况类似,周一周二持平或减小,周三略有升高,在周四附近出现峰值,在周五六日逐渐减低.结论 应重点关注大气污染严重的季节和月份,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空气质量的改善.

    呼和浩特变化趋势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浓度

    2023年龙口市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曲静徐建军陈小立林久婧...
    70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龙口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对2023年龙口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污染物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2023年龙口市3个监测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SO2、NO2、PM10和PM2.5的健康风险值均未超过美国环保署规定的存在潜在风险范围.PM10与PM2.5在C监测点的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66.55、31.83μg/m3,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s=0.895);健康风险值均最高,R值分别为1.33×10-6和1.27×10-6.NO2与SO2在A监测点的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3.65、10.53 μg/m3,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s=0.776);健康风险值也较高,R值分别为2.89×10-6和1.62×10-6.结论 本次调查的龙口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大气污染物含量存在空间差异,建议根据监测点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大气质量管理.

    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